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张红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

查看材料

  • A.完全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
  • B.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 C.多进行反思性教学
  • D.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
  • E.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如理解能力如何,设想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时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3

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就如何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的建议合理的是( )。

查看材料

  • A.关心爱护学生
  • B.加强与家长沟通
  • C.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 D.恰当地表扬和批评
  • E.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惩罚
13

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

  •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 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
  • 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
14

教育法律关系是以(  )为核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 A.教育行为
  • B.教育法律规范
  • C.权利和义务
  • D.教育规章
16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 A.循序渐进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17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教学思想是(  )中首先提出的。

  • A.《学记》
  • B.《孟子》
  • C.《劝学》
  • D.《论语》
18

学习者总是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复习的开头,并且在最后对他们进行总结,这是为了利用(  )。

  • A.位置记忆法
  • B.首位效应或近位效应
  • C.复习形式多样化原则
  • D.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0

有意注意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

  • A.注意转移
  • B.学生通过自己的出声言语活动,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 C.通过成人的言语指令而引发的有意注意
  • D.通过内化过程.学生可以用内部言语指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21

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

  • A.教育方法
  • B.教育方针
  • C.教育内容
  • D.教育途径
22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 B.创新能力的培养
  • C.想象能力的培养
  • D.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 B.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2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

  • A.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 C.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进行
  • D.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27

以下与中小学教育无关的法律、法规是(  )。

  • A.《教师专业化标准大纲》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8

下列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 C.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31

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32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  )。

  • A.课程标准
  • B.课程计划
  • C.教科书
  • D.教学大纲
35

(  )是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组织形式.

  • A.活动课
  • B.体育课
  • C.各科教学
  • D.早操
36

远距离播放教育法主要有两种,即现场直播法和(  )。

  • A.插播法
  • B.程序法
  • C.演播法
  • D.录制播放法
37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40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上课
  • B.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 C.备课
  • D.课外辅导
41

将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3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 A.主体
  • B.客体
  • C.教的主体
  • D.学的主体
44

以下不属于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是(  )。

  • A.幸福感
  • B.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 C.人格特征
  • D.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46

从(  )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 A.课程的组织核心
  • B.课程的存在形式
  • C.课程管理制度
  • D.课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
48

俗语说“师父带徒弟”“老子传儿子”属于(  )。

  • A.专门教学
  • B.全程教学
  • C.家庭教学
  • D.个别教学
49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训受教育者的(  )。

  • A.政治立场和观点
  •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
  • D.品德的教育
51

以下关于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和职业优越性不包括(  )。

  • A.教师的劳动报酬风险性较高,收入相对不稳定
  • B.教师劳动的精神消耗能够在比较有规律的劳作时间内得到较好补充
  • C.教师运用自身具有的精神力量的劳动过程,也是发挥创造才能的过程
  • D.教师的劳动是在与学生相处之中进行的
5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鲁纳
  • B.桑代克
  • C.奥苏伯尔
  • D.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