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进行标准化
- B.成组t检验
- C.四格表卡方检验
- D.方差分析
- E.配对t检验
- A.进行标准化
- B.配对卡方检验
- C.四格表卡方检验
- D.等级相关分析
- E.配对t检验
- A.进行标准化
- B.配对卡方检验
- C.四格表卡方检验
- D.方差分析
- E.配对t检验
- A.行×列表卡方检验
- B.四格表卡方检验
- C.相关分析
- D.配对卡方检验
- E.成组t检验
- A.0.100
- B.0.104
- C.0.143
-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 E.以上答案均不是
- A.行×列表卡方检验
- B.四格表卡方检验
- C.相关分析
- D.配对卡方检验
- E.方差分析
- A.0.045
- B.0.075
- C.0.143
-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 E.以上答案均不是
- 8
-
假设检验H0应为
- A.x1=x2=x3
- B.μ1=μ2=μ3
- C.P1=P2=P3
- D.π1=π2=π3
- E.S1=S2=S3
- A.0.100
- B.0.125
- C.0.143
- D.用该资料不能计算
- E.以上答案均不是
- A.单因素方差分析
- B.双因素方差分析
- C.多个样本率之间的比较
- D.多个样本构成比之间的比较
- E.秩和检验
- A.继续做砂轮工,服用活血通络中药
- B.继续做砂轮工,每年复查一次
- C.调离接触振动工作,每年复查一次
- D.调离接触振动工作,做运动疗法
- E.病例不详,应先判断是轻度或重度局部振动病
- A.腕三角软骨盘损伤
- B.外科病雷诺综合征
- C.腱鞘炎
- D.颈椎病
- E.三氯乙烯中毒
- A.检查是否出现白指、白手
- B.冷水试验
- C.指端甲皱微循环
- D.振动觉
- E.尿羟脯氨酸
- A.未进一步采集职业史和病史
- B.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C.完全未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
- D.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但未清洗被污染的衣服和皮肤
- E.考虑到敌敌畏中毒的可能性,但未做有关必要的检查和处理
- A.患者的中毒表现不典型
- B.解毒药物使用不当
- C.对症治疗掩盖了病情
- D.诊断不明、延误治疗
- E.诊断和治疗手段落后
- A.未认真做体格检查
- B.未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 C.未认真采集职业史和病史
- D.未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E.未进行血常规检查
- A.6年生存率和7年生存率相等
- B.6年生存率大于7年生存率
- C.6年生存率小于7年生存率
- D.8年生存率等于0
- E.4年生存率等于0.3
- A.6年生存率和7年生存率相等
- B.6年生存率大于7年生存率
- C.6年生存率小于7年生存率
- D.8年生存率等于0
- E.4年生存率等于0.3
- A.粗死亡率
- B.年龄别死亡率
- C.标准化死亡率
- D.平均预期寿命
- E.婴儿死亡率
- A.粗死亡率
- B.年龄别死亡率
- C.标准化死亡率
- D.平均预期寿命
- E.婴儿死亡率
- A.粗死亡率
- B.年龄别死亡率
- C.标准化死亡率
- D.平均预期寿命
- E.婴儿死亡率
- A.粗死亡率
- B.年龄别死亡率
- C.标准化死亡率
- D.平均预期寿命
- E.婴儿死亡率
- 23
-
不受两端值影响的指标是
- A.均数
- B.几何均数
- C.中位数
- D.标准差
- E.百分位数
- A.Th1细胞
- B.Th2细胞
- C.NK细胞
- D.Tc(CTL)细胞
- E.巨噬细胞
- A.均数
- B.几何均数
- C.中位数
- D.标准差
- E.百分位数
- A.Th1细胞
- B.Th2细胞
- C.NK细胞
- D.Tc(CTL)细胞
- E.巨噬细胞
- A.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
- B.CD4+T细胞和CD8+T细胞
- C.Th、Ts、Tc和TDTH细胞
- D.Th0、Th1、Th2和Th3细胞
- E.初始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 28
-
根据功能可将T细胞分为
- A.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
- B.CD4+T细胞和CD8+T细胞
- C.Th、Ts、Tc和TDTH细胞
- D.Th0、Th1、Th2和Th3细胞
- E.初始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 29
-
微波致
- A.白内障
- B.白指
- C.脑水肿
- D.屈肢症
- E.肺纤维化
- A.氢氯噻嗪
- B.头孢呋辛
- C.头孢他啶
- D.维生素K
- E.鱼精蛋白
- A.氢氯噻嗪
- B.头孢呋辛
- C.头孢他啶
- D.维生素K
- E.鱼精蛋白
- 32
-
局部振动致
- A.白内障
- B.白指
- C.脑水肿
- D.屈肢症
- E.肺纤维化
- 33
-
潜涵作业致
- A.白内障
- B.白指
- C.脑水肿
- D.屈肢症
- E.肺纤维化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石棉
- D.砷
- E.焦炉逸散物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石棉
- D.砷
- E.焦炉逸散物
- A.联苯胺
- B.氯甲醚
- C.石棉
- D.砷
- E.焦炉逸散物
- A.癌胚抗原增高
- B.甲胎蛋白增高
- C.人黑色素瘤细胞的MAGE-1抗原增高
