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沥青-矿粉分散系统结构
- B.沥青混合料结构
- C.矿物骨架结构
- D.沥青-矿物骨架分散系统结构
- E.沥青结构
- A.土方路基
- B.石方路基
- C.特殊土路基
- D.特殊石路基
- E.土石混合路基
- A.埋弧压力焊
- B.闪光对焊
- C.电阻点焊
- D.电弧焊
- E.绑扎连接
- A.再生水水源的水质
- B.回用水水源的水质
- C.回用水水质的要求
- D.水源的水质标准
- E.再生水水质的要求
- A.试验管段所有敞口应封闭,不得有渗漏水现象
- B.水压试验前应清除管道内的杂物
- C.试验管段不得用闸阀做堵板,不得含有消火栓、水锤消除器、安全阀等附件
- D.应做好水源引接、排水等疏导方案
- E.地下水位应低于管外底150mm,环境温度为-15~500℃
- A.微表处混合料的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规定
- B.深度15~40mm的车辙可采取填充处理,壅包应进行铣刨处理
- C.路面局部破损处进行挖补处理
- D.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进行灌浆处理
- E.对原有路面病害进行处理、刨平或补缝,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 A.工程概况和工程结构简图
- B.结构设计的依据和设计计算书
- C.总装图和细部构造图
- D.制作、安装的质量及精度要求
- E.材料的性能要求及材料结构表
- A.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
- B.审定设计批复文件
- C.质量监督注册登记表
- D.施工许可证或开工审批手续
- E.工程质量保修书
- A.方形补偿器
- B.填料式补偿器
- C.波形补偿器
- D.滚动补偿器
- E.悬吊补偿器
- A.工字钢桩围护结构
- B.钢板桩围护结构
- C.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
- D.深层搅拌桩挡土结构
- A.矢跨比
- B.净跨径
- C.计算跨径
- D.总跨径
- A.划分空间
- B.引导游览
- C.构成园景
- D.减少事故
- E.覆盖地下管道
- A.锚固
- B.两端张拉
- C.一端张拉
- D.分段张拉
- A.整体式衬砌结构
- B.盖挖逆作法
- C.预制装配式衬砌
- D.喷锚暗挖法
- A.一级处理
- B.二级处理
- C.三级处理
- D.化学处理
- A.0.2
- B.0.3
- C.0.4
- D.0.5
- A.90℃
- B.50℃
- C.60℃
- D.70℃
- A.密封性好
- B.启门灵活
- C.结构紧凑
- D.价格较低
- A.高压A
- B.高压B
- C.中压A
- D.中压B
- A.2.25
- B.2.75
- C.3.50
- D.3.75
- A.堆石土围堰
- B.双壁围堰
- C.钢板桩围堰
- D.钢套筒围堰
- A.2%
- B.4%
- C.6%
- D.8%
- A.15
- B.14
- C.13
- D.12
- A.喷锚暗挖法
- B.浅埋暗挖法
- C.盾构法
- D.新奥法
- A.1/100
- B.1/200
- C.1/300
- D.1/400
- A.围檩(冠梁)→围护(桩)墙→支撑
- B.围护(桩)墙→支撑→围檩(冠梁)
- C.围檩(冠梁)→支撑→围护(桩)墙
- D.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
- A.90℃
- B.80℃
- C.70℃
- D.60℃
- A.扶壁式
- B.悬臂式
- C.锚杆式
- D.加筋土
- A.Y形桥墩
- B.T形桥墩
- C.双柱式桥墩
- D.倒梯形桥墩
- A.对于大型给排水混凝土构筑物,合理地设置后浇带有利于控制施工期间的较大温差与收缩应力,减少裂缝
- B.设置后浇带时,要遵循“数量适当,位置合理”的原则
- C.为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首先要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且不应大于35℃,使混凝土凝固时内部在较低的温度起升点升温,从而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
- D.在满足混凝土运输和布放要求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小入模坍落度,混凝土入模后,要及时振捣,做到既不漏振,也不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