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 B.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异议的
- C.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 D.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的
- E.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 A.门禁监控系统
- B.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
- C.电气管线工程
- D.供热与供冷系统
- E.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
- A.建设单位不同意鉴定结论
- B.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
- C.鉴定程序严重违法
- D.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
- E.经过质证认定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 A.设计单位
- B.建设单位
- C.施工单位
- D.勘察单位
- E.监理单位
- A.对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B.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C.对间接责任人员处1年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D.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 E.后果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 A.有5人以上高级管理人员
- B.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C.依法成立
- D.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 E.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A.通知和保密的义务
- B.材料检验的义务
- C.交付符合质量要求工作成果的义务
- D.按照合同约定完成承揽工作的义务
- E.支付报酬的义务
- A.设计
- B.施工
- C.立项
- D.投产使用
- E.竣工
- A.发布招标公告
- B.发布拍卖公告
- C.发售招标文件
- D.发出中标通知书
- E.递交投标文件
- A.限制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
- B.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 C.所有权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
- D.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的财产订立的合同
- E.越权订立的合同
- A.向大气排放粉尘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除尘措施
- B.严格限制向大气排放含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确需排放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 C.运输、装卸、储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 D.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 E.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 A.保证执业成果的质量,并承担相应责任
- B.接受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执业水准
- C.执行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 D.保管和使用本人注册证书、执业印章
- E.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 A.罚金
- B.拘役
- C.管制
- D.有期徒刑
- E.剥夺政治权利
- A.恢复原状
- B.赔偿损失
- C.返还财产
- D.支付违约金
- E.赔礼道歉
- A.有具体的理由
- B.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
- C.有效的仲裁协议
- D.有充分的证据
- E.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 A.主要证据充足的
-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 C.违反法定程序的
- D.超越职权的
- E.滥用职权的
- A.调解只能在民事诉讼阶段进行
- B.和解可以在民事纠纷的任何阶段进行
- C.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管辖权来自于当事人双方的协议
- D.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
- E.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
- A.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 B.分包工程的质量必须优良
- C.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 D.有由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共同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 E.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 A.人员伤亡的数量
- B.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
- C.事故发生时间
- D.事故发生地点
- E.社会影响
- A.在施工现场附近的河流中清洗油桶
- B.将施工垃圾处理后倒人附近河流
- C.转运施工废弃物时未对其进行掩盖
- D.居民区附近的高架桥施工时未设置隔声屏障
- E.工程抢修工作一直持续到22点
- A.没收违法所得
- B.责令停业整顿
- C.降低资质等级
- D.责令改正
- E.罚金
- A.死亡30人
- B.重伤80人
- C.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 D.死亡20人
- E.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
- A.抵押人所有的房屋
- B.抵押人依法有权处置的国有土地所有权
- C.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
- D.抵押人依法有权处置的国有机器
- E.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
- A.土地承包经营权
- B.建设用地使用权
- C.宅基地使用权
- D.地役权
- E.留置权
- A.甲错发设备给丙属于无因管理之债
- B.丙向甲返还设备属于不当得利之债
- C.乙向甲支付设备款属于合同之债
- D.甲向乙少收3万元货款属于侵权之债
- E.丙擅自使用该设备对乙应承担侵权之债
- A.合同变更须遵循法定的程序
- B.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事项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应手续
- C.合同的变更须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
- D.合同变更的内容无需明确约定
- E.如果当事人对于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则将被推定为未变更
- A.不得自行撤销
- B.有权自行撤销
- C.经受让人同意可以撤销
- D.经债务人同意可以撤销
- E.必须经各方协商一致才能撤销
- A.警告
- B.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
- C.责令停产停业
- D.记大过
- E.没收违法所得
- A.警告
- B.记过
- C.降级
- D.开除
- E.罚款
- A.施工合同债
- B.买卖合同债
- C.侵权之债
- D.无因管理之债
- E.不当得利之债
- A.平等原则
- B.自愿原则
- C.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 D.合法原则
- A.要约邀请
- B.要约撤销
- C.承诺
- D.新要约
- A.无效
- B.有效
- C.效力待定
- D.失效
- A.无效
- B.可撤销
- C.效力待定
- D.可变更
- A.2012年4月15日
- B.2013年10月15日
- C.2012年4月25日
- D.2013年10月25日
- A.2
- B.3
- C.5
- D.7
- A.2013年3月20日
- B.2013年3月30日
- C.2013年4月25日
- D.2013年4月30日
- A.依法监理
- B.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 C.审查组织设计
- D.提供安全生产费用
- A.主要负责人名单
- B.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表
- C.企业的资质等级证书
- D.企业未被处罚的证明
- A.省级人民政府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A.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
- B.国家机关
- C.有书面授权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
- D.有书面授权的企业法人职能部门
- A.只能向甲公司要求赔偿全部损失
- B.只能向乙公司要求赔偿全部损失
- C.可以要求甲公司赔偿全部10万元的损失
- D.只能要求甲、乙各赔偿5万元的损失
- A.甲市
- B.乙市
- C.丙市
- D.丁市
- A.2012年9月1日
- B.2011年12月1日
- C.2012年3月1日
- D.2013年6月1日
- A.船舶所有权
- B.土地抵押权
- C.机动车所有权
- D.地役权
- A.属于要约邀请,随时可以撤销
- B.属于要约,在水泥运抵施工现场前可以撤回
- C.属于要约,在水泥运抵施工现场前可以撤销
- D.属于要约,而且不可撤销
- A.1
- B.2
- C.6
- D.9
- A.地役权
- B.建设用地使用权
- C.相邻权
- D.宅基地使用权
- A.甲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 B.乙死亡
- C.甲取消委托合同
- D.乙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 A.承包人修改后提请发包人验收的日期
- B.发包人送交竣工验收报告的日期
- C.承包人修改后重新验收通过的日期
- D.承包人送交工程质量保修书的日期
- A.抵押
- B.质押
