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上班途中步行一段时间
- B.击剑运动
- C.有氧耐力运动
- D.肌力训练
- E.拳击
- F.柔韧性练习
- G.一百米短跑
- A.他的父亲抽烟
- B.男性
- C.大学时期的室友抽烟
- D.工作压力大
- E.公司里的同事吸烟
- F.中晚餐应酬多
- G.广告和电视影响
- A.减少烹调油用量
- B.少盐,每天不超过5克
- C.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 D.尽量多吃主食
- E.食物多样化
- F.适量吃鱼肉禽肉蛋
- G.限量饮酒
- A.健康信念模式
- B.行为改变阶段理论
- C.人为模式
- D.PREBEDE模式理论
- E.7P理论
- F.自我效能理论
- G.知信行理论
- A.送他宣传海报
- B.发送手机信息
- C.发放宣传折页
- D.看宣传栏
- E.发放小册子
- F.发DVD
- A.血压日常监测
- B.适当减重
- C.按时服药
- D.低盐饮食
- E.低脂饮食
- F.对自己的压力能有效管理
- G.适当运动
- A.每月减重2~5kg为宜
- B.避免过度疲劳
- C.每月减重1~2Kg为宜
- D.每月减重2~3Kg为宜
- E.循序渐进
- F.推荐增加强体力活动
- A.BMI﹤24
- B.HDL-C>1.3mmol/L
- C.血压140/90mmHg
- D.空腹血糖﹤6.1mmol/L
- E.平均每日步行6000步
- F.戒烟
- A.增加纤维素摄入
- B.清淡饮食
- C.脂肪供能比应在35~40%
- D.限制钠盐摄入
- E.限制总能量摄入
- F.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 A.普通感冒
- B.急性肠炎
- C.冠心病
- D.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
- E.高血压三级
- F.高血压肾病
- G.糖尿病
- A.家和单位附近的运动环境
- B.身体素质
- C.喜爱的运动项目
- D.运动指导需求
- E.提倡举重,跳绳等运动
- F.运动史
- A.参与性原则
- B.目标原则
- C.前瞻性原则
- D.从实际出发原则
- E.弹性原则
- F.后续性原则
- G.理想结果原则
- A.肺癌
- B.慢性阻塞性肺病
- C.高血压
- D.脑卒中
- E.肝癌
- F.冠心病
- G.糖尿病
- A.生理性依赖
- B.社会性依赖
- C.出现戒断症状
- D.形成性依赖
- E.诱导性依赖
- F.心理性依赖
- A.增加运动
- B.少盐少油
- C.多吃蔬菜水果
- D.限量饮酒
- E.控制体重
- F.尽快戒烟
- G.尽量少吃主食
- A.相同年龄组的平均风险
- B.相同年龄组的最低风险
- C.全人群的理想风险
- D.全人群的最低风险
- E.全人群的平均风险
- F.相同年龄组的理想风险
- A.健康改善空间
- B.风险等级
- C.最高风险
- D.最低风险
- E.理想风险
- F.当前风险
- A.未来10年内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可降低到7.3%
- B.未来10年内相同危险的100人中有7.3人可能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 C.未来10年内100人中会有7.3人可能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 D.此危险度是赵先生个人未来10年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 E.通过控制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赵先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降低到7.3以下
- F.此危险度是具有相同危险因素的若干人组成的人群危险度
- 19
-
部分指标结果如下,血压150/90mmHg,空腹血糖5.5mmol/L,总胆固醇5.4mmol/L,腰围95cm,体重88kg,身高178cm,前列腺特异抗原正常,这些指标值属于高危及以上是()。
- A.前列腺特异抗原
- B.腰围
- C.血糖
- D.血压
- E.总胆固醇
- F.BMI
- G.体重
- A.糖尿病患者规范接受药物治疗情况
- B.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C.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 D.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技能掌握情况
- E.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 F.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21
-
赵先生,58岁,机关主任,高血压病史10年,一直规律服药,近一个月赵先生自感乏力,眩晕,嗜睡,尿频,现到健康管理中心寻求管理。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81~85题:
健康管理师需要采集的主要问卷信息是()。
- A.饮酒情况
- B.现患疾病及控制情况
- C.膳食情况
- D.低体力活动情况
- E.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 F.疾病家族史
- G.人口学特征
- H.吸烟情况
- A.糖尿病管理开展情况
- B.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情况
- C.社区糖尿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状况了解的情况
- D.糖尿病患者转入转出执行情况
