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算术平均数
- B.中位数
- C.几何均数
- D.标准差
- E.方差
- A.普通线图
- B.散点图
- C.直方图
- D.条图
- E.圆图
- A.进行标准化
- B.成组t检验
- C.四格表卡方检验
- D.方差分析
- E.配对t检验
- A.二项分类资料
- B.无序分类资料
- C.半定量资料
- D.等级资料
- E.定量变量资料
- A.进行标准化
- B.配对卡方检验
- C.四格表卡方检验
- D.等级相关分析
- E.配对t检验
- A.SS总
- B.SS处理
- C.SS区组
- D.SS误差
- E.以上均是
- A.SS处理/(3--1)
- B.SS处理/(IO--1)
- C.SS区组/(3—1)
- D.SS区组/(10—1)
- E.SS处理/SS误差
- A.SS总
- B.SS处理
- C.SS组内
- D.SS区组
- E.SS误差
- A.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
- B.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
- C.相关分析
- D.行×列表的r2检验
- E.两两比较的口检验
- A.SS总
- B.SS处理
- C.SS组内
- D.SS区组
- E.SS误差
- A.急性白血病
- B.结核病
- C.淋巴瘤
- D.ITP
-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A.使用雄激素和一些免疫抑制剂,如:ALG、ATG
- B.使用维A酸
- C.选用VP方案或VLP方案
- D.选用CHOP方案
- E.放射治疗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淋巴瘤
- 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D.ITP
- E.MDS
- A.血白细胞分类计数
- B.血清淀粉酶
- C.B型超声
- D.腹部X线平片
- E.急诊胃镜检查
- A.胆石症
- B.胆道蛔虫病
- C.溃疡病穿孔
- D.急性胰腺炎
- E.消化道出血
- A.肠鸣音亢进
- B.振水音阳性
- C.腹部板状强直
- D.皮肤巩膜黄染
- E.移动性浊音阳性
- A.先天性心脏病
- B.细菌性食物中毒
- C.氰化物中毒
- D.慢性阻塞性肺病
- E.亚硝酸盐中毒
- A.类风湿关节炎
- B.系统性红斑狼疮
- C.重叠综合征
- D.白塞病
- E.风湿性关节炎
- A.冠心病房颤
- B.抑郁症
- C.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D.淡漠型甲亢
- E.老年性痴呆症
- A.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 B.低血糖性昏迷
- C.脑梗死
- D.脑出血
- E.老年痴呆症
- A.伤寒
- B.地方性斑疹伤寒
- C.感冒
- D.流行性出血热
- E.猩红热
- A.慢性肾小球肾炎致肾性高血压
- B.肾小动脉硬化
- C.慢性肾盂肾炎
- D.老年性肾硬化
- E.心力衰竭致肾功能减退
- A.慢性膀胱炎
- B.慢性肾盂肾炎
- C.尿路感染复发
- D.尿道综合征
- E.神经症
- A.急性黄疸型肝炎
- B.慢性肝炎
- C.急性重型肝炎
- D.亚急性重型肝炎
- E.慢性重型肝炎
- A.环境污染
- B.生活方式
- C.现代文明病
- D.心理健康
- E.人口流动
- A.甲氨蝶呤
- B.泼尼松
- C.柔红霉素
- D.长春新碱
- E.阿糖胞苷
- A.传染病
- B.慢性病
- C.现代文明病
- D.心理疾病
- E.心身疾病
- A.环境污染
- B.生活方式
- C.现代文明病
- D.心理健康
- E.人口流动
- A.环境污染
- B.生活方式
- C.现代文明病
- D.心理健康
- E.人口流动
- A.感知觉系统
- B.神经
- C.神经一内分泌
- D.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系统
- E.大脑
- A.秩和检验
- B.寿命表法
- C.方差分析
- D.乘积极限法
- E.10g-rank检验
- A.心理学诱导方法治疗失眠有效
- B.心理学诱导治疗失眠无效
- C.因样本量不大而无法下结论
- D.因观察时间不长而疗效可疑
- E.因未设立对照组而无法下结论
- A.死于白血病
- B.死于其他疾病
- C.失访
- D.观察期结束尚存活
- E.拒绝访问
- A.四格表r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
- B.4×2列联表r2检验
- C.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
- D.方差分析
- E.秩和检验
- A.实验组问互为对照
- B.实验和对照在同一受试对象身上进行的对照
- C.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的对照
- D.实验组施加处理因素,对照组伴随非处理因素的对照
- E.将实验效应与公认的标准值或正常值作对照
- A.条图
- B.百分比条图
- C.线图
- D.直方图
- E.散点图
- A.P>0.1
- B.P=0.01
- C.P>0.01
- D.P<0.01
- E.0.05>P>0.01
- A.t检验
- B.秩和检验
- C.卡方检验
- D.线性相关
