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0%~15%
- B.15%~20%
- C.20%~25%
- D.25%~30%
- A.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 B.主题不稳定
-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 D.内容零散
- A.动作思维
- B.形象思维
- C.逻辑思维
- D.发散思维
- A.平行游戏
- B.合作游戏
- C.指导游戏
- D.参与游戏
- A.皮亚杰
- B.夸美纽斯
- C.福禄培尔
- D.杜威
- A.活动性原则
- B.综合性原则
- C.保教结合原则
- D.独立自主性原则
- A.记忆范围的扩大
- B.记忆广度的扩大
- C.工作记忆的出现
- 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 A.发展为对话言语
-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 C.任其自然发展收集
-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
- A.语言
- B.成人的语言描述
- C.实际行动
- D.外界情境
- A.掌握数的顺序
- B.知道数的实际意义
- C.掌握数的组成
- D.能辨数
-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 C.环境和教育
- D.先天因素
- 21
-
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
- 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 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 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 D.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 A.学前教育目标
- B.学前教育手段
- C.学前教育启蒙
- D.学前教育内容
- A.吸收的心智
- B.“整个教学法”
- C.全面教育
- D.教、学、做合一
- A.购买大型玩具
- B.安装塑胶地板
- C.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 D.选择较清静的场所
- A.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 B.教师的“教”
- C.幼儿的“学”
- D.直接的“教”和间接的“教”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 A.动作的概括
- B.生活情景的概括
- C.情绪性的概括
- D.功用性的概括
- A.3岁儿童
- B.6岁儿童
- C.5岁儿童
- D.4岁儿童
- A.陈鹤琴
- B.张宗麟
- C.张雪门
- D.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