- D.TNF水平增高
- E.Tc细胞功能降低
- A.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 B.交叉抗原引起
- C.多克隆激活剂激活自身反应性T、B细胞
- D.隐蔽抗原释放
- E.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的再现
- A.直径2.9μm,长度9μm
- B.直径3.9μm,长度12μm
- C.直径4.9μm,长度15μm
- D.直径5.9μm,长度18μm
- E.直径6.9μm,长度21μm
- A.用热水冲洗
- B.用酒精擦洗
- C.用肥皂水清洗
- D.用毛巾擦洗
- E.用清水冲洗
- A.肺癌、肺气肿
- B.石棉肺、胸膜炎
- C.硅酸盐肺、肺腺癌
- D.石棉肺、胸膜间皮瘤
- E.石棉肺、肺鳞癌
- A.粘膜刺激症状
- B.消化道症状出现
- C.发生肺水肿
- D.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 E.皮肤刺激症状
- A.高温作业
- B.强热辐射作业
- C.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 D.高湿作业
- E.高温、高湿作业
- A.氯气
- B.氰化氢
- C.硫化氢
- D.一氧化碳
- E.甲烷
- A.行为表现
- B.性格表现
- C.生理反应
- D.生物反应
- E.心理反应
- A.胸部X线拍片或痰细胞学检查
- B.膀胱镜检或小便沉渣中脱落细胞检查
- C.肝B超或肝功能试验
- D.血液学检查
- E.血、尿常规检查
- A.及时调离汞作业场所继续观察
- B.驱汞治疗
- C.从事轻度汞作业工作
- D.休息
- E.住院治疗
- A.依地酸二钠钙
- B.二巯基丁二酸钠
- C.二巯基丁二酸钠与左旋多巴胺
- D.依地酸二钠钙与5-羟色胺
- E.艾思唑仑
- A.μ1=μ2
- B.μ2=0
- C.π1=π2
- D.b=c
- E.P1=P2
- A.暂时性疲劳
- B.技术性疲劳
- C.局部性疲劳
- D.全身疲劳
- E.智力疲劳
- A.两样本率比较的双侧检验
- B.两样本率比较的单侧检验
- C.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双侧检验
- D.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单侧检验
- E.秩和检验
- 52
-
某医师欲比较不同穴位的镇痛效果有无差别,经随机抽样得下表:
镇痛效果 各穴位的观察频数 合谷 足三里 扶突 + 88 53 47 ++ 44 29 23 +++ 12 28 19 ++++ 24 16 33 应使用的统计方法为
- A.4×3表χ2检验
- B.单因素方差分析
- C.配伍组方差分析
- D.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 E.两两比较q检验
- A.5%
- B.2.5%
- C.0.5%
- D.1%
- E.15.87%
- A.71岁
- B.71~71.3岁
- C.<71.3岁
- D.>74岁
- E.可能大于71.3岁,也有可能小于71.3岁
- A.两样本均数不同
- B.两种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相差很大
- C.A药的临床疗效比B药好
- D.统计学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 E.两种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差别是由偶然误差产生的,所以无统计意义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72/a1500e121871d620f881cc7c53d023.png" width="158" height="22"/>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8d/e0a3a25b0986d9fc76f708d24adc18.png" width="179" height="32"/>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8d/e0a3a25b0986d9fc76f708d24adc18.png" width="179" height="32"/>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1a/da3a69e015b69ef50119863e7eb960.png" width="188" height="33"/>
- E.<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a/e2e52c0feb0de845f1f9418259748b.png" width="186" height="35"/>
- A.新药治愈率为60%
- B.新药的疗效优于旧药
- C.新、旧两药疗效的差别有显著性
- D.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 E.样本例数太少,不宜进行统计推断
- 58
-
用三种饲料喂养大白鼠,其肝重比值资料如下:
饲料类别 1号 2号 3号 肝
重比
例
2.62 2.80 2.71 2.21 2.78 3.10 2.35 2.42 3.21 2.45 2.70 3.16 若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以下统计量,可得何种结论
- A.3号饲料喂养效果优于1号饲料
- B.三组样本的均数有无差别
- C.至少有两组样本的均数有区别
- D.总的来看三种饲料的喂养效果有无区别