- E.等级相关
- A.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 B.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的校正χ2检验
- C.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 D.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校正χ2检验
- E.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 40
-
某研究所测定36例结核病患者与28名健康人的脑脊液镁含量(mmol/L),发现其样本均数分别为l.04(mmol/L)和1.28(retool/L),欲比较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应选用的方法是
- A.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B.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z检验
- C.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
- D.r2检验
- E.相关分析
- A.两个率比较的Z检验
- B.两个率比较的r2检验
- C.秩和检验
- D.对年龄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标化率
- E.不具有可比性,不能比较
- A.正确
- B.不正确,因未作统计学检验
- C.不正确,因未按各年龄组发病率来比较
- D.不正确,其他年龄组数据不详
- E.不能评价,因各年龄组发病情况不详
- A.24.43%
- B.25.43%
- C.27.00%
- D.79.04%
- E.90.47%
- A.5%女大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低于66.16g/L
- B.2.5%女大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81.44g/L
- C.5%女大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低于73.04g/L
- D.2.5%女大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74.56g/L
- E.2.5%女大学生血清总蛋白含量高于77.7g/L
- A.计数资料
- B.计量资料
- C.等级资料
- D.科研资料
- E.常规资料
- A.四分位数
- B.算术平均数
- C.几何均数
- D.中位数
- E.百分位数
- A.x
- B.S
- C.Sx
- D.Cv
- E.SP
- A.标准差
- B.离均差
- C.四分位数间距
- D.方差
- E.变异系数
- A.佝偻病
- B.缺铁性贫血
- C.锌缺乏
- D.能量一蛋白质营养不良
- E.维生素A缺乏
- A.蛔虫病
- B.蛲虫病
- C.钩虫病
- D.贫血
- E.囊虫病
- A.子宫肌瘤
- B.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功能紊乱
- C.卵巢肿瘤
- D.生殖器感染
- E.垂体肿瘤
- A.子宫浆膜下肌瘤扭转
- B.盆腔炎包块
- C.卵巢肿瘤合并感染
- D.卵巢肿瘤蒂扭转
- E.附件炎
- A.负压吸宫术
- B.药物流产——RU486和米索前列醇
- C.静脉滴注催产素
- D.乳酸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
- E.以上都不是
- A.继续使用甲苯磺丁脲(D860)
- B.格列本脲(优降糖)
- C.格列喹酮(糖适平)
- D.格列吡嗪(美吡达)
- E.格列齐特(达美康)
- A.肾功能正常期
- B.肾功能代偿期
- C.肾功能失代偿期
- D.肾衰竭期
- E.肾衰竭加重期
- 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B.慢性粒细胞自血病
-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A.三腔二囊管压迫
- B.补充凝血因子
- C.口服止血药
- D.静脉注射生长抑素制剂
- E.冷盐水洗胃
- A.外科手术切除
- B.定期作胃酸分泌功能测定
- C.定期复查胃肠钡餐检查
- D.防止幽门梗阻发生
- E.定期胃镜检查追踪观察
- A.结核性腹膜炎
- B.原发性腹膜炎
- C.癌性腹膜炎
- D.巨大卵巢囊肿
- E.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 A.观察随访
- B.手术治疗
- C.肝动脉栓塞
- D.放疗
- E.化疗
- A.呼吸肌麻痹
- B.肺炎
- C.大量胸腔积液
- D.急性左心衰
- E.酸中毒
- A.代谢性酸中毒
-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
- D.代谢性碱中毒
-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 A.χ2检验
- B.Wilcoxon符号秩检验
- C.Wilcoxon秩和检验
- D.Kruskal-Wallis检验
- E.F检验
- A.胸膜增厚
- B.大叶性肺炎
- C.肺结核空洞
- D.肺梗死
