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模拟试卷五(第二单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欲比较不同病程患者疗效的构成比是否不同,宜选用

  • A.x2检验
  • B.F检验
  • C.Wilcoxon秩和检验
  • D.Kruskal—Wallis检验
  • E.Friedman秩和检验
3

若算出SS总=10.8,SS组间=9.3,贝0下列错误的是

  • A.SSaa=10.8—9.3=1.5
  • B.SS总的自由度为30
  • C.df组内=30-3=27
  • D.MS组间=9.3/2
  • E.MS组内=1.5/28
4

检验统计量为

  • A.F=9.3/1.5
  • B.F=1.5/9.3
  • C.F=9.3/2/1.5/28
  • D.F=1.5/28/93/2
  • E.F=10.8/9.3
5

若检验水准为a,确定P时,统计量F所比较的临界值是

  • A.Fa(2.28)
  • B.Fa(28,2)
  • C.Fa(2.30)
  • D.Fa(2,17)
  • E.Fa(2.31)
7

欲比较三组石棉工的用力肺活量有无差别,应进行

  • A.行×列表的x2检验
  • B.两两比较的t检验
  • C.两两比较的g检验
  • D.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 E.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8

除病因治疗,还应采取哪项措施

  • A.血浆输注
  • B.补充铁剂
  • C.大剂量丙球蛋白滴注
  • D.维生素B12和叶酸
  • E.红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9

寻找病因应做哪项检查

  • A.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 B.妇科检查
  • C.51Cr红细胞半寿命期测定
  • D.钡剂灌肠
  • E.胸部X线检查
10

对上述治疗效果反映最早的指标是

  • A.血红蛋白含量
  • B.白细胞数量
  • C.网织红细胞计数
  • D.叶酸、维生素B12含量
  • E.铁蛋白含量
12

最可能的诊断为

  • A.急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球部痉挛
  • B.急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球部炎症
  • C.急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D.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巨淀粉酶血症
  • E.十二指肠球部后壁穿透性溃疡
14

为判断病情严重度,应选哪项检查

  • A.痰涂片和培养
  • B.血自细胞
  • C.X线胸片
  • D.动脉血气分析
  • E.血清IgE
15

患者女性,45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天,体检:呼吸30次/分,两肺叩诊过清音,闻及广泛哮鸣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此时行肺功能测定,最可能的表现是

  • A.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 B.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 C.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 D.弥散功能障碍
  • E.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伴肺气肿
16

在精神分析中,治疗师会潜意识恋慕或憎恨患者。称为

  • A.疏泄
  • B.反移情
  • C.负移情
  • D.正移情
  • E.自由联想
20

被评价者的实际年龄47岁,评价年龄43岁,增长年龄42岁,此被评者属于

  • A.健康型
  • 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 C.一般性危险型
  • 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 E.少量危险型
22

2000年在某镇新诊断200例高血压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 500人,在年初该镇有800名高血压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高血压,2000年该镇高血压

  • A.年初患病率是800÷(95 000-800)
  • B.期间患病率是(200+800)÷10000
  • C.发病率是200÷10 000
  • D.病死率是40÷10 000
  • E.死亡率是40÷(200+800)
23

被评价者的实际年龄41岁,评价年龄43.5岁,增长年龄36岁,此被评者属于

  • A.健康型
  • 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 C.一般性危险型
  • 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 E.少量危险型
29

用甲乙两种培养基对某细菌进行培养得结果如下表,检验两种方法的培养结果有无差别,可选用的最适当方法是

  • A.完全随机设计x2检验
  • B.配对设计x2检验
  • C.配对设计校正x2检验
  • D.完全随机设计校正X2检验
  • E.直接计算概率法
31

某医生观察了怀孕期间吸烟与否两组妇女第一胎婴儿的出生体重,结果,吸烟者的婴儿平均体重较不吸烟者的低gO09,经检验P小于0.0S,这表明

  • A.妇女怀孕期间吸烟不影响胎儿生长
  • B.妇女怀孕期间吸烟影响胎儿生长
  • C.两组婴儿平均体重差别由机遇造成
  • D.两组婴儿平均体重差别完全由吸烟造成
  • E.因观察人数不知,不能作出结论
38

