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三单元)冲刺试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150.漏诊率是

  • A. 90%
  • B .10%
  • C.25%
  • D.30%
  • E.12%
2

148.阳性预测值是

  • A.90%
  • B.10%
  • C.25%
  • D.30%
  • E.12%
3

149.阴性预测值是

  • A.90%
  • B.10%
  • C.25%
  • D.30%
4

147.试验的特异度

  • A.90%
  • B.10%
  • C.25%
  • D.30%
  • E.12%
6

145.涂镭女工患骨瘤的相对危险度为

  • A.16
  • B.4
  • C.5
  • D.0.8
  • E.0.2
8

143.该研究说明

  • A.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
  • B.病例对照研究适合于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的研究
  • C.队列研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
  • D.实验研究提高了研究效率
  • E.现况研究可证实病因线索
9

142.该研究采用

  • A.不匹配设计
  • B.1:1匹配设计
  • C.1:5匹配设计
  • D.1:4匹配设计
  • E.成组匹配设计
12

140.该试验的特异度为

  • A.87. 5%
  • B.67%
  • C.25%
  • D.33%
  • E.12%
13

138.该地区结核病的病死率为

  • A.20%
  • B.6%
  • C.2%
  • D.男女相等
  •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14

137.该地区男性结核病的死亡率为

  • A.20%
  • B.25%
  • C.30%
  • D.50%
  • E.所给资料不能计算
15

136.该地区结核病的死亡率为

  • A.300/10万
  • B.60/10万
  • C.200% o
  • D.20%o
  • E.10/万
18

(130~134题共用备选答案)

  • A.PYLL
  • B.LEFD
  • C.ALE
  • D.DALY
  • E.HALE    130.活动期望寿命的缩写是    131.无残疾期望寿命是    132.减寿人年数是    133.伤残调整生命年是    134.健康期望寿命是
19

(125—129题共用备选答案)

  • A.频率
  • B.频数
  • C.构成比
  • D.相对比
  • E.动态相对数    125.某年某地出生男婴数除以出生女婴数是    126.病死率是    127.某年某地年龄在20~ 30岁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是    128.由某地连续20年人口数计算定基比、环比是    129.某年某地年龄在20~ 30岁的人口数是
20

(123—124题共用备选答案)

  • A.抑制房室传导
  • B.加强心肌收缩力
  • C.抑制窦房结
  • D.缩短心房的有效不应期
  • E.增加房室结的隐匿性传导    123.强心苷治疗心衰的药理基础    124.强心苷治疗房颤的药理基础
21

(119—122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维拉帕米
  • B.硝苯地平
  • C.氟桂利嗪
  • D.地尔硫革
  • E.利舍平    119.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较好的药物    120.治疗变异性心绞痛较好的药物    121.治疗偏头痛宜用    122.频率依赖性作用最强
22

(115—118题共用备选答案)

  • A.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某种毒物
  • B.苯经皮肤进入人体
  • C.噪声环境中每天工作四小时
  • D.工作场所射频辐射6V/m
  • E.作业地点局部通风    115.发生职业疾患所应具备作用条件的接触机会    116.作用条件的接触强度    117.作用条件的接触时间    118.作用条件的接触方式
26

111.1岁小儿,低热、咳嗽4天,呼吸35次/分钟,双肺可闻及少量易变的中、粗湿哕音,肺部叩诊正常。初诊断

  • A.支气管炎
  • B.支气管肺炎
  • C.上呼吸道感染
  • D.毛细支气管炎
  • E.支气管哮喘
27

109.3个月牛奶喂养婴儿因反复无热惊厥1天入院,实验室检查:血清钙1. 75mmol/L,血清镁0.99mmol/L,血糖5. 6mmol/L。下列措施应首选

  • A.10%葡萄糖酸钙lOml稀释后静点
  • B.50%葡萄糖2ml/ (kg-d)静注
  • C.25%硫酸镁0.2ml/ (kg.d)肌注
  • D.维生素D 330万单位肌注
  • E.10%葡萄糖酸钙lOml静推
28

110. 10个月患儿,人工喂养未加副食,平素很少到户外活动,因发热、咳嗽、气促2天以支气管肺炎收住院,突起惊厥,其急诊处理步骤应是

  • A.补钙→止惊→维生素D
  • B.止惊→补钙→维生素D
  • C.维生素D→止惊-→补钙
  • D.补钙→维生素D→止惊
  • E.维生素D→补钙→止惊
30