- E.肺部真菌感染
- A.随机变量
- B.定量变量
- C.二分类变量
- D.多项分类变量
- E.多项有序分类变量
- A.χ2检验
- B.Wilcoxon符号秩检验
- C.Wilcoxon秩和检验
- D.Kruskal-Wallis检验
- E.F检验
- A.随机变量
- B.定量变量
- C.二分类变量
- D.多项分类变量
- E.多项有序分类变量
- A.随机变量
- B.定量变量
- C.二分类变量
- D.多项分类变量
- E.多项有序分类变量
- A.随机变量
- B.定量变量
- C.二分类变量
- D.多项分类变量
- E.多项有序分类变量
- 70
-
出现身高突增高峰的时期是
- A.胎儿期
- B.婴儿期
- C.青春期早期
- D.青春期中期
- E.青春期后期
- A.胎儿期
- B.婴儿期
- C.青春期早期
- D.青春期中期
- E.青春期后期
- A.18周岁
- B.20周岁
- C.22周岁
- D.23周岁
- E.25周岁
- A.18周岁
- B.20周岁
- C.22周岁
- D.23周岁
- E.25周岁
- A.脑血管疾病
- B.肺性脑病
- C.中毒性脑病
- D.右心衰竭
- E.肾衰竭
- 75
-
肥厚型心肌病采用
- A.左侧卧位
- B.坐位身体前倾
- C.仰卧位
- D.右侧卧位
- E.从卧位或下蹲位迅速站立
- A.脑血管疾病
- B.肺性脑病
- C.中毒性脑病
- D.右心衰竭
- E.肾衰竭
- A.左侧卧位
- B.坐位身体前倾
- C.仰卧位
- D.右侧卧位
- E.从卧位或下蹲位迅速站立
- 78
-
疟疾的凶险发作主要见于
- A.间日疟
- B.三日疟
- C.恶性疟
- D.卵圆疟
- E.输血疟疾
- A.血液
- B.粪便
- C.尿液
- D.痰
- E.骨髓
- A.25%硫酸镁
- B.生理盐水
- C.生理盐水加食醋
- D.肥皂水
- E.乳果糖加水
- 81
-
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
- A.鱼类
- B.虾
- C.钉螺
- D.青蛙
- E.狗
- A.Ⅱ期
- B.Ⅲ期
- C.Ⅳ期
- D.V期
- E.不分期
- A.禁酒、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 B.可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
- C.应用免疫调节药物
- D.抗病毒治疗
- E.注射乙肝疫苗
- 84
-
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
- A.甲型肝炎
- B.乙型肝炎
- C.丙型肝炎
- D.丁型肝炎
- E.自身免疫性肝炎
- A.后天生活习惯
- B.长期稳定的行为
- C.偶然性行为
- D.有明显的健康危害
- E.偏离行为
- A.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 B.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 C.使用解毒剂
- D.对症治疗
- E.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
- 87
-
有机磷酸酯农药抑制的酶是
- A.胆碱酯酶
- B.己糖激酶
- C.琥珀酸脱氢酶
- D.枸橼酸合成酶
- E.异枸橼酸脱氢酶
- A.生理
- B.心理
- C.态度
- D.愿望
- E.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
- 89
-
性格指的是
- A.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
- B.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 C.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 D.做什么
- E.怎样做
- A.环境污染和破坏
- B.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
- C.交通事故增多
- D.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下降
- E.社会流动人口增加
- A.1qx×lqx+1
- B.1—1qx1qx+1
- C.(1一lqx)(1-1qx+1)
- D.1一(1-1qx)(1-1qx+1)
- E.1qx+1qx+1
- 92
-
人类社会化的主要手段是
- A.教育
- B.宗教
- C.信仰
- D.风俗
- E.法律
- A.各年龄组某病发病人数
- B.各年龄组预期死亡人数
- C.各年龄组某病死亡人数
- D.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及实际死亡人数
- E.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及某病死亡人数
- A.是平均死亡年龄
- B.可概括说明某人群的健康水平
- C.是寿命表指标,不能作为各地区人群健康水平的比较指标
- D.是l岁组的平均寿命
- E.是各年龄组预期寿命的平均
- 95
-
设立对照时应满足的条件是
- A.随机化分组
- B.重复
- C.均衡性
- D.须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
- E.样本含量相等
- 96
-
实验设计的3个基本要素是