在制定正常成人肺活量95%参考值范围时,宜采用的界值为

  • A.x±1.96S
  • B.大于X+1.645S
  • C.小于X一l.645S
  • D.大于P5
  • E.小于P95
44

新婚1年妇女,患有急性阴道炎,夫妻双方商量暂时不想生育,医生指导最适宜的避孕方法是

  • A.男用避孕套
  • B.女用避孕套
  • C.阴道隔膜
  • D.外用杀精药
  • E.宫内节育器
47

女性,55岁,体重76kg,身高160cm。因多饮、多尿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2个月后空腹血糖为8.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0mmol/L。进一步治疗应选择

  • A.加磺脲类降血糖药物
  • B.加双胍类降血糖药物
  • C.加胰岛素治疗
  • D.加口服降血糖药和胰岛素
  • E.维持原饮食治疗和运动
48

患者男性,32岁,江苏渔民,腹泻伴间歇性发热2周。体检:四肢可见散在荨麻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B.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阿米巴痢疾
  • C.细菌性痢疾
  • D.地方性斑疹伤寒
  • E.急性血吸虫病
52

受刑事处罚的

  • A.准予注册
  • B.不予注册
  • C.注销注册
  • D.重新注册
  • E.撤销注册
55

中止执业2年以上的

  • A.准予注册
  • B.不予注册
  • C.注销注册
  • D.重新注册
  • E.撤销注册
56

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 A.准予注册
  • B.不予注册
  • C.注销注册
  • D.重新注册
  • E.撤销注册
58

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丹参,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属于

  • A.实验对照
  • B.空白对照
  • C.安慰剂对照
  • D.标准对照
  • E.自身对照
62

在门诊各科医务人员的调配中,决定人员比的指标是

  • A.率
  • B.构成比
  • C.相对比
  • D.标准化率
  • E.绝对数
64

比较A、B两药的疗效,应采用的指标是

  • A.率
  • B.构成比
  • C.相对比
  • D.标准化率
  • E.绝对数
65

目前导致儿童少年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肿瘤
  • B.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 C.感染性疾病
  • D.意外伤害
  • E.心理卫生问题
66

青春期少年容易患的疾病是

  • A.肿瘤
  • B.先天性代谢性疾病
  • C.感染性疾病
  • D.意外伤害
  • E.心理卫生问题
67

婚前医学检查的主要疾病

  • A.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重性精神病和重要脏器疾病
  • B.由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子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 C.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在传染期内
  • D.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在发病期间
  • E.重要脏器疾病伴有明显功能不全阶段,医学上认为结婚和生育可能导致母婴严重后果者
68

婚前医学检查的主要严重遗传性疾病指

  • A.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重性精神病和重要脏器疾病
  • B.由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子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 C.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在传染期内
  • D.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在发病期间
  • E.重要脏器疾病伴有明显功能不全阶段,医学上认为结婚和生育可能导致母婴严重后果者
69

婚前医学检查的主要指定传染病指

  • A.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重性精神病和重要脏器疾病
  • B.由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子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 C.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风病以及医学上认为影响结婚和生育的其他传染病在传染期内
  • D.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在发病期间
  • E.重要脏器疾病伴有明显功能不全阶段,医学上认为结婚和生育可能导致母婴严重后果者
70

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为现症感染,也可能为病毒携带者

  •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抗一HBc阳性
  • B.抗一HBs、抗一HBe、抗一HBc阳性,HBV—DNA阴性
  • C.抗一HBs阳性
  • D.抗一HAV IgM阴性,抗一HAV IgG阳性
  • E.HBsAg、抗一HBc阳性,抗一HCV阳性
71

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抗一HBc阳性
  • B.抗一HBs、抗一HBe、抗一HBc阳性,HBV—DNA阴性
  • C.抗一HBs阳性
  • D.抗一HAV IgM阴性,抗一HAV IgG阳性
  • E.HBsAg、抗一HBc阳性,抗一HCV阳性
72

既往感染甲型肝炎,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

  •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抗一HBc阳性
  • B.抗一HBs、抗一HBe、抗一HBc阳性,HBV—DNA阴性
  • C.抗一HBs阳性
  • D.抗一HAV IgM阴性,抗一HAV IgG阳性
  • E.HBsAg、抗一HBc阳性,抗一HCV阳性
73

接种过乙肝疫苗

  • A.乙肝五项为HBsAg、HBeAg、抗一HBc阳性
  • B.抗一HBs、抗一HBe、抗一HBc阳性,HBV—DNA阴性
  • C.抗一HBs阳性
  • D.抗一HAV IgM阴性,抗一HAV IgG阳性
  • E.HBsAg、抗一HBc阳性,抗一HCV阳性
74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应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下列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