106.被评价者的实际年龄47岁,评价年龄43岁,增长年龄42岁,此被评者属于

  • A.健康型
  • 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 C.-般性危险型
  • D.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
  • E.少量危险型
31

107.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分别为

  • A.8.5%、6. 6%
  • B.7. 23 010、6.8%
  • C.8. 33%、6.8%
  • D.9%、6.9%
  • E.10%、6.96%
32

105. 一精神病患者言语支离破碎、词句之间缺乏联系,因而别人无法理解其意义,该症状是

  • A.病理性赘述
  • B.思维奔逸
  • C.思维拙驰
  • D.思维云集
  • E.思维破裂
34

103.我国贵州省部分地区居民习惯在室内燃煤、用煤火烘烤食物等,由此较易造成

  • A.地方性镉中毒
  • B.地方性氟中毒
  • C.地方性甲状腺肿
  • D.汞中毒
  • E.多环芳烃中毒
36

99.某区急性传染病发生数的比例在全市最低,则

  • A.说明该区急性传染病在全市中最轻
  • B.还不能说明该区急性传染病在全市中最轻
  • C.可将此比例看作发病率与全市比较
  • D.可将此比例看作发病率与其他各区比较
  • E.以上都不对
39

98.甲乙两地区脑血管病总死亡率为30%o标化后,甲地标化死亡率为40%0,乙地标化死亡率为20%0,由此可认为

  • A.甲地实际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老年人少
  • B.乙地实际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老年人少
  • C.甲乙两地实际人口构成完全相同
  • D.甲乙两地实际人口构成没有规律
  • E.以上都不对
40

97.已知男性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现欲比较甲乙两地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地的人口女多于男,而乙地男多于女,适一当的比较方法为

  • A.两个率比较的X<SUP>2</SUP>检验
  • B.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
  • C.分性别进行比较
  • D.对性别进行标化后再比较 .
  • E.两个率比较的M检验
41

96.用某新药治疗急性腹泻患者31例,一周后痊愈25例,由此可认为

  • A.新药疗效好
  • B.该新药疗效一般
  • C.该新药只有近期疗效
  • D.此治疗例数少,可用可信区间推论治疗情况
  • E.无法说明该新药疗效是否有意义
42

95.欲比较两工厂同工种工人某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需假设

  • A.两厂该职业病的患病年龄构成相同
  • B.两厂工人数相同
  • C.两厂患病人数相同
  • D.两厂该工种工人的工龄构成相同
  • E.两厂工人工种构成相同
43

93.某地,1990年6月30日有男性人口13697600人,男性人口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8311人,其中冠心病死亡654人,计算该地男性人口冠心病死亡强度

  • A. 654/13697600 x100000/10万=&nbsp;&nbsp;&nbsp;&nbsp;4. 78/10万
  • B. 654/18311×100%=3.57%
  • C. 18311/13697600×l000%o =1. 34%o
  • D. 654/13697600×l000/o=0.00478%
  • E.资料不全,无法计算
45

94.经调查甲、乙两市的冠心病粗死亡率为45/10万,按标准人群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市标化率为52/10万,乙市为40/10万,故可认为

  • A.甲市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市年轻
  • B.甲市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市老化
  • C.甲市冠心病诊断较乙市准确
  • D.乙市冠心病诊断较甲市准确
  • E.甲乙市冠心病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46

91.某化工厂对1162名工人的体检结果如下,试问哪一年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

  • A.10—15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为37. 18%
  • B.10—15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为49. 66%
  • C.>15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为19. 85%
  • D.>15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仅为第三位,为18. 37%
  • E.10—15年工龄组气管炎患病最严重有73人患病
47

90.甲县肺癌粗死亡率比乙县高,标准化后甲县肺癌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高
  • B.甲县的诊断水平比乙县低
  • C.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差
  • D.甲县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比乙县大
  • E.甲县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比乙县小
48

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报道“2000年某市肺癌患病率为30/10万,肺癌死亡率为32/10万”。这里同年肺癌死亡率高于其患病率显然不正确
  • B.某工厂保健站在调查中发现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274人,其中女性219人,占80%,男性55人,占20%,由此得出结论,女工易患慢性病
  • C.率的标准化是为了消除内部构成的影响
  • D.某病的构成比增大,该病的发病率亦增高
  • E.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麻疹易感儿数
51