- C.定金
- D.保证
- A.新的规定
- B.旧的规定
-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裁决
- D.由国务院裁决
- A.架子工
- B.起重信号工
- C.起重机械司机
- D.钢筋工
- A.有名合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
- B.有名合同、双务合同、不要式合同
- C.无名合同、单务合同、要式合同
- D.有名合同、单务合同、要式合同
- A.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B.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 C.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 D.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 A.怀孕的女职工甲
- B.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乙
- C.女职工丙
- D.未成年工丁
- A.合同
- B.标准
- C.定额
- D.法定
- A.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 B.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 C.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 D.定金合同从主合同成立之日起生效
- A.50
- B.100
- C.80
- D.60
- A.两封信函都属于要约
- B.两封信函都属于要约邀请
- C.第一封信函属于要约,第二封信函属于承诺
- D.第一封信函属于要约邀请,第二封信函属于要约
- A.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 B.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必须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
- C.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 D.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A.知情权
- B.控告权
- C.拒绝权
- D.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权
- A.2013年6月1 日
- B.2013年8月30日
- C.2013年10月8日
- D.2013年10月20日
-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 B.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 C.对行政机关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不服
- D.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 A.1000
- B.1500
- C.2500
- D.3000
- A.行政行为超越职权
- B.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 C.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
- D.被告不履行或迟延履行法定职责
- A.6月5日
- B.6月10日
- C.6月15日
- D.7月20日
- A.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
- B.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而不适宜招标的
- C.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的
- D.施工主要技术采用特定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
- A.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营业场所
- B.有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相应的资金
- C.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
- D.有对投标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的专业人才
- A.原告
- B.被告
- C.第三人
- D.证人
- A.提交投标文件是承诺
- B.发放招标文件是要约
- C.签订书面合同是承诺
- D.发放中标通知书是承诺
- A.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 B.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的法定职责时,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
- C.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 D.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 A.5
- B.7
- C.10
- D.15
- A.1
- B.2
- C.4
- D.20
- A.2012年6月9日
- B.2012年8月26日
- C.2013年6月9日
- D.2013年8月26日
- 76
-
在某私人投资项目的建设中,甲施工企业要求乙供应商在双方已经协商一致的材料价格基础上再让利10%,否则下半年及以后的订单不再给乙,乙表示同意。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因( )。
- A.显失公平而无效
- B.欺诈而可撤销
- C.胁迫而无效
- D.胁迫而可撤销
- A.污水处理设施要设计、施工、生产同时进行
- B.造纸厂投入运营后3个月内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 C.建设单位对造纸厂污染环境进行检测后决定修建污水处理设施
- D.污水处理设施与造纸厂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 A.施工企业有权对不服从指令的施工人员进行处罚
- B.施工企业可以解除不服从管理的施工人员的劳动合同
- C.施工人员有权拒绝该指令
- D.施工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施工企业发出的命令,确保施工生产进度的顺利开展
- A.裁定不予受理
- B.裁定驳回起诉
- C.将此案移交乙市仲裁委员会仲裁
- D.受理并依法审理此案
- A.建设单位
- B.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 C.施工企业
- D.监理单位
- A.2013年5月15日
- B.2013年5月17日
- C.2013年5月22日
- D.2013年6月7日
- A.买卖合同
- B.承揽合同
- C.融资租赁合同
- D.无偿保管合同
- A.强制性标准
- B.一般性标准
- C.特殊性标准
- D.建议性标准
- A.合同当事人是否互相负有给付义务
- B.法律对合同的形式是否有特定要求
- C.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否存在对价关系
- D.合同相互间的主从关系
- 85
-
甲公司与施工企业签订建筑材料买卖合同后,立即与生产厂家乙公司签订了购买合同。由于乙公司的资金短缺,无法保证向甲公司的供货,致使施工企业未能及时收到建筑材料而停工,则施工企业的损失应当由( )承担。
- A.甲公司
- B.乙公司
- C.施工企业
- D.甲公司和乙公司连带
- A.特别重大
- B.重大
- C.较大
- D.一般
- A.定金
- B.质押
- C.抵押
- D.留置
- A.施工主要技术采用特定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
- B.使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
- C.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为230万元的
- D.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
- A.作出
- B.申请撤销期限届满
- C.发出
- D.当事人收到
- A.由于当事人对垫资利息没有约定,按照工程欠款处理
- B.对施工单位支付垫资利息的请求不予支持
- C.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来计息
- D.应当按照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来计息
- A.代理人承担责任
- B.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 C.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 D.第三人和被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 A.冻结
- B.查封
- C.拍卖
- D.提存
- A.必须取得用人单位同意
- B.口头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 C.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D.应报请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 A.人民法院
- B.人民检察院
- C.行政机关
- D.公安机关
- A.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
- B.项目经理、分包方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负责人
- C.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分包方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
- D.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分包方项目安全负责人
- A.诚实信用
- B.自愿
- C.公平
- D.合法
- A.按1850万元人民币支付
- B.按1650万元人民币支付
- C.按双方另行协商的数额支付
- D.按中立的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支付
- A.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省级人民政府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A.6个月
- B.9个月
- C.1年
- D.2年
- A.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 B.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 C.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
- D.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