- E.糖尿病患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
- F.参与工作的人员对该项工作的满意情况
- A.血糖控制情况较好
- B.自我管理能力较好
- C.围手术期
- D.治疗上有积极要求
- E.有早期并发症
- F.相对年轻且病程短
- G.妊娠期
- A.新近发生血栓
- B.严重眼底病变
- C.严重糖尿病肾病
- D.近期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E.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或血糖不稳定
- F.收缩压>180mmHg
- A.柔韧性练习
- B.200米短跑
- C.有氧耐力运动
- D.肌力训练
- E.上班途中步行一段时间
- F.击剑运动
- G.拳击
- 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高者
- B.肥胖和超重者
- C.糖尿病家族史
- D.空腹血糖受损者
- E.高血压患者
- F.长期高盐膳食者
- G.长期过量饮酒者
- H.年龄在40岁以上,且常年身体活动不足的
- A.工作压力大
- B.大学时期的室友抽烟
- C.公司里的同事吸烟
- D.他的父亲抽烟
- E.广告和电视影响
- F.中晚餐应酬
- G.因为是男性
- A.发放宣传折页
- B.发DVD
- C.送他宣传海报
- D.发放小册子
- E.发送手机信息
- F.看宣传栏
- G.健康网站
- A.上次诊断结果
- B.本次诊断结果
- C.体检指标的正常参考值
- D.上次体检的结果
- E.本次体检的结果
- F.疾病评估结果
- A.限制饮酒
- B.平衡膳食
- C.辞职换个工作
- D.增加运动
- E.减轻心理压力
- F.按时作息
- G.实施戒烟计划
- A.食物多样化
- B.限量饮酒
- C.尽量多吃主食
- D.少盐每天不超过5克
- E.减少烹调油用量
- F.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 G.适量吃鱼禽肉蛋
- A.全人群100人中,将有3人发生该病
- B.发病风险是全人群平均危险的3倍
- C.发病风险是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危险度的3倍
- D.风险等级可以降低3倍
- E.同年龄同性别的100人中,将有3人发生该病
- F.相同风险的100人中,将有人发生该病
- A.血胆固醇6.8mmol/L
- B.体重72kg
- C.血甘油三酯1.65mmol/L
- D.腰围87cm
- E.餐后2小时血糖7.4mmol/L
- F.血压120/75mmHg
- G.空腹血糖5.2mmol/L
- A.血糖
- B.腰围
- C.血压
- D.体重
- E.甘油三酯
- F.总胆固醇
- G.BMI
- A.超声心动图
- B.糖化血红蛋白
- C.膳食情况
- D.吸烟史
- E.饮酒史
- F.体力活动情况
- G.家族史
- A.怕发胖影响形象
- B.怕发胖影响职业生涯
- C.怕发胖影响健康
- D.怕发胖影响夫妻关系
- A.一个后天习得的行为如得以持续,一定被其结果所强化
- B.如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以奖励
- C.如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
- D.奖惩法适用于有行为障碍的求助者
- A.明确靶目标
- B.适度模仿
- C.监控靶行为
- D.及时强化
- A.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
- B.操作性条件反射
- C.认知心理学理论
- D.实验室发现的学习原则
- A.广泛的
- B.具体的
- C.可测的
- D.客观的
- A.婚恋情况
- B.个性特征
- C.病程长短
- D.个人爱好
- A.不可同意
- B.需引导求助者放弃
- C.坚决反对
- D.尊重求助者的选择
- A.未表现出抑郁
- B.出现轻度抑郁
- C.出现中度抑郁
- D.出现重度抑郁
- A.回避行为
- B.刻板行为
- C.怪异行为
- D.强迫行为
- A.一般心理问题
-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 C.严重心理问题
- D.精神病性问题
- A.婆婆强势
- B.躯体症状的困扰
- C.个性好强
- D.更年期情绪反应
- A.婆婆强势
- B.出现躯体症状
- C.自己退休
- D.无法参加聚会
- A.婆婆强势
- B.目前情绪较低落
- C.争强好胜
- D.鉴别更年期症状
- A.躯体疾病
- B.性别
- C.年龄
- D.生活事件
- A.同一性障碍
- B.完全清晰
- C.统一性障碍
- D.界限性障碍
- 54
-
求助者()。
- A.注意力增强
- B.注意力不集中
- C.注意力涣散
- D.元明显异常
- A.躯体内部不适,性质难以描述
- B.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提高
- C.对外界一般强度的感受性降低
- D.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错误
- A.学习不努力
- B.与女友分手
- C.与父母矛盾
- D.恋爱中的“趋避冲突”
- 57
-
求助者的诊断为()。
- A.精神病性障碍
- B.焦虑性神经症
- C.一般心理问题焦虑状态
- D.严重心理问题焦虑状态
- 58
-
求助者的核心症状()。
- A.性格内向
- B.焦虑情绪
- C.交往问题
- D.学习问题
- 59
-
求助者的性格特点()。
- A.内向一稳定
- B.内向一不稳定
- C.外向稳定
- D.外向一不稳定
- A.焦虑:10分钟内什么都不做,做些伸展运动
- B.失眠:下午6点后不喝咖啡和浓茶,睡前在床上看书
- C.抑郁: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和别人一起看电影
- D.暴躁、愤怒:散步或锻炼身体,停下来闭上眼睛、深呼吸
- E.注意力难以集中:坐在同一个位置安静下来