  • A.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 B.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 D.地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E.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75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 A.甲、乙、丙3类34种
  • B.甲、乙、丙3类35种
  • C.甲、乙、丙3类36种
  • D.甲、乙、丙3类37种
  • E.甲、乙、丙3类38种
76

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 A.给予医疗机构负责人行政处分
  • B.予以取缔并处10万元以上罚款
  • C.没收违反所得并处15万元以下罚款
  • D.处l0万元以上罚款
  • E.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7

下列有关医疗事故鉴定错误的是

  • A.医疗事故鉴定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
  • B.省级地方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的再次鉴定工作
  • C.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合议制,鉴定组人数应为单数
  • D.医疗事故鉴定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提起
  • E.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78

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在医疗活动中违反了

  • A.法律、行政规章
  • B.行政法规和规章
  • C.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 D.卫生国际条约
  • E.部门规章
79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非医师行医的

  • A.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
  • B.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10万元以上罚款
  • C.对医师吊销执业证书并给予行政拘留
  • D.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 E.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80

对不予医师执业注册有异议的可以

  • A.申请复议或申诉
  • B.申请复议或起诉
  • C.申诉或起诉
  • D.先申请复议再起诉
  • E.先申诉再申请复议
81

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是

  • A.常模
  • B.标准化
  • C.量表
  • D.信度
  • E.效度
82

心理应激对健康影响的生理机制是

  • A.心理一神经中介机制
  • B.心理一神经一内分泌中介机制
  • C.心理一神经一免疫机制
  • D.塞里的全身适应综合征
  • E.以上都正确
83

强调丘脑作用的情绪学说是

  • A.阿诺德理论
  • B.沙赫特一辛格理论
  • C.艾利斯理论
  • D.坎农一巴德理论
  • E.詹姆士兰格理论
84

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幼儿期
  • B.儿童期
  • C.青少年期
  • D.青年期
  • E.中年期
85

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理性评价的结果,而非本能和外界刺激决定,这种观点符合

  • A.精神分析理论
  • B.行为主义理论
  • C.人本主义理论
  • D.认知理论
  • E.生理心理学理论
86

情绪相对于情感而言,具有哪项特点

  • A.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 B.与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有关
  • C.高级的心理活动
  • D.具有稳定性
  • E.具有深刻性
87

当个体的实际年龄与评价年龄接近时,该个体

  • A.属于健康的人
  • B.属于不健康的人
  • C.其危险程度与当地人群一致
  • D.其死亡概率与健康人一样
  • E.其生存概率与健康人一样
88

当一个人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时,说明他

  • A.年龄太小,不应进行评价
  • B.面临小于实际年龄的死亡概率
  • C.可能不会在近期死亡
  • D.年龄太大,死亡的可能性高
  • E.实际年龄不真实
89

健康型个体的特征是

  • A.评价年龄等于实际年龄
  • B.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 C.评价年龄大于危险年龄
  • D.实际年龄等于危险年龄
  • E.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
90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

  • A.预防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 B.预防慢性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 C.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 D.预防急性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 E.促进健康长寿的有效措施
91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 A.行为和生活方式资料
  • B.年龄别、性别、疾病别死亡资料和危险因素资料
  • C.环境因素资料和生物因素资料
  • D.家族疾病和婚姻资料
  • E.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资料
92

下面哪一项是产生完全数据的原因

  • A.死于非处理因素
  • B.失访
  • C.死于处理因素
  • D.中途退出
  • E.死于非处理因素引起的意外事件
93

对于列成频数表的资料,估计生存率时所采用的方法是

  • A.寿命表法
  • B.直接计算概率法
  • C.乘积极限法
  • D.Kaplan-Meier法
  • E.Z检验
94

生存分析的效应变量是

  • A.生存时间
  • B.完全数据
  • C.正态分布的变量
  • D.结局变量
  • E.生存时间和结局变量
95

临床试验中采用安慰剂对照,可

  • A.消除来自于医生心理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 B.保证非随机试验具有可比性
  • C.防止出现治疗本身所产生的效应
  • D.进行一个主动接受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比较
  • E.消除来自受试对象心理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9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抽样误差随抽样样本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故在抽样研究中总是考虑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 B.在其他条件固定时,若希望容许误差越小,则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 C.重复实验次数越多,越能反映机遇变异的客观事实,从而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
  • D.整群抽样的误差最小,系统抽样的误差次之,分层抽样的误差最大
  • E.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97