87.行x列表X2检验对理论值太小的处理方法最好选用

  • A.删去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
  • B.增加样本含量以增大理论频数
  • C.可把不同性质的实际值合并
  • D.将太小理论值所在的行或列与性质相同的邻行或邻列中的实际值合并
  • E.以上均不可选
52

86.四格表资料的检验应使用校正公式而未使用时,会导致

  • A.X<SUP>2</SUP>减小,P值增大
  • B.X<SUP>2</SUP>增大,P值减小
  • C.X<SUP>2</SUP>减小,P值也减小
  • D.X<SUP>2</SUP>增大,P值也增大
  • E.视数据不同而异
53

83.不同种类的食物混合食用,可改善膳食中

  • A.蛋白质含量
  • B.表观消化率
  • C.真实消化率
  • D.必需氨基酸比例
  • E.净利用率
54

84.某地区1985年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是70. 24岁,1989年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是73. 47岁。两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比较,是因为寿命表指标

  • A.不受环境或地区的影响
  • B.不受总死亡率的影响
  • C.不受人口数量的影响
  • D.不受总发病率的影响
  • E.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55

82.三个组方差齐性检验有显著性,可认为

  • A.δ<SUB>1</SUB>2,δ<SUB>2</SUB>2,δ<SUB>3</SUB>2都不相等
  • B.δ<SUB>1</SUB>2,δ<SUB>2</SUB>2,δ<SUB>3</SUB>2不全相等
  • C.μ<SUB>1</SUB>,μ<SUB>2</SUB>,μ<SUB>3</SUB>,不全相等
  • D.S<SUB>1</SUB>,S<SUB>2</SUB>,S<SUB>3</SUB>不全相等
  • E.<RUBY>X<RP>(</RP><RT>—</RT><RP>)</RP></RUBY><SUB>1</SUB>,<RUBY>X<RP>(</RP><RT>—</RT><RP>)</RP></RUBY><SUB>2</SUB>,<RUBY>X<RP>(</RP><RT>—</RT><RP>)</RP></RUBY><SUB>3</SUB>不全相等
56

81.配对设计资料,若满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要求,要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比较,可选择

  • A.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 B.u检验
  • C.X<SUP>2</SUP>检验
  • D.秩和检验
  • E.成组设计£检验
57

79.若要比较4种治疗方法有无差异,应进行

  • A.两两比较的t检验
  • B.两两比较的q检验
  • C.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 D.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 E.秩和检验
58

80.对于服从二项分布的率或百分比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可考虑进行

  • A.对数变换
  • B.平方根变换
  • C.平方根反正弦变换
  • D.倒数变换
  • E.μ变换
60

77.对于t检验与方差分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当比较样本为两组以上时,只用t检验
  • B.当比较样本为两组以上时,只能用F检验
  • C.t检验与方差分析均要求资料具有正态性
  • D.配伍组比较的方差分析是配对比较f检验的推广
  • E.成组设计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是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的推广
61

76.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P>Po.05(%oV2),则统计推论是

  • A.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 B.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 C.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
  • D.各总体均数相等
  • E.各总体方差不全相等
62

74.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组间变异主要反映

  • A.抽样误差的作用
  • B.随机误差的影响
  • C.系统误差的影响
  • D.处理因素的作用
  • E.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63

75.四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其备择假设Hi应为

  • A. μ1 =μ2 =μ3 =μ4
  • B.μ1≠μ2≠μ3≠μ4
  • C.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
  • D.任丽个总体均数间有差别
  • E.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64

73.两样本均数比较,需检验Ho:μ1=μ2是否成立,可考虑用

  • A.方差分析
  • B.t检验
  • C.u检验
  • D.X2检验
  • E.A、B、C三种均可
65

72.在两样本均数差别的μ检验中,事先估计并确定合适的样本含量的一个重要作用是

  • A.控制I型错误概率的大小
  • B.可以消除I型错误
  • C.控制Ⅱ型错误概率的大小
  • D.可以消除Ⅱ型错误
  • E.可同时消除I型错误和Ⅱ型错误
66

