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命题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具有特级承包资质的企业承接了某国家大型管道建设施工总承包任务,该项目管道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三管并行,同沟段线路所经地貌类型表现为山地、丘陵及山间沟谷,部分地质为岩石构造,地势起伏大,线路最高点海拔为2644m,最低点海拔为1375m。全线高海拔地段多有连续翻山作业,道路曲折遥远,人员、设备及物资运输困难,山体起伏高差达870m,陡坡陡坎交替连接,坡度最大达到40。,沿线地质灾害多,对管道安全构成威胁,施工作业困难重重。对此,该工程项目部根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进行了主要风险因素识别。项目部风险管理组、项目管理部门和班组进行了分级风险管理策划,同时要求班组长要对施工技术方案控制的一些特别活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项目部还制定了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其中项目经理安全职责是:施工过程发生安全事故时,必须按照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上报和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和分析,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安全考核指标和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

按照机电工程的注册建造师施工管理签章文件的要求,对石化工程安全与环境管理类的文件进行了认真填写。

问题:

1.根据工程施工特点识别出该工程有哪些地质灾害风险因素?

2.根据所识别的风险因素,指出该工程会出现的紧急状态。

3.风险管理组在风险管理策划中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4.根据背景资料,项目经理还应负哪些安全职责?

5.机电工程签章文件如何分类?石化工程安全与环境管理类的文件包括哪些?

4

建设单位G公司投资新建了一化工生产装置。工程进展到投料负荷试运行阶段,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A和相关单位按照负荷试运行的分工要求进行各自准备工作,编制了试运行方案。在负荷试运行开始之前,G公司的大部分操作人员刚刚实习归来,正在熟悉和了解本装置生产流程,部分重要生产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人员还缺员。建设单位认为当前的操作人员基本上能够胜任操作,满足试运行要求,开始了负荷试运行。试运行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投料试运行时主进料泵发生异常停车,使负荷试运行中断2小时。经检查,停车的主要原因是进料控制系统失灵,该控制系统是联动试运行之后才新到货安装的,更换原系统后未进行联合校验和调试。

事件二:投料试运行时发生了一起火灾,因处置不当和延误时机,5小时后大火才被扑灭,投料试运行中止。经事故联合调查组调查,认定事故的原因有:(1)操作工误操作,致使管道系统当时的工作压力远大于设计压力,导致一法兰接口泄漏,高温易燃物料泄漏直接引起大火。(2)联锁、报警系统到货晚,安装调试工作还没结束而未投用,发生火灾时未报警。(3)操作人员联系A施工单位保运人员处理,负责管道保运的工人不在值班点,经联系,该员因个人事务离开装置区,20分钟后才赶回。(4)消防设施的配置等远达不到设计及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火灾不能很快控制和扑灭。

问题:

1.合同没有约定的通常情况下,负荷试运行中建设单位和施工承包单位的分工和职责是什么?负荷试运行方案应由哪些单位组织或参加编制?

2.从事件一中,G公司进行负荷试运行时在试运行条件方面未满足什么要求?应如何处理?

3.说明操作工误操作的主要原因。

4.A施工单位和保运人员在保运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整改?

5.消防设施配置达不到规定要求是否可以进行负荷试运行?若不能进行,应完善哪些内容?

5

某总承包项目,按照采购进度计划,总承包单位项目采购部门将采购的两台解体安装的大型压缩机运至现场,依据设备采购合同,组织了包括监理单位代表和及本项目部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的设备施工现场验收。

在进行设备验收的核对验证时,进行了以下工作:

(1)核对设备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数量等。

(2)设备整机、各单元设备及部件出厂时所带附件、备件的种类、数量等与制造商出厂文件的规定和订购时的特殊要求的符合性。关键原材料和元、器件质量及文件复核。

(3)检查变更的技术方案是否落实。

(4)查阅设备出厂的质量检验书面文件,与设备采购合同要求的符合性。

(5)查阅制造商证明和说明出厂设备符合规定和要求所必须的文件和记录。

在对设备关键元件、配件和附件的质量检查中,发现运抵现场的压缩机随机附属合金钢管道的化学成分与设计要求不符,部分焊道存在内部超标缺陷。

因为压缩机要在1个月后安装,项目部采购部门在压缩机设备验收后将其运到安装施工队的露天临时设备、材料存放场地,交与施工队管理。设备存放场地用铁丝网隔离,没有围墙;无专人管理,人员可随便出入。施工队在机组设备下方铺垫道木,上面用彩条布遮盖,零、配件木箱放置在机组旁边。项目部采购部门与安装施工队交接时未进行设备配件的进出库清点、验收。

问题:

1.设备施工现场验收的参加人员(或单位)是否齐全?若不齐全还应有哪些单位的人员或代表参加?设备现场验收应由总承包项目部哪个部门负责?