圆图的起点一般应在

  • A.相当于时针3点处
  • B.相当于时针6点处
  • C.相当于时针3点或6点处
  • D.相当于时针9点或l2点处
  • E.相当于时针任意点处
100

在秩相关的分析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其适用于单变量正态分布的资料
  • B.总体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宜计算rs
  • C.rs≤1
  • D.查rs界值表时,计算的统计量IrsI越小,所对应的P越小
  • E.rs界值表的自由度为v=n一2
101

绘制统计图时,要求

  • A.标题应说明图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图的上方
  • B.纵轴尺度必须从“0”开始
  • C.纵横两轴应有标目,一般应注明单位
  • D.纵横坐标长度的比例习惯上为7:4
  • E.纵横坐标长度的比例习惯上为6:5
102

对某样本的相关系数r和0的差别进行检验,结果tr小于t0.05(n-2),因此

  • A.两变量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 B.两变量存在相关关系
  • C.两变量肯定不存在相关关系
  • D.两变量存在直线相关的可能性小于5%
  • E.根据本资料尚不能认为两变量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103

直线回归分析中,以直线回归方程y一0.04+0.58X代入两点绘制回归线。下面正确的选项是

  • A.所有实测点都应在回归线上
  • B.所绘回归直线必过点(X,Y)
  • C.原点是回归直线与Y轴的交点
  • D.回归直线X的取值范围为(一1,1)
  • E.实测值与估计值差的平方和必小于零
104

四组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样本例数均为5,确定P值时应查

  • A.T界值表
  • B.x2界值表
  • C.H界值表
  • D.t界值表
  • E.Z界值表
105

配对设计资料符号秩和检验的无效假设是

  • A.两样本之差来自均数为0的正态分布总体
  • B.两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分布相同
  • C.两样本分布的位置相同
  • D.两样本之差来自中位数为0的总体
  • E.各样本所来自的总体方差相同
106

下列关于非参数统计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对总体分布类型有严格规定
  • B.适用范围较窄
  • C.要求资料服从特定的分布
  • D.计算复杂
  • E.可应用于等级资料
108

四格表资料x2统计量的自由度

  • A.不一定等于l
  • B.一定等于1
  • C.等于行数×列数
  • D.等于样本含量一l
  • E.等于格子数一1
109

下列可反映强度的指标是

  • A.率
  • B.相对比
  • C.构成比
  • D.频数
  • E.变异系数
110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指标是

  • A.恶性肿瘤患者占全部病人的比例
  • B.发病率
  • C.构成比
  • D.女婴和男婴的性别比
  • E.潜伏期的百分位数
111

x2基本计算公式中,T表示

  • A.实际阳性人数
  • B.实际阴性人数
  • C.理论频数
  • D.样本率
  • E.样本总例数
112

关于t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分布是以0为中心,a=1的,左右对称的单峰分布
  • B.t分布曲线的形态与自由度大小有关
  • C.自由度越小,则t值越集中,曲线越高瘦
  • D.t分布曲线下面积为95%和99%的界值是一个常量
  • E.t分布的t=x-u/ax
113

在假设检验中,本应用双侧检验而用了单侧检验,当拒绝H。时将会出现

  • A.I型错误增大
  • B.Ⅱ型错误增大
  • C.I型错误减小
  • D.Ⅱ型错误不变
  • E.两类错误均减小
115

关于率的标准误,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率的标准误越大,用样本率估计总体率的可靠性愈差
  • B.率的标准误越小,则率的抽样误差越大
  • C.率的标准误等于p/n
  • D.率的标准误是总体率与样本率之差
  • E.率的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是:√p(1一p)
116

表示率的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 A.标准差
  • B.标准化率
  • C.方差
  • D.变异系数
  • E.率的标准误
117

方差分析中变量变换的目的是

  • A.曲线直线化
  • B.计数资料变为计量资料
  • C.使资料服从正态分布
  • D.使资料方差齐
  • E.使资料服从正态分布而且方差齐
1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报道“2000年某市肺癌患病率为30/10万,肺癌死亡率为32/10万”。这里,同年肺癌死亡率高于其患病率显然不正确
  • B.某工厂保健站在调查中发现,在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274人,其中,女性2t9人,占80%,男性55人,占20%,由此得出结论,女工易患慢性病
  • C.率的标准化是为了消除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
  • D.某病的构成比增大,该病的发病率亦增高
  • E.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麻疹易感儿数
119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采用