-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8/d08868c0550809a8a76656d1cd3cf5.png" width="226" height="33"/>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64/a1510baf6e6f7a558472c49192c084.png" width="227" height="32"/>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76/6d632f80137e5e083cbe134e940b1f.png" width="191" height="38"/>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d4/33d8f44cd35bcd26be1332df87e619.png" width="192" height="33"/>
- E.<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17/581b91ec8343c2dcf80d25b308dcd3.png" width="191" height="34"/>
- A.有甲乙两地的人口总数
- B.有标准的肺结核死亡率
- C.有各年龄组人口数
- D.有甲乙两地各年龄组肺结核死亡率
- E.有甲乙两地的总的肺结核死亡率
- A.两样本率比较的t检验
- B.2×18表χ2检验
- C.配对基检验
- D.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E.配伍组方差分析
- A.成组t检验
- B.两本率比较的t检验
- C.配对t检验
- D.秩和检验
- E.单因素方差分析
- A.男大学生体重标准差大,变异程度也大
- B.两者不能比较
- C.男大学生体重均数大,变异程度大
- D.男孩出生体重变异系数大,变异程度大
- E.男大学生体重变异系数大,变异程度大
- A.两样本率比较的t检验
- B.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C.配对设计的t检验
- D.四格表χ2检验
- E.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 A.甲县的男性冠心病人多于乙县
- B.甲县的男性冠心病人死亡人数多于乙县
- C.甲县的老年人口少于乙县
- D.甲县的老年人口多于乙县
- E.以上都不正确
- A.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 B.两样本率比较的t检验
- C.四格表两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
- D.B、C均可
- E.秩和检验
- A.碳水化合物
- B.脂肪
- C.蛋白质
- D.钙
- E.铁
- A.四格表χ2检验
- B.计算等级相关系数
- C.t检验
- D.计算相关系数并检验
- E.秩和检验
- A.条图,直方图
- B.线图,半对数线图
- C.条图,百分条图
- D.散点图,线图
- E.百分条图,直方图
- 70
-
以下错误的一项是
- A.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 B.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构成比指标
- C.相对比有可能大于1
- D.构成比不可能大于1
- E.婴儿死亡率的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所以符合率的定义
- A.只能用配对亡检验
- B.只能用配伍组方差分析
- C.配对亡检验与配伍组方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 D.只能用成组t检验
- E.只能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
- 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 D.两对实测阳性数和阴性数
- E.两对理论阳性数和阴性数
- A.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
- B.数据的两端若有不确定数值也可使用
- C.检验效率低于参数检验
- D.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小于参数检验
- E.用于分布间的比较
- A.与常数项的大小无关
- B.如果充分增加样本量,也能否定H0:ρ=0
- C.x与y可能有非直线的相关关系
- D.x与y的关系用直线方程表达的意义不大
- E.回归系数也近似为0
- A.两地的各年龄人口数
- B.标准组年龄别人口数
- C.标准组年龄别构成比
- D.标准组年龄别发病率
- E.两地各年龄组肺癌的发病人数
- 76
-
关于方差,错误的一项是
- A.总体方差是个常数
- B.总体方差是利用算术均数的定义采定义的
- C.样本方差也有标准差
- D.可能比标准差大,也可能比标准差小
- E.若有两组样本量相同的资料,极差大,方差也一定大
- A.正态分布由参数μ,σ唯一确定
- B.在x=μ处对应密度曲线的顶点
- C.P(x<μ-x)=P(x>μ+x)
- D.P(x>μ-x)=P(x<μ+x)
- E.二项分类变量不能用正态分布处理
- A.总和生育率
- B.终身生育率
- C.平均预期寿命
- D.平均死亡年龄
- E.婴儿死亡率
- A.方差反映了每个变量值的离散情况
- B.标准差的度量单位与原变量相同
- C.总体方差是利用均数定义的
- D.四分位数间距与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无关
- E.极差的大小与中位数的大小有关
- A.F统计量
- B.t统计量
- C.A、B均可
- D.χ2统计量
- E.秩和检验
- A.反映实际死亡水平
- B.消除抽样误差
- C.消除年龄别死亡率对粗死亡率的影响
- D.消除年龄构成对粗死亡率的影响
- E.消除系统误差
- 82
-
正态分布
- A.都是以零为中心的对称分布
- B.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到+3
