- A.0_2岁
- B.1_3岁
- C.3-4岁
- D.4-5岁
- A.蒙台梭利
- B.福禄贝尔
- C.陈鹤琴
- D.陶行知
- A.感性认识
- B.环保意识
- C.人文意识
- D.自然规律
- A.发现火灾后,立即拨打119报警
- B.报警同时,开启消防电源
- C.扑救液体物品火灾,使用灭火器、沙土、湿的棉被等,不可用水
- D.组织幼儿灭火
- A.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 B.发展适宜性
- C.幼儿参与性
- D.开放性
- A.科学教育可以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
- B.科学教育可以在幼儿园区角学习活动中进行
- C.科学教育可以在幼儿园科学游戏和一日生活中进行
- D.科学教育可以到小学后进行,因为幼儿年龄太小
- A.一看
- B.二摸
- C.三问
- D.四查
- A.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 B.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 C.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 D.能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诵课文
- A.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 B.全面发展的原则
- C.经常化原则
- D.多样化原则
- A.提醒幼儿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 B.与家长交流,沟通情感
- C.检查孩子的身心状况
- D.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 A.主动性
- B.独立性
- C.学习习惯
- D.人际交往能力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 C.给娃娃穿衣、喂奶
- D.儿童能算出2+3=5
- A.咨询活动
- B.家长委员会
- C.家长学校
- D.电话联系
- A.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 B.教育机构
- C.政府
- D.父母
- A.1~2
- B.2~3
- C.3~4
- D.4~5
- A.有意注意
- B.无意注意
-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 D.选择性注意
- A.道德教育论
- B.自然教育论
- C.要素教育论
- D.活动教育论
- A.游戏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 B.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紧张的心理氛围
- C.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创造性水平
- D.游戏催发了幼儿的探究行为
- A.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 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 C.间接指导
- D.完成教学要求
- A.顺序性
- B.不均衡性
- C.阶段性
- D.个体差异性
- A.智育
- B.体育
- C.德育
- D.美育
- A.学校
- B.家庭
- C.社区
- D.社会
- A.环境
- B.遗传素质
- C.语音模仿
- D.语音强化
- A.皮亚杰
- B.夸美纽斯
- C.福禄贝尔
- D.杜威
- A.联合游戏
- B.规则性游戏
- C.旁观游戏
- D.独立游戏
- A.购买大型玩具
- B.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 C.安装塑胶地板
-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 A.尊重儿童
- B.重视儿童积极情感体验
-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 A.名词和形容词
- B.动词和副词
- C.名词和动词
- D.数词和量词
-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 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 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 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 A.回避型
- B.安全型
- C.反抗型
- D.迟钝型
- A.行为主义理论
- B.建构主义理论
- 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D.成熟主义理论
- A.作品分析法
- B.谈话法
- C.问卷调查法
- D.家长评价
- A.1/2
- B.1/3
- C.1/4
- D.1/5
- A.游戏是生命的镜子
- B.儿童中心主义
- C.归于自然
- D.绅士教育
- A.长方形
- B.三角形
- C.梯形
- D.半圆形
- A.动作有试误性
- B.动作无计划性
- C.精细动作发展迟缓
- D.动作停止思维停止
- A.智育
- B.美育
- C.体育
- D.品德教育
- A.全园教育目标
- B.中期目标
- C.近期目标
- D.行为目标
- A.广泛性
- B.计划性
- C.多样性
- D.平等性
- A.0~1岁
- B.1~3岁
- C.4~5岁
- D.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