- A.受试对象、实验效应、观察指标
- B.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
- C.齐同对比、均衡性、随机化
- D.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 E.设置对照、重复、盲法
- 97
-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 A.随机化、盲法、对照
- B.重复、随机化、配对
- C.随机化、盲法、配对
- D.随机化、重复、对照
- E.齐同、随机化、均衡
- A.两者标题都在上方
- B.两者标题都在下方
- C.统计表标题在下方,统计图标题在上方
- D.统计表标题在上方,统计图标题在下方
- E.可由研究者随意设定位置
- A.条图
- B.半对数线图
- C.直方图
- D.线图
- E.散点图
- 100
-
回归方程反映了事物间的
- A.依存关系
- B.函数关系
- C.相互关系
- D.因果关系
- E.相关关系
- A.线图
- B.半对数线图
- C.直方图
- D.条图
- E.百分条图
- 102
-
直线回归系数假设检验,其自由度为
- A.n
- B.n-1
- C.n—2
- D.2n一1
- E.2n一2
- A.I型错误不变
- B.工型错误增大
- C.Ⅱ型错误增大
- D.I型错误减少
- E.Ⅱ型错误不变
- A.有因果关系
- B.有正相关关系
- C.不一定有直线关系
- D.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E.有负相关关系
- A.χ2检验
- B.F检验
- C.q检验
- D.SNK检验
- E.秩和检验
- 106
-
两组等级资料平均效应的比较宜用
- A.t检验
- B.χ2检验
- C.秩和检验
- D.方差分析
- E.Z检验
- 107
-
四格表r2检验,可用于
- A.两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
- B.两中位数比较的假设检验
- C.两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
- D.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假设检验
-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
- A.6
- B.8
- C.10
- D.12
- E.15
- A.增大
- B.减小
- C.不变
- D.不确定
- E.随格子的实际频数增减而增减
- A.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高
- B.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低
- C.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差
- D.甲县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乙县大
- E.甲县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乙县小
- A.利用抽样研究方法得到的样本率,一定存在抽样误差
- B.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率的抽样误差等于声一玎
- C.样本率与总体率的差异一定是由抽样原因引起的
- D.各样本率之间的差异不能反映率的抽样误差
- E.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不能控制率的抽样误差
- A.完全等价且F=t
- B.完全等价且F=√t
- C.完全等价且√F=Itl
- D.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 E.t检验结果更准确
- A.两样本标准化率不存在抽样误差
- B.标准化率与选择的标准人口无关,即使选择的标准人口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相同
- C.率的标准化可按已知条件选择计算方法
- D.标准化率一般高于实际率
- E.标准化率可反映总率间的实际水平
- A.配对t检验
- B.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C.Bartlett检验
- D.Levene检验
- E.Dunnett—t检验
- 115
-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备择假设是
- A.各对比组样本均数相等
- B.各对比组总体均数相等
- C.至少有两个对比组总体均数相等
- D.各对比组总体均数不等
- E.各对比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 116
-
假设检验的I型错误是指推断结论
-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o
- B.犯了假阴性错误
- C.犯了概率为β的错误
- D.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o
- E.接受H0时所犯的错误
- A.a=0.01
- B.a=0.05
- C.a=0.10
- D.a=0.15
- E.a=0.20
- A.2.5%
- B.5.O%
- C.95.0%