71.如何使用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下列哪一项为最佳选项

  • A.甲乙两个总体有差别时,甲高于乙或乙高于甲的可能性都存在,则选双侧检验
  • B.在根据专业知识,只有一种可能性,则选单侧检验
  • C.在预实验的探索中,一般用双侧检验
  • D.在研究者只关心一种可能性时,选单侧检验
  • E.以上均正确
67

70.有关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μ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 B.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者分布一致
  • C.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 96
  • 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 E.当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
68

69.第1类错误(I型错误)的概念是

  • A.零假设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未拒绝零假设
  • B.零假设是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未拒绝零假设
  • C.零假设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拒绝零假设
  • D.零假设是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拒绝零假设
  • E.以上都不对
69

68.两样本均数比较,经r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

  •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 E.以上均不正确
70

66.两小样本均数比较采用r检验应满足

  • A.方差齐性
  • B.正态性
  • C.独立性
  • D.平行性
  • E.A、B和C
71

67.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去用药后数据,与用药后数据减去用药前数据,两次t检验

  • A.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反
  • B.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 C.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 D.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同
  • E.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72

5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属于统计推断的内容
  • B.假设检验用于推断总体参数间是否有质的区别
  • C.区间估计除可用于推断总体参数的范围,还可以回答假设检验的问题
  • D.区间估计可以替代假设检验
  • E.假设检验的结论是具有概率性的,存在犯错误的可能
74

62. 8x表示的含义是

  • A.总体均数的标准误
  • B.总体均数的标准误估计值
  • C.样本均数的标准误
  • D.样本均数的标准误估计值
  • E.以上均不正确
75

63.统计推断包括

  • A.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
  • B.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 C.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
  • D.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 E.计算出均数和标准差
76

61.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 A.1与0
  • B.0与1
  • C.0与0
  • D.1与1
  • E.不能确定
77

60.下列有关参考值范围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参考值范围就是可信区间
  • B.参考值范围就是正常值范围
  • C.可以用百分位数法计算95%参考值范围
  • D.根据实际情况,取单侧参考值范围
  • E.确定参考值范围,不使用该人群用本观察值的极差
78

59.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和δ曲线形状越扁平,意味着

  • A.μ越大
  • B.μ越小
  • C.δ越大
  • D.μ与δ越接近
  • E.δ越小
79

58.某病住院日的频数分布呈单峰分布。平均住院日为10日,中位数为5日,可以看出,住院日的分布是

  • A.正态分布
  • B.正偏态分布
  • C.负偏态分布
  • D.左偏态分布
  • E.对称分布
80

57.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μ的范围是

  • A.-1.282到+1. 282
  • B.-∞到+1. 282
  • C.-1.645到+1. 645
  • D.- ∞到+1. 645
  • E.以上都不对
81

55.关于标准差,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相同
  • B.标准差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
  • C.标准差没有度量衡单位
  • D.同一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大
  • E.标准差就是标准误
83

5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 A.变异系数
  • B.极差
  • C.一标准差
  • D.方差
  • E.四分位数间距
84

52.X()是表示计量资料描述中的哪一类

  • A.集中趋势
  • B.离散趋势
  • C.离散程度
  • D.相互间差别大小
  • E.以上都不是
86

50.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A.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
  • B.均数与标准差
  • C.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 D.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 E.统计量与参数
87

51.某校一年级男大学生的身高标准差为4. 08cm,体重标准差为4.09kg,比较二者的变异程度,结果

  • A.体重变异度大
  • B.身高变异度大
  • C.二者变异程度相同
  • D.二者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
  • E.以上均不正确
88

48.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随机样本是指

  • A.总体中的一部分
  • B.研究对象的全体
  • C.总体中特殊的一部分
  • D.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 E.研究对象中一部分有特殊代表性的样本
89

49.统计上称小概率事件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 A.P.=0.05
  • B.P<0. 05
  • C.P>0. 05
  • D.P>0. 10
  • E.P≤O. 05
90

45.有关免疫突触,错误的是

  • A.位于APC和T的细胞接触面
  • B.有多种跨膜分子聚集
  • C.促进T细胞的信号转导
  • D.是TCR的辅助受体
  • E.增强TCR与MHC -肽复合物的亲和力
91

