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适用税率
- B.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适用税率
- C.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适用税率
- D.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适用税率
- E.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 A.弥补亏损
- B.改善职工福利
- C.合理避税
- D.转增资本
- E.发放现金股利
- A.是微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杠杆
- B.促进节约使用资金
- C.为金融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 D.促进投资者加强经济核算
- E.是筹集资金的动力
- A.修建临时设施
- B.因气候影响停工期间
- C.病假6个月以内
- D.调动工作期间
- E.休假期间
- A.营业收入
- B.营业成本
- C.投资收益
- 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E.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 A.财务净现值率是财务净现值与项目总投资现值之比
- B.财务净现值率是财务净现值与项目总投资之比
- C.财务净现值率是在FNPV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D.常用财务净现值率作为财务净现值的辅助评价指标
- E.财务净现值率是财务净现值与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之比
- A.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B.总投资收益率
- C.资产负债率
- D.财务内部收益率
- E.项目基准收益率
- A.筹资速度
- B.筹资成本
- C.筹资风险
- D.筹资限制
- E.筹资数量
- A.数额较大
- B.偿还期限较长
- C.即期偿付
- D.分期付款偿还
- E.要用企业的流动资产来清偿
- A.购买设备
- B.生产商品
- C.提供劳务
- D.出租给他人
- E.管理目的
- A.流动资金+流动负债
- B.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 C.应收账款+存货-现金
- D.应付账款+存货+现金-应收账款
- E.应收账款+存货+现金-应付账款
- A.土地使用费
- B.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费用
- C.生产准备费
- D.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
- E.基本预备费
- A.管理费用
- B.间接费用
- C.非常损失
- D.其他直接费
- E.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A.固定资产使用费
- B.失业保险费
- C.劳动保险费
- D.城市维护建设税
- E.营业税
- A.涨价预备费
- B.企业管理费
- C.建安工程费
- D.设备工器具购置费
- E.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A.工程变更
- B.清单计价
- C.各项费用
- D.工程量
- E.采用的定额和指标
- A.借款利息
- B.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
- C.注册登记费
- D.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 E.租金
- A.划清各种费用界线
- B.制定企业定额
- C.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 D.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盘点制度
- E.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与控制
- A.先进性
- B.创新性
- C.节能效果
- D.成熟度
- E.竞争力
- A.在资产账户借方计500000元
- B.在资产账户贷方计500000元
- C.在所有者权益账户借方计500000元
- D.在所有者权益账户贷方计500000元
- E.在收入账户贷方计500000元
- A.企业定额
- B.市场价格
- C.要素信息价
- D.预算定额
- A.敏感性分析法
- B.投入产出分析法
- C.现金流量分析法
- D.盈亏平衡分析法
- A.应付票据
- B.应付账款
- C.预付账款
- D.预收账款
- A.应付票据
- B.应付债券
- C.应付工资
- D.应付股利
- A.12 500
- B.18 750
- C.27 272
- D.37 500
- A.水平分析法
- B.垂直分析法
- C.趋势分析法
- D.连环替代法
- A.900
- B.1000
- C.1450
- D.1550
- A.3375
- B.3600
- C.3937
- D.4050
- A.标准预算审查法
- B.分组计算审查法
- C.对比审查法
- D.“筛选”审查法
- A.1.1
- B.10
- C.11
- D.11.1
- A.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出现矛盾时,以技术先进性为主
- B.方案评价只使用定性分析
- C.同一工程采用不同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有相同的技术经济效果
- D.不同工程采用相同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效果
- A.工程量清单是工程计价、询标和评标的基础
- B.工程量清单是工程付款和结算的依据
- C.工程量清单是由具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建筑设计单位编制的
- D.工程量清单是建设工程计价的依据,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招标人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工程的标底价格
- A.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
- B.合同索赔收入
- C.合同变更收入
- D.合同奖励收入
- A.13%
- B.14%
- C.17%
- D.20%
- A.258
- B.260
- C.262
- D.272
- A.20%
- B.25%
- C.30%
- D.40%
- A.预计净残值,
- B.预计总工作量
- C.预计使用年限