- D.97.5%
- E.99.O%
- A.样本标准差减小
- B.当n趋近无穷大时,标准差降至0
- C.标准误减小
- D.标准误波动范围增大
- E.标准误、标准差都不改变
- A.最好选用百分位数法
- B.最好选用正态分布法
- C.最好选用t分布法
- D.最好选用正态近似法
- E.应根据原始数据的分布类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 A.μ越大
- B.μ越小
- C.σ越大
- D.σ越小
- E.μ越大,σ不变
- A.均数
- B.标准差
- C.t检验
- D.方差分析
- E.r2检验
- A.95%
- B.97.5%
- C.98%
- D.99%
- E.99.5%
- A.算术平均数
- B.四分位数间距
- C.几何均数
- D.标准差
- E.变异系数
- 125
-
下列属于定性资料的是
- A.体重(kg)
- B.坐高指数(%,坐高/身高)
- C.血红蛋白(9/L)
- D.血型(A、B、O、AB)
- E.白细胞计数(个/升)
- A.算术平均数与标准误
- B.几何均数与标准差
- C.均数与标准差
- D.均数与极差
- E.中位数与四分位数
- 127
-
小学生合理膳食的安排最好是
- A.早餐和午餐应为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食物
- B.早餐应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C.早餐应为富含脂肪食物
- D.午餐和晚餐应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物
- E.晚餐应为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食物
- 128
-
参数是指
- A.参与研究的个体数
- B.总体的统计指标
- C.样本的统计指标
- D.样本中研究对象的总和
- E.总体中研究对象的总和
- A.基础免疫为出生后7个月以内的正常小儿
- B.患急性传染病者,即使是在恢复期也不能接种
- C.接种方法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
- D.不需要加强免疫
- E.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死疫苗
- A.下等
- B.中等
- C.中上等
- D.中下等
- E.上等
- 131
-
描述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正确的是
- A.新生儿不具有心理现象
- B.婴儿期可以表现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结合
- C.1岁婴儿只有重现而无再认
- D.1岁以内的婴儿已经产生思维
- E.6岁儿童只有直觉活动思维
- A.8个月婴儿开始会说单词
- B.3个月婴儿开始咿呀发音
- C.6个月婴儿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
- D.7个月婴儿能发出“爸爸”、“妈妈”等复音,但无意识
- E.3岁时能说短歌谣,数几个数
- 133
-
有关青春期不正确的表述是
- A.体格生长加速
- B.性功能发育成熟
- C.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 D.内分泌系统功能活跃
- E.性器官发育主要在青春期早期出现
- 134
-
有关月经初潮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月经初潮标志着卵巢发育成熟
- B.初潮年龄与人民生活水平关系不大
- C.初潮后月经常不规律,因此不可能受孕
- D.初潮年龄在14~16岁
- E.月经初潮是评价女性性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 135
-
早产与以下哪项因素无关
- A.孕晚期发热
- B.骨盆狭窄
- C.外伤
- D.精神打击
- E.过度疲劳
- 136
-
孕早期用药对胎儿的影响不包括
- A.用药时的胎龄
- B.药物的性质及毒性强弱
- C.用药的剂量、途径
- D.用药的方法
- E.药物的价格
- A.适龄儿童就学率
- B.生存指标,如孕产妇死亡率
- C.营养指标,如孕产妇贫血率
- D.疾病指标,如新生儿患破伤风率
- E.健康服务指标,如住院分娩率
- 138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表现是
- A.月经周期紊乱
- B.经期延长
- C.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
- D.大量出血
- E.以上全包括
- A.刺激卵巢发育及排卵
- B.刺激垂体分泌雌激素与孕激素
- C.刺激子宫发育、内膜增厚、月经来潮
- D.刺激垂体分泌促卵泡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
- E.刺激卵巢分泌促卵泡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
- 140
-
经期可出现
- A.下腹和腰骶部不适
- B.子宫收缩痛
- C.胃肠道紊乱症状
- D.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 E.以上都可出现
- A.神经性厌食
- B.焦虑症
- C.适应障碍
- D.神经衰弱