  • A.t检验
  • B.方差齐性检验
  • C.方差齐性检验与t检验均可
  • D.方差分析
  • E.方差分析与t检验均可
120

正态曲线,当u固定时,a越大,则

  • A.曲线沿横轴左移
  • B.曲线沿横轴右移
  • C.曲线越“瘦高”
  • D.曲线越“矮胖”
  • E.曲线形状和位置均改变
121

健康男子收缩压的参考值范围一般指

  • A.所有健康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 B.绝大多数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 C.所有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 D.少部分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 E.所有正常人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123

正态曲线与小于(u+1.96a)的横轴所围的面积是

  • A.95%
  • B.97.5%
  • C.99%
  • D.68.27%
  • E.需查表得知
124

某事件P=0时,表示该事件

  • A.可能发生
  • B.不可能发生
  • C.极可能发生
  • D.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 E.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125

原始数据都加(或减)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后

  • A.R变化
  • B.S不变
  • C.R、S都改变
  • D.R、S、CV都改变
  • E.R、S、CV都不变
126

用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分布特征的资料是

  • A.正偏态资料
  • B.负偏态资料
  • C.数值型资料
  • D.正态分布资料
  • E.二项分布资料
127

卫生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A.随机事件
  • B.必然事件
  • C.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 D.发生可能性很小的事件
  • E.发生可能性很大的事件
128

下列哪项不是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特点

  • A.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 B.气管异物典型的三大体征是喘鸣、异物拍击声、异物撞击声
  • C.支气管异物以右侧为多,可引起肺不张、肺气肿、肺脓胸等继发感染
  • D.急救处理首先用拍背法或推腹法进行急救
  • E.在可视范围之内能够发现有异物阻塞气道,可将手指伸及该处将阻塞物取出
129

下列哪项符合工度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

  • A.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
  • B.精神萎靡
  • C.肌肉明显松弛
  • D.腹部皮下脂肪0.4cm以下
  • E.身长低于正常
130

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 A.2岁以下儿童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
  • B.体重低下主要反映患儿有急性营养不良
  • C.生长迟缓主要反映患儿有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 D.面颊部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 E.极度消瘦患儿系长期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缺乏所致
131

预防维生素A缺乏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饮食中多供给含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的食物
  • B.注射维生素A制剂l00IU
  • C.人工喂养婴儿采用维生素A强化配方乳粉喂养
  • D.每周至少吃l次羊肝,每次509左右
  • E.早产儿应及早添加浓缩鱼肝油或维生素A制剂
132

婴儿期保健重点不包括

  • A.提倡母乳喂养
  • B.4~6月开始添加辅食
  • C.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
  • D.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 E.坚持户外活动
133

平衡膳食的要求不包括

  • A.食物多样化
  • B.多喝开水
  • C.合理的膳食制度
  • D.科学的烹调方法
  • E.食品必须卫生无毒
134

合适的生育年龄为

  • A.大于20岁,小于35岁
  • B.大于18岁,小于35岁
  • C.大于20岁,小于40岁
  • D.大于25岁,小于45岁
  • E.大于18岁,小于40岁
135

更年期女性内外生殖器官不会发生哪种变化

  • A.外生殖器阴毛稀少,大小阴唇萎缩
  • B.卵巢卵泡数目明显减少
  • C.卵巢体积缩小
  • D.卵巢质地变软
  • E.子宫体积缩小,宫体与宫颈比由2:1变为l:1
136

更年期妇女最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年龄阶段为

  • A.40~60岁
  • B.大于35岁
  • C.50一60岁
  • D.45~55岁
  • E.无明显起始年龄
137

在妇女病普查普治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将普查的未婚大龄妇女数计入在内计算普查率
  • B.普查普治同时进行
  • C.普查后治疗
  • D.向普查对象进行有关妇科常见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 E.普查前进行业务培训
138

下列哪项不是由雌激素减少所导致的

  • A.促钙和磷沉积作用减弱
  • B.促骨基质合成功能减弱
  • C.拮抗甲状旁腺素作用减少
  • D.降钙素分泌增加
  • E.促进维生素D3合成及小肠钙吸收作用减小
139