- C.由均数与方差唯一确定
- D.方差大于1
- E.均数小于方差
- A.适用于非正态分布资料
- B.适用于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
- C.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增大
- D.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降低
- E.若是正态分布资料,非参数检验的检验效率不变
- A.χ<sup>2</sup>值为两样本率比较中μ值的平方
- B.χ<sup>2</sup>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sub>0</sub>
- C.χ<sup>2</sup>值大小与样本含量有关
- D.每个格子的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的差的绝对值相等
- E.每个格子的理论频数与实际频数的差的绝对值不一定相等
- A.N-K
- B.b-1
- C.(b-1)×(K-1)
- D.K-1
- E.N-1
- 86
-
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比较
- A.峰部较低,尾部较高
- B.峰部较高,尾部较低
- C.峰部较低,尾部也较低
- D.峰部较高,尾部也较高
- E.自由度越大,与标准正态分布差别越大
- A.两者对总体均数估计的效果一致
- B.可信区间也能判断个体值是否正常
- C.可信区间的长度大于参考值范围长度
- D.两者的计算都利用标准误
- E.两者的含义不同且计算公式不同
- A.成组设计μ检验
- B.成组设计t检验
- C.配对设计μ检验
- D.配对设计t检验
- E.配对设计χ2检验
- A.是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 B.与α的大小有关
- C.与样本例数有关
- D.与两总体均数间的位置有关
- E.是两总体均数确有差别,按1-β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 9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抽样误差随抽样样本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抽样研究中总是考虑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 B.在其他条件固定时,若希望容许误差愈小,所需的样本含量愈大
- C.重复实验次数愈多,愈能反映机遇变异的客观事实,从而消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口向
- D.整群抽样的误差最小,系统抽样的误差次之,分层抽样的误差最大
- E.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 A.回归方程的误差越小
- B.回归方程的预测效果越好
- C.回归方程的斜率越大
- D.x、y间的相关性越密切
- E.越有理由认为x、y间有因果关系
- A.均数不变,标准差不变
- B.均数不变,标准差变为K倍
- C.均数变为K倍,标准差变为K倍
- D.均数变为K倍,标准差不变
- E.均数变为K倍,标准差变为(WTLTU)倍
- A.系统误差越大
- B.可靠程度越大
- C.抽样误差越大
- D.可比性越差
- E.离散程度越小
- A.检验计算量大
- B.增大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
- C.增大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
- D.样本方差不相等
- E.样本含量不一定相等
- 95
-
关于标准差,错误的一项是
-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 B.最适用于对称分布资料
-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 D.一定大于或等于零
- E.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 A.粗死亡率
- B.某病死亡率
- C.平均死亡年龄
- D.总和生育率
- E.总生育率
- A.(3.182,+∞)
- B.(0,+3.182)
- C.(-∞,+3.182)
- D.(-3.182,+3.182)
- E.(-3.182,+∞)
- A.若1<T<5,而n>40,需计算校正x2值
- B.若n<40,需计算确切概率值
- C.χ2值的自由度为1
- D.校正χ2值小于未校正x2值
- E.校正χ2值使否定H0的可能增大
- A.12
- B.3
- C.4
- D.11
- E.6
- A.-1.645~1.645
- B.-∞~1.645
- C.-∞~1.96
- D.-1.96~1.96
- E.-∞~2.58
- 1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计算率的分母要有一定数量
- B.对样本率的比较要做假设检验
- C.对构成比的比较要做假设检验
- D.婴儿死亡率不符合率的定义
- E.某校男女生近视患病率分别为P1,P2,则合计近视患病率为(P1+P2)/2
- A.漏诊率与误诊率越大
- B.漏诊率与误诊率越小
- C.漏诊率越大,误诊率越小
- D.漏诊率越小,误诊率越大
- E.漏诊率不变,误诊率越小
- A.α越小,可信度越高
- B.若σ已知,用u界值确定
- C.反映了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 D.给定α,样本量越大,可信区间长度越大
- E.与β无关
- 104
-
浆细胞主要存在于
- A.胸腺
- B.外周血
- C.脾及淋巴结
- D.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 E.骨髓
- 105