2.背景中设备施工现场验收的依据是否齐全?若不齐全还应有哪些?

3.背景中设备验收的核对验证工作存在哪些缺项?

4.检查随机附属合金钢管道的化学成分与焊道存在内部有无缺陷,在不损坏管道的前提下宜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针对钢管存在的问题,项目部应如何处理?

5.压缩机在存放管理和设施上存在哪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如何进行管理?

6

板材按其材质划分有(  )等。

  • A.重金属板
  • B.低合金结构钢板
  • C.不锈钢板
  • D.镀锌钢薄板
  • E.普通碳素钢板
7

焊缝的外观检验包括(  )。

  • A.用低倍放大镜观察焊缝表面是否有咬边、夹渣、气孔、裂纹
  • B.用焊接检验尺测量焊缝余高、焊瘤、凹陷、错口
  • C.检验焊缝有无未融合
  • D.检验焊件是否变形
  • E.检验焊缝是否存在超过检测等级的内部气孔
8

火灾探测器包括(  )。

  • A.感烟探测器
  • B.感温探测器
  • C.感火焰探测器
  • D.感压探测器
  • E.可燃气体探测器
9

通风空调工程系统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风量测定与调整
  • B.单机试运转
  • C.综合效能测定与调整
  • D.系统无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 E.系统带生产负荷联合试运转及调试
10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适用于(  )和自动人行道安装工程质量的验收。

  • A.曳力驱动的曳引式
  • B.强制式电梯
  • C.杂物电梯
  • D.液压电梯
  • E.自动扶梯
11

下列炉窑中,属于有色金属工业炉窑的有(  )。

  • A.闪速炉
  • B.电炉
  • C.裂解炉
  • D.鼓风炉
  • E.气化炉
12

对于(  )较高的场合,可以衬耐蚀金属。

  • A.温度
  • B.压力
  • C.电位
  • D.湿度
  • E.变形
13

重量轻的铝芯电线通常为(  )。

  • A.RV型
  • B.BLV型
  • C.BX型
  • D.BLX型
  • E.BVV型
14

下列设备安装时,可采用胀锚地脚螺栓的是(  )。

  • A.800m胶带输送机传动装置
  • B.中压风机
  • C.窗式空调机
  • D.2m3储气罐
  • E.5m3卧式储油罐
16

起重吊装作业稳定性中,属于吊装系统的稳定性的主要内容有(  )。

  • A.起重机在额定工作参数下的稳定
  • B.多机吊装的同步、协调
  • C.大型设备多吊焦多机种的吊装指挥协调
  • D.设备或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 E.桅杆吊装的缆风绳稳定系统
18

锅炉受热面施工中直立式组合方式的缺点是(  )。

  • A.钢材耗用量大
  • B.可能造成设备变形
  • C.不便于组件的吊装
  • D.占用场地面积多
20

工业炉在投人生产前,必须烘干烘透,烘炉前应先(  )。

  • A.对炉体预热
  • B.烘烟道和烟囱
  • C.烘物料输送管道
  • D.烘热风管道
2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球形罐采用环带法组装的作业是(  )。

  • A.平台上画出组装带下口基准圆
  • B.将不带支柱的赤道带板吊起插入两块带支柱赤道带板之间并用卡具固定
  • C.基准圆内侧设置胎具、外侧点焊定位板
  • D.调整接缝间隙、定位焊
23

室内隐蔽或埋地的(  )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

  • A.热水管道
  • B.中水管道
  • C.给水管道
  • D.排水管道
24

预防焊接变形的装配工艺措施是(  )。

  • A.尽量减小焊接线能量的输入
  • B.减小焊缝长度
  • C.预留收缩余量
  • D.合理选择焊缝尺寸和形状
25

对于有复验要求的合金钢元件还应该进行(  )等复验。

  • A.光谱检测
  • B.规格型号
  • C.生产日期
  • D.外观质量
26

空调水系统和制冷系统管道绝热施工,应在(  )结束后进行。

  • A.风管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合格
  • B.管路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合格
  • C.风管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合格和防腐处理
  • D.管路系统强度与严密性检验合格和防腐处理
27

管道安装前对管道元件及材料的检查要求必须具有制造厂的 (  )。

  • A.质量保证手册
  • B.质量体系文件
  • C.质量认证文件
  • D.质量证明书
32

进行缆风绳选择时,应以缆风绳的( )为依据。

  • A.工作拉力
  • B.初拉力加安全系数
  • C.等效拉力
  • D.工作拉力与初拉力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