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9m
- B.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5m
- C.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
- D.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5m
- E.埋设在庭院时,不得小于0.3m
- A.下雨天
- B.刮风天
- C.下雪天
- D.大雾天
- E.最高气温低于5℃
- A.土质条件差
- B.顶进速度高
- C.土壤含水量高
- D.地基承载力低
- E.列车不允许限速
- A.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
- B.预留拱度
- C.桥梁纵坡度
- D.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标高
- E.温度影响
- A.水压试验前,除接口外,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于0.5m
- B.压力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其余部分
- C.无压管道在闭水或闭气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
- D.水压试验前,接口、管道两侧及管顶均不能回填
- E.水压试验前,接口、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高度不应小于0.5m
- A.分配管道
- B.工业企业燃气管道
- C.室内燃气管道
- D.用户引入管
- E.工厂引入管
- A.施工易于管理,施工人员也较少
- B.隧道的施工费用不受覆土量多少影响,适宜于建造覆土较深的隧道
- C.施工受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
- D.当隧道穿过河底或其他建筑物时,影响施工
- E.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可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
- A.快速路主要为交通功能服务
- B.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 C.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具有服务功能
- D.支路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
- E.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 A.水泥土搅拌法利用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就地将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成加固土
- B.水泥土搅拌法可分为浆液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
- C.水泥土搅拌法加固的程序为定位一预搅下沉一喷浆搅拌上升一完毕
- D.水泥土搅拌法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
- E.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加固饱和黏性土和粉土等地基
- A.风险分析和预测
- B.商务风险
- C.风险预防措施
- D.经济风险
- E.风险控制
- A.粘结性
- B.高温抗车辙能力
- C.低温抗裂性能
- D.安全性
- E.水稳定性
- A.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 B.-般项目全数检验合格
- C.材料的进场验收和复验合格
- D.材料的质量保证资料、试验检测资料齐全、正确
- E.施工单位自检合格
- A.安全检查
- B.验收合格
- C.质量检查
- D.形成文件
- E.保持完好状态
- A.管材种类
- B.焊接种类
- C.焊接方法
- D.压力管道类别
- E.焊接位置与现场条件差别较大,影响到焊接质量时
- A.下沉
- B.就位
- C.浮运
- D.吊装
- E.着床
- A.材料费
- B.安全文明施工费
- C.企业管理费
- D.规费
- E.税金
- A.热水热网
- B.—级热网
- C.地沟热网
- D.闭式热网
- E.蒸汽热网
- A.确保隧道尺寸精度
- B.减少地层沉降
- C.确保隧道线形
- D.提高隧道止水性
- E.提高施工速度
- A.成型
- B.接缝
- C.试验
- D.开放交通
- E.检测
- A.接头施工采取的工艺应有合格的型式检验报告
- B.接头外观不应出现过烧、鼓包、翘边、褶皱或层间脱离等现象
- C.接头焊接完毕即可进行保温和密封
- D.保温前接头处钢管表面应干净、干燥,接头保温必须采用机械式发泡
- E.接头发泡的工艺操作温度应在15~45℃的范围内
- A.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荷载
- B.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或地面水、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漏水渗入基坑边坡的土层中
- C.开挖后边坡暴露时间不够
- D.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
- E.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
- A.气动爆管
- B.人工爆管
- C.液动爆管
- D.自动爆管
- E.切割爆管
- A.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 B.减小开挖步距和开挖支撑时间
- C.减小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强度
- D.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 E.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 A.按市场价格确定
- B.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
- C.参照合同中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
