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碳化收缩
- B.干湿变形
- C.化学收缩
- D.温度变形
- E.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徐变
- A.高温季节混凝土
- B.泵送与滑模方法施工
- C.大体积混凝土
- D.水下灌注桩混凝土
- E.远距离运输的商品混凝土
- A.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 B.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 C.设计所使用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
- D.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
- E.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 A.旧墙面裱糊前应清除疏松的旧装修层,并涂刷界面剂
- B.新建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墙面在刮腻子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
- C.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2%
- D.木材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8%
- E.裱糊工程包括壁纸、壁布等,其规格、图案、颜色和燃烧性能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 A.剪跨比和高跨比
- B.腹筋的数量
- C.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D.保护层的厚度
- E.结构功能
- A.饰面人造木板
- B.刨花板
- C.胶合板
- D.纤维板
- E.细木工板
- A.勘察报告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 B.浅部没有软弱下卧层
- C.持力层均匀
- D.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
- E.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 A.钻孔灌注桩
- B.挖孔扩底灌注桩
- C.锤击沉桩法
- D.静力压桩法
- E.沉管灌注桩
- A.焊缝连接
- B.法兰连接
- C.铆钉连接
- D.螺栓连接
- E.卡箍连接
- A.氡
- B.甲醛
- C.苯
- D.氨
- E.VOC
- A.使用寿命长
- B.良好的装饰性能
- C.性能多变,适应面广
- D.质轻、耐磨、脚感舒适
- A.15
- B.25
- C.35
- D.45
- A.设计单位
- B.建设单位
- C.监理单位
- D.施工单位
- A.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
- B.独立柱基础为双向钢筋时,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
- C.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30mm
- D.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一定要固定牢靠,位置准确,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 A.不锈钢板在制作构件时,应四周折边
- B.金属板应按需要设置边肋和中肋等加劲肋
- C.蜂窝铝板、铝塑复合板应采用人工刻槽折边
- D.铝塑复合板折边处应设边肋
- A.地基的承载力
- B.分层铺设的厚度
- C.原材料质量
- D.配合比
- A.1/3~1/2
- B.1/4~1/2
- C.1/5~1/2
- D.1/6~1/2
- A.硅酸盐水泥
- B.矿渣水泥
- C.普通水泥
- D.复合水泥
- A.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0N/mm<sup>2</sup>
- B.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 C.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 D.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 A.缓凝
- B.减水
- C.微膨胀
- D.速凝
- A.7
- B.14
- C.21
- D.28
- A.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施工前,小砌块需提前1d浇水湿润
- B.小砌块施工时,必须与设立皮数杆、拉水准线
- C.外墙转角处应使小砌块隔皮露端面
- D.砌筑应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
- A.有机塑化剂
- B.缓凝剂
- C.早强剂
- D.防冻剂
- A.胶合板
- B.纤维板
- C.刨花板
- D.细木工板
- A.雪荷载
- B.结构自重
- C.风荷载
- D.集中荷载
- A.含碳量少
- B.塑性好
- C.延伸率大
- D.没有屈服台阶
- A.施工总进度计划
- B.分阶段(或专项工程)工程进度计划
- C.单位工程进度计划
- D.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 A.200~500
- B.200~400
- C.100~500
- D.100~400
- A.竹地板面层
- B.大理石面层
- C.水泥砂浆面层
- D.水磨石面层
- A.8
- B.10
- C.12
- 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