-
脱敏疗法常用于
- A.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 B.食用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 C.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
- D.接触皮毛后引起的过敏反应
- E.用抗毒素治疗,皮试阳性而又急需用者
- 106
-
关于基界值表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双侧基t0.10,20=单侧t0.05,20
- B.单钡t0.05,20<双侧t0.05,20
- C.双侧t0.05,20<双侧t0.01,20
- D.单侧t0.05,20>单侧t0.05,15
- E.单侧t0.05,20<单侧t0.05,15
- 107
-
抗体形成细胞试验是用于检测机体的
- A.体液免疫功能
- B.细胞免疫功能
- C.巨噬细胞功能
- D.NK细胞功能
- E.宿主抵抗力
- A.抗原的特异性
- B.抗原的交叉反应
- C.病毒的不断感染
- D.先天免疫
- E.主动保护
- 109
-
HIV的受体是免疫细胞表面分子
- A.CD28
- B.CD4
- C.CD8
- D.CD40
- E.CD3
- 110
-
浆细胞是
- A.有吞噬功能
- B.由T细胞分化来的
- C.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 D.与肥大细胞有共同特性
- E.是嗜碱性粒细胞
- A.流行性出血热
- B.流行性乙型脑炎
- C.肺炭疽
-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E.布氏杆菌病
- 112
-
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医师工作的机构是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人事部门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部门
-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D.各级医师协会
- E.各级人民政府
- A.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一年
- B.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
- C.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二年
- D.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二年
- E.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
- A.1987年12月3日
- B.1995年10月30日
- C.1997年12月29日
- D.2001年10月27日
- E.2002年5月1日
- A.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
- B.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 C.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
- D.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 E.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 116
-
苯的急性毒性作用表现
- A.周围神经系统毒性
- B.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 C.心血管系统毒性
- D.泌尿系统毒性
- E.内分泌系统毒性
- A.结晶型
- B.非结晶型
- C.游离型
- D.结合型
- E.混合型
- 118
-
我国母婴保健法的立法宗旨是
- A.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 B.保障母亲和儿童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 C.保证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 D.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E.保障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 A.83dB(A)/8小时
- B.85dB(A)/8小时
- C.88dB(A)/4小时
- D.90dB(A)/8小时
- E.115dB(A)/1小时
- A.煤斑
- B.煤斑旁肺气肿
- C.煤矽结节
- D.弥漫性纤维化
- E.大块纤维化
- A.机械刺激学说
- B.化学学说
- C.表面电荷学说
- D.炎症学说
- E.混合因素学说
- A.四肢骨关节炎
- B.滑囊炎
- C.颈肩腕综合征
- D.骨关节坏死
- E.垂腕
- A.一氧化碳
- B.氯气
- C.苯
- D.二氧化碳
- E.氯乙烯
- A.电磁噪声
- B.流体动力性噪声
- C.持续性噪声
- D.脉冲性噪声
- E.非稳态噪声
- A.呼吸道
- B.皮肤
- C.消化道
- D.呼吸道和消化道
- E.消化道和皮肤
- A.热效应
- B.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 C.钙稳态紊乱
- D.非热效应
- E.应激
- 127
-
指出下列哪个因素为职业性致癌因素
- A.铅
- B.苯
- C.汞
- D.一氧化碳
- E.二氧化碳
- A.接尘浓度高
- B.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高