- D.固定资产原值
- A.810
- B.807
- C.1150
- D.798
- A.预收账款
- B.应付账款
- C.应收账款
- D.预付账款
- A.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 B.利润分配表
- C.利润表
- D.现金流量表
- A.购买设备
- B.广告支出
- C.业务招待费
- D.设备修理费支出
- A.5%,100
- B.5%,105
- C.4.76%,100
- D.4.76%,105
- A.建设单位经费
- B.工程费用
- C.企业管理费
- D.联合式运作费用
- A.第一种有形磨损
- B.第二种有形磨损
- C.第一种无形磨损
- D.第二种无形磨损
- A.施工定额
- B.概算定额
- C.投资估算指标
- D.概算指标
- A.总承包商服务费
- B.分包费
- C.材料购置费
- D.零星工作费
- A.土地补偿费
- B.安置补助费
- C.土地投资补偿费
- D.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 A.G4=(G1+G2+G5)×i
- B.G4=(G1+G2)×i
- C.G4=(G1+G2+G3)×i
- D.G4=(G2+G3+G5)×i
- A.投资收益
- B.盈余公积
- C.营业外收入
- D.资本公积
- A.名义利率
- B.有效利率
- C.年利率
- D.周期利率
- A.筹资活动
- B.分配活动
- C.投资活动
- D.销售活动
- A.现金流入
- B.现金流出
- C.经营成本
- D.不考虑项目
- A.根据所考察系统的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该系统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 B.根据所考察系统的最终目标和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分析该系统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 C.根据所考察系统的最终目标和所拥有的资源情况,分析该系统的流动资金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 D.根据所考察系统的预期目标和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分析该系统的流动资金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 A.资本性支出
- B.投资性支出
- C.期间费用支出
- D.营业外支出
- A.美学功能
- B.基本功能
- C.过剩功能
- D.必要功能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C.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 D.利润=收入-费用
- A.我国会计上所说的现金包括库存的人民币和外币以及企业“银行存款”账户核算的存入金融企业、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
- B.现金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的零星开支,可以随时购买所需的物资,支付有关费用,偿还债务,也可以随时存入银行
- C.用现金直接办理经济业务的货币收支行为,称为现金核算
- D.现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普遍的可接受性、收支频繁、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等特点
- A.特许权
- B.长期待摊费用
- C.专利权
- D.短期投资
- A.原股东扩股
- B.吸收新股东
- C.发行股票
- D.发行债券
- A.安装工程费
- B.建筑工程费
- C.设备购置费
- D.工程建设其他费
- A.参数法
- B.实物量法
- C.分包法
- D.标准量法
- A.支票
- B.银行本票
- C.银行汇票
- D.商业汇票
- A.324
- B.447
- C.507
- D.648
- A.投资决策
- B.投资设计
- C.投资施工
- D.投资终结
- A.货币资金
- B.投资性房地产
- C.应付及预收款项
- D.未分配利润
- A.应该引进甲技术
- B.甲、乙技术经济效益相同
- C.应该引进乙技术
- D.不能判断应该引进哪种技术
- A.应该引进甲技术
- B.应该引进乙技术
- C.无法做出判断
- D.甲,乙技术的经济效果相同
- 68
-
( )称为净现金流量。
- A.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和
- B.现金流动与现金流量之和
- C.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
- D.现金流动与现金流量之差
- A.定额估价法
- B.作业估价法
- C.匡算估价法
- D.概算估价法
- A.标准预算审查法
- B.分组计算审查法
- C.逐项审查法
- D.重点审查法
- A.借贷平衡
- B.复式平衡
- C.试算平衡
- D.差额平衡
- A.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 B.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 C.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D.效益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
- A.工料单价法
- B.综合单价法
- C.扩大单价法
- D.预算单价法
- A.重要程度
- B.性质
- C.用户需求
- D.功能评价
- A.直接费用
- B.间接费用
- C.期间费用
- D.生产成本
- A.租赁资产的成本
- B.租赁资产的成本利息
- C.租赁手续费
- D.租赁资产的维护费
- A.<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99/4f749ed308976aac7408569f2c57a4.jpg">
- B.<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ff/85bca9e8ae706e5b5e4905986f1293.jpg">
- C.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年初账面余额×年折旧率
- D.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 A.技术测定法
- B.统计分析法
- C.比较类推法
- D.经验估计法
- A.4%
- B.8%
- C.8.16%
- D.16.64%
- A.劳动保险费
- B.工会经费
- C.待业保险费
- D.汇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