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预测试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 查看材料

  • A.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主动接受教育
  • B.好孩子、优等生需要关爱,坏孩子、差等生更需要教育者的呵护
  • C.一分为二地看待坏孩子、差学生,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 D.给差学生以高尚的教育和爱,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E.如果把所谓的坏孩子和差学生教育好了,则可以把原来的“负值”转化为“正值”
3

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 查看材料

  • A.把劳动教育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使师生重视劳动教育
  • B.对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学校不得随意删减
  • C.劳动教育不应只限制于学校里,而应重视家庭的早期劳动教育
  • D.劳动教育应该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来实现
  • E.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5

作为教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 查看材料

  • A.树立奋发向上的榜样
  • B.创造和谐、优美的氛围
  • C.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 D.积极做好家长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
  • E.树立教学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性
6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  )。 查看材料

  • A.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 B.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
  • C.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 D.学校制度的现代化
  • E.学校环境的现代化
8

李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妥?(  )                  查看材料

  • A.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 B.对学生实施变相体罚
  • C.事先没有充分调查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原因
  • D.违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关于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 E.当众宣布处罚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

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查看材料

  • 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 B.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再认来解答
  • C.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 D.再认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过程,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
  • E.选择题可将学生猜测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13

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                  查看材料

  • A.写给学生看
  • B.写给“这个人”
  • C.体现一定的“教育性”
  • D.鼓励学生
  • E.多写优点,可提少量缺点,但要注意委婉
16

下列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 A.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
  • B.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 C.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则不高
  • D.动机的强度适中,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
18

下列关于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 A.教育的范畴是永恒不变的
  • B.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 C.教育产生于劳动并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
  • D.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19

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教学评价类型是(  )。

  • A.标准参照评价
  • B.常模参照评价
  • C.量化就教学评价
  • D.质化的教学评价
2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 A.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 B.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C.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 D.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23

教师运用手势有一个过程,其动作的规律是(  )。

  • A.欲扬先抑、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 B.欲扬先抑、先右后左、先上后下
  • C.欲扬先抑、忽左忽右、先上后下
  • D.欲扬先抑、先右后左、先下后上
24

关于教师的站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得最多的姿态就是站姿
  • B.良好的站姿可衬托出教师美好的气质和风度
  • C.站姿的基本要求是:稍微低头、弯颈、下颚微向后收
  • D.站姿的要点是:挺直、均衡、灵活
25

教师评价指标由(  )、职责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三个维度构成。

  • A.思想评价指标
  • B.职务评价指标
  • C.职称评价指标
  • D.素质评价指标
26

根据学校管理理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 A.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 B.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 C.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7

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

  • A.兴趣
  • B.成功感
  • C.认知内驱力
  • D.求知欲
28

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强化物是(  )。

  • A.正强化物
  • B.负强化物
  • C.一级强化物
  • D.二级强化物
29

当个体行为与其充当的角色的规范基本一致时,表明其(  )。

  • A.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 B.道德品质处于正常状态
  • C.有正常的世界观
  • D.心理处于健康正常状态
30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  )。

  • A.刺激泛化
  • B.刺激消退
  • C.刺激分化
  • D.刺激比较
33

在我国当前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中,中小学应实行(  )。

  • 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B.学校委员会负责制
  • C.校长负责制
  • D.党支部负责制
35

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  )。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 B.无条件反射
  • C.第一信号系统
  • D.第二信号系统
36

有意注意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指(  )。

  • A.注意转移
  • B.学生通过自己的出声言语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 C.通过成人的言语指令而引发的有意注意
  • D.通过内化过程,学生可以用内部言语指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37

(  )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 A.拉伊
  • B.杜威
  • C.赫尔巴特
  • D.夸美纽斯
38

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  )。

  • A.城镇
  • B.大城市
  • C.山区
  • D.农村
40

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 B.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41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

  • A.六三三制
  • B.癸卯学制
  • C.壬戌学制
  • D.壬寅学制
43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 A.常规管理
  • B.民主管理
  • C.平行管理
  • D.目标管理
4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

  • A.主导功能
  • B.评价功能
  • C.决定功能
  • D.选拔功能
45

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  )的三个定律。

  • A.工具说
  • B.认知说
  • C.联结说
  • D.人本主义学说
46

下列哪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道德动机?(  )

  • A.道德情感
  • B.道德意志
  • C.道德需要
  • D.道德认识
47

(  )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 A.知识的学习
  • B.知识的记忆
  • C.知识的理解
  • D.知识的应用
49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  )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专著。

  • A.《普通教育学》
  • B.《学记》
  • C.《大教学论》
  • D.《论演说家的培养》
50

(  )是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

  • A.善于交往
  • B.善于学习
  • C.善于模仿
  • D.喜欢活动
52

根据新课改的整体设计,在小学阶段(  )。

  •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 B.以分科课程为主
  • C.以综合课程为主
  •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补充
53

对学生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展引起的困惑与不安心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开展生理卫生课程
  • B.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
  • C.更加严格地要求学生
  • D.对早恋的学生加强性知识教育
54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  )。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不均衡性
  • C.个别差异性
  • D.稳定性和可变性
56

在品德结构中起基础作用的是(  )。

  • A.道德意志
  • B.道德行为
  • C.道德情感
  • D.道德认识
58

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

  • A.教育方法
  • B.教育方针
  • C.教育内容
  • D.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