- C.接尘年限短
- D.脱尘时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 E.接尘者身体比较虚弱
- A.石棉肺病人的肺癌并发率很高
- B.从接触石棉到发现肺癌的潜隐期长(20~40年)
- C.致癌与接触剂量密切相关
- D.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致癌率明显升高
- E.石棉所致肺癌的X线多见于肺的上部
- 130
-
局部振动病主要损伤局部肢体的
- A.肢端神经
- B.肢端血管和神经
- C.肢端小关节
- D.肢端血管、神经和骨骼
- E.肢端骨质
- A.二氧化硅含量
- B.结合型二氧化硅
- C.二氧化硅浓度
- D.二氧化硅分散度
- E.接触二氧化硅的工龄
- 132
-
矽肺的典型病理改变是
- A.肺气肿
- B.胸膜增生
- C.气胸
- D.结节型矽肺
- E.胸膜斑
- 133
-
氰化氢中毒时主要抑制
- A.乳酸脱氢酶
- B.三磷腺苷酶
- C.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 D.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 E.血红素合成酶
- A.施药时使用浸酸液纱布口罩,防止吸入中毒
- B.施药时穿长袖衣、长裤,使用塑料围裙、鞋套、鞋盖等及护防口罩
- C.配药和检修施药工具时戴胶皮手套
- D.污染的工作服用碱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
- E.施药前用肥皂涂抹皮肤,减少药剂经皮吸收
- 135
-
噪声聋在病变性质上属哪种类型
- A.神经性耳聋
- B.传导性耳聋
- C.感音性耳聋
- D.混合性耳聋
- E.过敏性耳聋
- 136
-
中等强度作业时供氧情况是
- A.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 B.氧需超过氧上限
- C.几乎是在无氧条件下
- D.氧需等于氧上限
- E.B和D
- A.生产性粉尘
- B.非电离辐射
- C.电离辐射
- D.高温
- E.高气压
- A.劳动时能量消耗
- B.劳动时的氧消耗
- C.劳动强度指数
- D.净劳动时间率
- E.净劳动时间
- 139
-
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
- A.消除毒物
- B.加强通风
- C.隔离生产
- D.降低毒物浓度
- E.采取综合措施
- 140
-
CO的中毒机制主要是
- A.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细胞内窒息
- B.CO可刺激化学感受器,而致缺氧
- C.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抑制某些酶
- D.可迅速形成HbCO,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引起组织缺氧
- E.CO在空气中存在,使空气中氧的相对含量降低,而致缺氧
- 141
-
生产中汞蒸气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经皮肤吸收
- B.经消化道吸收
- C.经呼吸道吸收
- D.经皮肤和呼吸道同时吸收
- E.经消化道和经皮肤同时吸收
- A.劳动组织不好
- B.操作和体位不好
- C.操作方式不正确
- D.体、脑劳动的比例关系失调
- E.人的健康状况不好
- 143
-
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
- A.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 B.高分子化合物本身的特性
- C.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助剂的品种
- D.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游离单体的量
- E.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游离单体的量和助剂的品种
- 144
-
劳动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是
- A.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
- B.积极防治职业病
- C.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
- 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 E.提高劳动生产率
- 145
-
下列哪种毒物由皮肤进入人体为主
- A.铅
- B.钡
- C.铊
- D.苯胺
- E.TNT
- A.石棉尘
- B.人造矿物纤维粉尘
- C.铀尘
- D.镍尘
- E.铬盐尘
- A.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 B.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 C.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 D.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 E.B+D
- 148
-
汞接触者尿汞升高的意义是
- A.慢性汞中毒指标
- B.急性汞中毒指标
- C.汞吸收指标
- D.尿汞排泄障碍
- E.汞吸收障碍
- A.频率
- B.加速度
- C.接触振动的时间
- D.工作体位和操作方式
- E.工作环境的气温
- 150
-
水泥中混入六价铬时可增强什么作用
- A.致敏
- B.致癌
- C.中毒
- D.致纤维化
- E.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