- D.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
- E.由发包人根据有关规定确定
- A.工程招标投标及承包合同文件
- B.施工验收资料
- C.开工文件、商务文件
- D.工程竣工备案文件
- E.测量监测资料
- A.水力机械下沉
- B.水下抓土下沉
- C.空气吸泥下沉
- D.水下水力吸泥下沉
- E.机械挖土下沉
- A.试验压力宜为池体工作压力的1.5倍
- B.试验压力宜为池体工作压力的1.2倍
- C.24h的气压降不超过工作压力的20%
- D.24h的气压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20%
- E.24h的气压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10%
- A.土方开挖
- B.地层加固
- C.衬砌结构
- D.降水工程
- E.防水结构
- A.吸着水
- B.薄膜水
- C.毛细水
- D.重力水
- E.滞水
- A.施工时振动大、噪声高
- B.墙体刚度大
- C.对周边地层扰动小
- D.适用于多种土层
- E.各种地层均能高效成槽
- A.改性水玻璃浆适用于黏性土地层
- B.改性水玻璃浆适用于砂性土地层
- C.水泥浆适用于卵石地层
- D.水泥浆适用于粉土地层
- E.水泥砂浆适用于卵石地层
- A.从上至下
- B.逐层拆除
- C.上下同时
- D.分段拆除
- E.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
- A.粘结性
- B.感温性
- C.耐久性
- D.塑性
- E.刚性
- A.按照设计要求,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
- B.在进出位置安放钢拱架并及时喷射混凝土
- C.根据设计给定的暗挖施工步骤,凿除进出位置的工作井支护结构
- D.监测数据信息反馈,调整设计和施工参数
- E.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大管棚注浆加固措施
- A.换填法
- B.振动压实法
- C.挤密法
- D.排水固结法
- E.夯实法
- A.进场前
- B.施工前
- C.开挖前
- D.放样前
- A.当沟槽挖深较大时,应按每层3m进行分层开挖
- B.采用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按机械性能确定
- C.人工开挖多层沟槽的层间留台宽度:放坡开槽时不应小于0.8m,直槽时不应小于0.5m,安装井点设备时不应小于1.5m
- D.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
- A.2.0
- B.5.0
- C.3.0
- D.1.0
- A.闭合
- B.注浆
- C.超前支护
- D.施工二衬
- A.4m×3m至7m×7m
- B.4m×3m至6m×6m
- C.4m×3m至7m×6m
- D.3m×3m至7m×6m
- A.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
- B.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
- C.拱式桥的两相邻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 D.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
- A.底层
- B.中间层
- C.基层
- D.顶层
- A.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 B.由局部到整体,先细部后控制
- C.由设计到实施,先测量后施工
- D.由设计到实施,先施工后测量
- A.穿越河底
- B.管桥跨越
- C.利用道路桥梁跨越
- D.敷设在套管内
- A.临时仰拱
- B.超前小导管
- C.管棚
- D.钢拱架
- A.3~7
- B.7~10
- C.10~14
- D.14~21
- A.试拼装
- B.变形矫正
- C.焊缝检验
- D.螺栓摩擦面检验
- A.成本考核
- B.成本核算
- C.成本计划
- D.成本目标
- A.85%
- B.95%
- C.80%
- D.75%
- A.硅酸盐水泥
- B.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C.矿渣硅酸盐水泥
- D.普通硅酸盐水泥
- A.交工
- B.竣工
- C.时间
- D.专业
- A.闸阀
- B.柱塞阀
- C.截止阀
- D.球阀
- A.100~200mm
- B.50~100mm
- C.200~300mm
- D.100~150mm
- A.0.1MPa
- B.0.15MPa
- C.1.5MPa
- D.0.3MPa
- A.湿陷性黄土
- B.膨胀土
- C.淤泥和淤泥质土
- D.粉性土
- A.柔性管道的沟槽回填质量控制是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 B.现场试验段主要用以确定压实机械和施工参数
- C.在设计的管基有效支承角范围必须用中、粗砂、黏土填充密实,与管壁紧密接触
- D.回填作业每层的压实遍数,按压实度要求、压实工具、虚铺厚度和含水量,经现场试验确定
- A.机械数量
- B.挖斗容量
- C.降水类型
- D.机械性能
- A.错误,应先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再满水试验
- B.正确,因为如果先喷再满水,池内有水时砂浆不容易干燥
- C.错误,先喷后喷都一样,应据实际情况而定
- D.正确,因为验证不漏水后才能喷水泥砂浆保护层
- A.将管道设于管道沟或刚性套管内
- B.采用管桥
- C.埋高绝缘装置
- D.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
- A.加水重新拌合
- B.进行二次拌合
- C.加水泥重新拌合
- D.取出粗颗粒后使用
- A.对辖区内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 B.向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检查执行情况
- C.检查辖区内作业环境、设备防护及特殊部位安全状况
- D.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
- A.水平;平行;垂直
- B.竖直;平行;垂直
- C.水平;垂直;平行
- D.竖直;垂直;平行
- A.3min
- B.5min
- C.10min
- D.15min
- A.高频、低幅
- B.低频、高幅
- C.中频、低幅
- D.中频、高幅
- A.预热
- B.热处理
- C.预拉伸
- D.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