- E.躯体形式障碍
- 142
-
幻觉的定义是
-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 B.对客观事物的歪曲
- C.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 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 A.功能性幻觉
- B.反射性幻觉
- C.入睡前幻觉
- D.心因性幻觉
- E.真性幻觉
- A.多数在青壮年发病
- B.自知力丧失
- C.常慢性起病、病程多迁延
- D.偏执型是最常见类型
- E.常有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 A.每周失眠2次,持续l个月以上
- B.每周失眠3次,持续2个月以上
- C.每周失眠3次,持续l个月以上
- D.每周失眠2次,持续2个月以上
- E.每周失眠3次,持续3个月以上
- 146
-
关于妄想,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是一种病态的信念
- B.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信念
- C.是患者坚信不疑的信念
- D.是一种可以通过讲事实、摆道理进行说服的信念
- E.是和他的文化水平相符合的信念
- A.多在青少年期起病
- B.病程缓慢
- C.生活疏懒
- D.兴趣及活动逐渐减退
- E.常伴有幻觉、妄想
- 148
-
2型糖尿病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是
- A.极度肥胖
- B.长期大量摄糖
- C.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 D.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 E.老年
- A.高功能腺瘤
- B.中度以上原发性甲亢
- C.甲状腺肿大有压迫症状
- D.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131碘治疗无效者
- E.甲亢合并妊娠早期
- 150
-
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
- A.白细胞数目的增多
- B.胸骨的压痛
- C.有贫血、发热、出血的三大症状
- D.骨髓象示:原始+幼稚细胞≥30%
- E.出现正常细胞性贫血
- A.血红蛋白上升
- B.红细胞数上升
- C.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
- D.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 E.网织红细胞数上升
- A.西咪替丁
- B.阿托品
- C.硫酸铝
- D.奥美拉唑
- E.枸橼酸铋钾
- 153
-
咯血不常见于
- A.肺结核
-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 C.肺癌
- D.胸膜炎
- E.支气管扩张症
- 154
-
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症状是
- A.胸闷
- B.胸痛
- C.咯血
- D.干咳
- E.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 155
-
急性糜烂性胃炎的确诊应依据
- A.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 B.胃液分析
- C.X线胃肠钡餐检查
- D.急诊胃镜检查
- E.腹部B超
- A.灶性肺气肿
- B.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 C.全小叶型肺气肿
- D.混合型肺气肿
- E.间质性肺气肿
- 157
-
早期发现肺结核的首选方法是
- A.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B.结核菌素试验
- C.血清酶联免疫试验
- D.胸部X线检查
- E.痰结核杆菌检查
- 158
-
外源性致热原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分子量较小
- B.其致热原性可被蛋白酶类所破坏
- C.能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 D.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 E.在体内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
- 159
-
关于痰的性状和痰量正确的描述为
- A.痰的性状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血性和乳糜性
- B.铁锈色痰多见于支气管扩张
- C.白色黏痰常见于肺水肿
- D.肺泡癌可出现大量浆液性泡沫样痰
- E.支气管胸膜瘘很少有痰
- 160
-
隐性黄疸时,血中胆红素浓度为
- A.<17umol/L
- B.>17umol/L,<34umol/L
- C.>34umol/L
- D.>17umol/L,<24umol/L
- E.>24u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