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合格”
- B.“禁用”
- C.“封存”
- D.“保管”
- E.“检查”
- A.热风法
- B.热油法
- C.油箱铁损法
- D.铜损法
- E.红外线法
- A.将柜体按编号顺序分别安装在基础型钢上,不需再找平找正
- B.型钢顶部应高出抹平地面10mm,基础型钢有明显的可靠接地
- C.柜、屏、箱、盘安装相互间接缝不应大于2 mm
- D.配电柜安装完毕后,应使每台柜均单独与基础型钢作接地(PE)或接零(PEN)连接,以保证配电柜的接地牢固良好
- E.安装完毕后,还应再全面复测一次,并作好配电柜安装记录,并将各设备擦拭干净
- A.表格中施工单位可填写简称
- B.表中若实际工程没有其中项时,可注明“工程无此项”
- C.审查、审核、验收意见或检查结果,必须用明确的定性文字写明基本情况和结论
- D.分包企业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应由分包企业的注册建造师签章
- E.表格中凡要求签章的,应签字并盖章
- A.承受内压钢管及有色金属管的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倍
- B.严禁使试验温度接近金属的脆性转变温度
- C.试验前,必须用空气进行预试验,试验压力宜为0.5 MPa
- D.试验时,装有超压泄放装置,其设定压力不得高于1.1倍试验压力或者试验压力加0.345 MPa
- E.试验过程中严禁带压紧固螺栓
- A.每个地脚螺栓旁边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并放在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
- B.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应各安放两组垫铁
- C.每一垫铁组的块数不宜超过5块
- D.设备调平后,每组垫铁均应压紧
- E.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
- A.当线路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当线路附近有火源场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 B.线路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和封堵措施
- C.线路的终端接线处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余度
- D.电缆槽垂直段大于2 m时,应在其中部增设支架;电缆槽成排拐弯时弧度应一致
- E.保护管弯曲后的角度不应大于90o
- 13
-
离子接地极又称为( )。
- A.电解离子接地系统
- B.中空式接地系统
- C.物理接地系统
- D.化学接地系统
- E.复合式接地系统
- A.公共管道工程
- B.厨卫管道工程
- C.室内管道工程
- D.室外管道工程
- E.地下管道工程
- A.自然循环锅炉
- B.强制循环锅炉
- C.直流锅炉
- D.交流锅炉
- E.复合循环锅炉
- A.台
- B.套
- C.机组
- D.组群
- A.拱顶罐
- B.浮顶储罐
- C.内浮顶储罐
- D.双盘式浮顶储罐
- A.当导线平均边长较长时,应控制导线边数
- B.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 C.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
- D.当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时,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不宜相距过近
- A.10天
- B.15天
- C.1个月
- D.2个月
- A.浇筑法
- B.充填法
- C.拼砌法
- D.粘贴法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 D.国务院
- A.卫星通信
- B.电话通信
- C.电视会议
- D.广播
- A.桩基础
- B.沉井基础
- C.大块式基础
- D.减振基础
- A.框架式基础
- B.绝热层基础
- C.素混凝土基础
- D.箱式基础
- A.500
- B.1 000
- C.1 500
- D.2 000
- A.0.01~0.03
- B.0.01~0.04
- C.0.O1~0.05
- D.0.01~0.06
- A.刷涂法施工
- B.滚涂法施工
- C.空气喷涂法施工
- D.高压无气喷涂法施工
- A.预留收缩余量法
- B.反变形法
- C.刚性固定法
- D.整体预热发
- A.反应压力容器
- B.换热压力容器
- C.分离压力容器
- D.储存压力容器
- A.1
- B.1.15
- C.1.25
- D.1.35
- A.起点
- B.终点
- C.转折点
- D.焊接点
- A.耐火砖砌体
- B.不定形耐火材料砌体
- C.耐火陶瓷纤维砌体
- D.混合衬体
- A.1
- B.1.5
- C.2
- D.2.5
- A.监理工程师
- B.总监理工程师
- C.项目经理
- D.项目技术负责人
- A.500 kV及以上
- B.220~330 kV
- C.110 kV
- D.35 kV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