46.抑制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

  • A.CD28
  • B.CD2
  • C.CTLA -4
  • D.LFA -1
  • E.VLA -4
92

47.下列资料属等级资料的是

  • A.白细胞计数(/L)
  • B.血型(A、B、O、AB)
  • C.体重(kg)
  • D.病人的病情分级(轻、中、重)
  • E.坐高指数(%,坐高/身高)
93

44.下列与T细胞辅助受体无关的是

  • A.CD4分子
  • B.增强TCR与MHC分子/抗原肽结合
  • C.可与MHC分子结合
  • D.CD8分子
  • E.特异识别MHC分子/抗原肽
94

43.不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分子

  • A.LFA -1
  • B.CD2
  • C.ICAM -1
  • D.LFA -3
  • E.MHC分子/抗原肽
95

40.抗原处理的MHC I类途径错误的是

  • A.抗原在胞浆蛋白酶体中降解
  • B.提呈细胞可为所有有核细胞
  • C主要提呈给CD8 +T细胞
  • D.抗原肽在内体中与MHC I类分子结合
  • E.TAP参与抗原转运
96

42.内外源性抗原提呈的共有过程不包括

  • A.摄取多肽抗原
  • B.降解多肽抗原
  • C.使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
  • D.Ag - MHC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
  • E.Ag - MHC被相应受体T细胞识别
97

41.与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提呈有关的蛋白分子

  • A.CD4、HLA - DM、TAP
  • B.TAP、Ii链、LMP
  • C.CD4、HLA - DM、Ii链
  • D.CD8、Ii链、LMP
  • E.CD4、β2 -m、Ii链
98

38.能有效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的APC

  • A.单核一巨噬细胞
  • B.树突状细胞
  • C.B细胞
  • D.朗格汉斯细胞
  • E.管内皮细胞
99

39.可通过抗原受体摄取抗原的APC

  • A.DC
  • B.B细胞
  • C.Mqo
  • D.T细胞
  • E.并指状细胞
100

36.关于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理论

  • A.众多带有不同特异受体的淋巴细胞来自同一淋巴组细胞
  • B.未成熟的淋巴细胞与自身抗原结合,发生自身耐受
  • C.成熟淋巴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发生应答
  • D.同一克隆淋巴细胞识别相同抗原
  • E.以上都对
101

37.能特异提呈抗原的APC

  • A.单核一巨噬细胞
  • B.树突状细胞
  • C.B细胞
  • D.朗格汉斯细胞
  • E.并指状细胞
102

35.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是

  • A.CD16
  • B.CD19
  • C.CD3
  • D.CD34和CD117
  • E.CD56
103

33. CD2又称为

  • A.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 B.绵羊红细胞受体
  • C.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
  • D.细胞间黏附分子
  • E.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04

34.B细胞区别于其他APC的特点是

  • A.吞噬摄取抗原
  • B.胞饮摄取抗原
  • C.通过甘露糖受体摄取甘露糖化抗原
  • D.通过BCR直接摄取抗原
  • E.通过FC受体摄取抗原抗体复合物
105

32.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 B.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 C.食品用工具、设备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有关管理办法的规定
  • D.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 E.利用新资源生产的新食品,在投放市场前必须提出该产品卫生评价和营养评价资料
106

31.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属于

  • A.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 B.限量生产经营的食品
  • C.批量生产经营的食品
  • D.专门部门生产经营的食品
  • E.未限制
107

30.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符合的卫生要求是

  • A.采取严格措施后可在有毒有害场所内从事
  • B.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通风、防腐、防尘等设施
  • C.洗手后才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
  • D.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用水卫生标准
  • E.可少量使用清洁剂、消毒剂
108

28.《食品安全法》不适用于

  • A.食品
  • B.食品添加剂
  • C.食品容器
  • D.食品包装材料
  • E.药品
109

29.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必须符合哪一部门制定的营养卫生标准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C.省级人民政府
  •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 E.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110

27.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的措施是

  • A.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B.封存有关资料和产品
  • C.查封违法使用的设备
  • D.对违法生产的现场进行封锁
  • E.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拘役
111

26.职业病诊断的争议由哪一部门组织鉴定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C.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 D.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
  • E.县级市卫生行政部门
112