- A.在办公室张贴“禁止吸烟”的标示提醒自己
- B.回顾以往戒烟失败的经历,找出对自己有帮助的,汲取经验
- C.养成手闲不住的习惯,例如写书法、弹吉他、养鱼等
- D.尽量去禁烟的场所
- E.增加体育锻炼,改善情绪
- A.控制总能量摄入
- B.谷类为主
- C.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
- D.增加水分摄入
- E.增加奶类和豆类摄入
- A.多吃零食
- B.复习戒烟自助资料
- C.扔掉所有烟草产品和吸烟用具
- D.适当的锻炼身体
- E.尽量让自己保持忙碌状态
- A.该评估工具对男性和女性采用两个不同的评分表格
- B.最低风险是指同年龄组的人中,所有危险因素均在理想范围内是的风险值
- C.在其他指标的数值相同的情况下,年龄越大,患病风险就越高
- D.该评估工具只能评价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 E.平均风险是指被评估者的多次评估的结果的均值
- A.体重过低
- B.消瘦
- C.正常
- D.超重
- E.肥胖
- A.15.3、14.7
- B.14.7、15.3
- C.17.3、52.0
- D.15.3、52.0
- E.17.3、14.7
- A.该女士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风险为15.6%
- B.该女士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最高风险为15.6%
- C.该女士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一般人群的15.6%
- D.该女士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绝对风险为15.6%
- E.该女士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低风险为15.6%
- F.该女士患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相对风险为15.6%
- A.坚决不吸一支烟
- B.不受家庭因素影响
- C.杜绝环境因素影响
- D.克服性格内向的特点
- E.学会办事果断
- A.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5年发病绝对风险
- B.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10年发病绝对风险
- C.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期发病时间
- D.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期患病人数
- E.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10年发病绝对风险
- A.8
- B.9
- C.10
- D.11
- E.12
- A.形成阶段
- B.成果阶段
- C.诱导阶段
- D.衰竭阶段
- E.巩固阶段
- A.文化因素
- B.家庭影响因素
- C.团体效应
- D.媒介因素
- E.社会环境因素
- A.心理依赖
- B.诱导依赖
- C.戒断症状
- D.生理依赖
- E.社会依赖
- A.被动依赖
- B.过度敏感
- C.情绪不太稳定
- D.开朗有主见
- E.性格内向
- A.功能评估
- B.心理评估
- C.生活方式评估
- D.理想风险评估
- E.生理指标评估
- A.前列腺特异抗原
- B.血磷
- C.幽门螺旋杆菌
- D.血钙
- E.心脏超声
- A.血压和饮酒
- B.精神压力大
- C.膳食和吸烟
- D.睡眠不足
- E.体力活动
- A.直肠癌家族史
- B.腌制饮食
- C.肺吸烟
- D.体重
- E.血压
- A.高血压
- B.前列腺癌
- C.糖尿病
- D.心血管病
- E.胃癌
- A.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
- B.精祌活动的内在一致性
- C.个性的相对稳定性能
- D.身心状态的同一性
- A.无抑郁症状
- B.无幻觉症状
- C.无妄想症状
- D.无冲动行为
- A.小时候与父母分离
- B.髙考时失眠与落榜
- C.考考时失眠与落榜
- D.忘记锁门父母批评
- A.自卑和父母批评
- B.恐惧和害怕得病
- C.焦虑和要求过髙
- D.抑郁和失去工作
- A.100kcal
- B.150kcal
- C.200kcal
- D.250kcal
- E.300kcal
- A.能量消耗
- B.自我感知运动强度
- C.问卷调查
- D.日志记录
- E.仪器测量
- A.1.00kcal
- B.2.05kcal
- C.2.05cal
- D.1.05kcal
- E.1.05cal
- A.1.5ml
- B.2.5ml
- C.3.5ml
- D.4.5ml
- E.5.5ml
- A.自我感知运动强度
- B.代谢当量
- C.运动时间
- D.心率
- E.脉搏
- A.计算机纠错
- B.组织工作人员重新调查
- C.再次录入并核实
- D.通过其他人重新录入
- E.通过其他人专门检查
- A.社区人口学资料
- B.社区的卫生人力资源状况
- C.社区危险因素调查表
- D.社区的自然环境状况
- E.家庭主要问题目录级描述
- A.用钢笔或水笔填写
- B.表中要求个人编码
- C.数字或代码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 D.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
- E.数字填错时,用单横线将整笔数码划去
- A.科学性
- B.真实性
- C.完整性
- D.灵活性
- E.连续性
- A.家族史
- B.患病史
- C.经济收入
- D.药物过敏史
- E.身份证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