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变化主要表现为

  • A.FSH升高,LH水平增高;雌激素水平与孕激素水平下降
  • B.FSH、LH水平下降,雌、孕激素水平升高
  • C.FSH水平升高,LH水平下降,雌、孕激素水平不变
  • D.FSH水平下降,LH水平升高,雌、孕激素水平升高
  • E.FSH水平不变,LH水平升高,雌、孕激素水平升高
140

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是

  • A.梅毒螺旋体
  • B.霍乱弧菌
  • C.布鲁司杆菌
  • D.淋球菌
  • E.白喉杆菌
141

下列哪项不属于妇女病普查普治时采用的随访方式

  • A.门诊随访
  • B.信访
  • C.电话访
  • D.隔离观察
  • E.登门访
142

下列哪项不是脑囊虫病的临床型

  • A.脑室型
  • B.脑实质型
  • C.软脑膜型
  • D.脊髓型
  • E.末梢神经型
143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

  • A.蚊
  • B.幼猪
  • C.成年猫
  • D.乙型脑炎带毒者
  • E.虱
144

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 A.血或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 B.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 C.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中疟原虫DNA
  • D.问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 E.外周血液检查发现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45

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表现为

  • A.腺体分泌减少、胃肠平滑肌兴奋
  • B.膀胱逼尿肌松弛、呼吸肌麻痹
  • C.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唾液腺分泌增加
  • D.神经节兴奋、心血管作用复杂
  • E.脑内乙酰胆碱水平下降、瞳孔扩大
146

代谢性酸中毒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 A.呼吸浅而慢
  • B.呼吸深而快
  • C.神志欠清楚
  • D.腱反射亢进
  • E.心率加快
147

关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并发周期性瘫痪,以下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 A.年轻男性多见,可无甲状腺肿大
  • B.大量糖的摄入或静脉注射高糖可诱发
  • C.发作时血钾降低
  • D.发作时尿钾排出增加
  • E.甲亢控制后,本病发作减少或消失
148

对区分急、慢性肾衰竭最有意义的是

  • A.蛋白尿程度
  • B.血尿程度
  • C.肾脏体积的大小
  • D.氮质血症程度
  • E.酸中毒程度
149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严重病例常发生在起病的

  • A.1~2周内
  • B.3~4周内
  • C.5~6周内
  • D.7~8周内
  • E.9~10周内
150

以下哪种疾病最容易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A.房间隔缺损
  • B.原发性高血压
  • C.肺源性心脏病
  • D.肺动脉瓣狭窄
  • E.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151

下列不属于白血病器官和组织浸润表现的是

  • A.绿色瘤
  • B.胸骨的压痛
  • C.皮肤粒细胞肉瘤
  • D.中枢神经系统自血病
  • E.白细胞淤滞症
152

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

  • A.房室传导阻滞
  • B.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 C.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 D.交界性逸搏心律
  • E.心房颤动
153

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 A.呼吸困难与发绀
  • B.呼吸频率增快
  • C.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 D.神经精神症状
  • E.双肺有大量湿哕音
154

与呼吸困难无明显关系的疾病包括

  • A.肺炎
  • B.急性胃炎
  • C.大量腹腔积液
  • D.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 E.脑出血
155

肝呈弥漫性肿大、质软,常见疾病是

  • A.肝瘀血
  • B.脂肪肝
  • C.肝囊肿
  • D.肝脓肿
  • E.慢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
156

血小板增多诊断标准

  • A.>600×109/L
  • B.>500X 109/L
  • C.>400X 109/L
  • D.>300x 109/L
  • E.>200×109/L
157

有关夜尿增多正确的是

  • A.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
  • B.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00ml
  • C.尿路感染时夜尿增多
  • D.夜尿增多多为正常现象
  • E.肾分泌功能减退
158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幽门梗阻诊断依据的是

  • A.上腹部胀痛
  • B.呕吐大量宿食
  • C.胃型和蠕动波
  • D.空腹振水音
  • E.代谢性酸中毒
159

下列发热伴结膜充血的疾病,除外

  • A.麻疹
  • B.流行性出血热
  • C.结缔组织病
  • D.斑疹伤寒
  • E.钩端螺旋体病
160

大量咯血指的是

  • A.每日咯血量l00ml
  • B.每日咯血量200ml
  • C.每日咯血量300ml
  • D.每目咯血量在500ml以上
  • E.一次咯血量l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