25.职业病诊断鉴定的费用由何方承担

  • A.国家
  • B.卫生行政部门
  • C.诊断机构
  • D.用人单位
  • E.个人自费
113

24.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何方承担

  • A.国家
  • B.卫生行政部门
  • C.诊断机构,
  • D.用人单位
  • E.个人自费
115

21.《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职业病,不包括何种原因引起

  • A.接触粉尘
  • B.接触病原体
  • C.接触放射线物质
  • D.接触有毒物质
  • E.接触有害物质
116

22.进行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的因素是

  • A.病人的过敏史
  • B.病人的用药史
  • C.病人的职业史和接触史
  • D.病人的手术史
  • E.病人的家族遗传史
117

20.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作用特点是

  • A.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作用
  • B.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 C.对皮肤的损伤作用
  • D.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胸闷等
  • E.对肺脏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肺水肿
118

19.急性汞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 A.发热、口腔炎、消化道症状
  • B.贫血、腹痛、口腔炎
  • C.易兴奋、震颤、口腔炎
  • D.周围神经炎、皮疹、贫血
  • E.以上都不是
119

18.慢性汞中毒的三大特征性临床表现是

  • A.口腔炎、发热、皮疹
  • B.易兴奋、震颤、口腔炎
  • C.周围神经炎、腹痛、贫血
  • D.口腔炎、腹痛、肾功能障碍
  • E.贫血、易兴奋、皮疹
120

17.驱汞治疗的药物主要为

  • A.CaNa2 - EDTA
  • B.亚硝酸钠
  • C.Na2 S2 03
  • D.二巯基丙磺酸钠
  • E.CaNa3 - DTPA
121

16.在生产条件下,金属汞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 A.粉尘
  • B.烟
  • C.蒸气
  • D.雾
  • E.以上都不是
122

14.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进入人体

  • A.烟
  • B.蒸气
  • C.雾
  • D.粉尘、烟或蒸气
  • E.一以上都不是
123

15.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后,体内的锌离子被络合于

  • A.原卟啉原
  • B.粪卟啉原Ⅲ
  • C.原卟啉Ⅸ
  • D.卟胆原
  • E.尿卟啉原Ⅱ
124

13.劳动者在下列哪一种条件下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 A.农药灭虱
  • B.过量饮酒
  • C.工厂内熔铅
  • D.居室煤气泄漏
  • E.吸毒成瘾
125

12.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

  • A.急性中毒
  • B.慢性反应
  • C.亚急性中毒
  • D.急性反应
  • E.慢性中毒
126

11.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

  • A.急性反应
  • B.亚急性反应
  • C.急性中毒
  • D.慢性中毒
  • E.慢性反应
127

9.在劳动过程中引起职业紧张的职业因素是

  • A.角色特征
  • B.工作特征
  • C.人际和组织关系
  • D.人力资源管理
  • E.以上都是
128

10.职业中毒分为几种临床类型

  • A.急性、亚急性两种
  • B.急性、慢性两种
  • C.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
  • D.轻度、中度、重度三种
  • E.轻度、重度两种
129

8.劳动时人体所需的氧量取决于

  • A.劳动强度
  • B.劳动时间
  • C.作业类型(动、静)
  • D.习服程度
  • E.动力定型程度
130

7.中等强度作业的特点是

  • A.氧需等于氧上限
  • B.氧需不超过氧上限
  • C.氧需超过氧上限
  • D.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 E.氧债等于氧需
131

5.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 A.AIP—CP系列
  • B.需氧系列
  • C.乳酸系列
  • D.以上都是
  • E.以上都不是
132

6.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哪个系统的功能

  • A.呼吸系统
  • B.循环系统
  • C.骨骼肌肉系统
  • D.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 E.循环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
133

3.下列有关工作有关疾病论述错误的是

  • A.又称职业性多发病
  • B.是由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职业性疾患
  • C.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直接因果关系
  • D.职业性有害因素是造成该病的许多因素之一
  • E.职业性有害因素促使该病的显露和加重
134

4.我国法定职业病包括

  • A.3类90项
  • B.9类99项
  • C.8类98项
  • D.10类115种
  • E.9类103种
135

2.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

  • A.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
  • B.接触机会
  • C.接触程度
  • D.人体的健康状况
  • E.每次接触量
136

1.下列关于职业病论述错误的是

  • A.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引起的疾病
  • B.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出现的疾病
  • 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健康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力
  • D.政府规定,职业病享有劳保待遇
  • E.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均称为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