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主控项目经抽样检验合格
- B.一般项目经抽样检验合格
- C.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
- D.具有总监理工程师的现场验收证明
- E.具有完全的质量检查记录
- A.组织类工程信息
- B.管理类工程信息
- C.经济类工程信息
- D.建筑类工程信息
- E.行政类工程信息
- A.材料采购方案
- B.技术方案
- C.人员培训方案
- D.组织方案
- E.质量管理认证方案
- A.项目定义
- B.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
- C.项目实施的技术大纲和技术要求
- D.项目规划
- E.材料和设施的技术要求
- A.设计变更
- B.双方对工程质量要求的变化
- C.双方对工期要求的变化
- D.施工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导致施工机械和材料的变化
- E.涉及强制性标准的变化
- A.不能准确表达绝对偏差
- B.信息量少
- C.不太形象、直观
- D.一般只在高层管理采用
- E.发现不了偏差的严重性
- A.建设标准
- B.质量方针
- C.质量总目标及其分解
- D.质量责任主体构成
- E.质量控制界面
- A.总进度规划
- B.设计进度计划
- C.项目子系统进度计划
- D.施工进度计划
- E.业主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A.建立的目的不同
- B.服务的范围不同
- C.控制的目标不同
- D.作用的时间点不同
- E.评价的方式不同
- A.ES<SUB>i-j</SUB>=ES<SUB>h-i</SUB>-D<SUB>h-1</SUB>
- B.LS<SUB>i-j</SUB>=min(LF<SUB>j-k</SUB>-D<SUB>j-k</SUB>)
- C.TF<SUB>i-j</SUB>=LS<SUB>i-j</SUB>-ES<SUB>i-j</SUB>
- D.FF<SUB>i-j</SUB>=ES<SUB>j-k</SUB>-ES<SUB>i-j</SUB>-D<SUB>i-j</SUB>
- E.LF<SUB>i-j</SUB>=min(LF<SUB>j-k</SUB>-D<SUB>j-k</SUB>)
- A.按当时的银行贷款利率
- B.按当时的银行透支利率
- C.按合同双方协议的利率
- D.按通用条款的国际通用汇率
- E.按中央银行贴现率加三个百分点
- A.国外引进技术的工程
- B.关键技术的工程
- C.工程重要部位
- D.控制难度大影响大的工程
- E.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
- A.技术偏差表
- B.投标报价
- C.施工组织设计
- D.投标保函
- E.商务偏差表
- A.国务院可以规定实行强制性监理的工程范围
- B.建设单位与其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订立口头或书面的委托监理合同
- C.工程监理单位承担工程监理业务不受资质等级的约束
- D.实施建筑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将委托的工程监理单位书面通知被监理的建筑施工企业
- E.建筑工程监理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
- 20
-
通常的施工程序是( )。
- A.先准备后施工
- B.先场内后场外
- C.先地下后地上
- D.先主体后装修
- E.先深后浅
- A.标的
- B.数量
- C.质量
- D.体积
- E.价格
- A.承包人制定未经发包人认可的工程实施计划
- B.来往信件
- C.施工现场的工程文件
- D.工程照片
- E.各种会计核算资料
- A.是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 B.是程序化的管理体系
- C.是结构化的管理体系
- D.遵循PDCA管理模式
- E.是强制化的管理体系
- A.进度目标的分析与论证
- B.进度控制工作管理职能分工
- C.定期跟踪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
- D.采取纠偏措施
- E.选用对实现进度目标有利的施工方案
- A.局域网
- B.数据处理设备
- C.城域网
- D.数据通信网络
- E.软件系统
- A.项目的投资目标
- B.设计的成本目标
- C.设计的质量目标
- D.设计的进度目标
- E.项目的内容目标
- A.目测法
- B.实测法
- C.试验法
- D.分项法
- E.整体法
- A.可以利用承包商的施工技术专家,帮助改进或弥补设计中的不足
- B.可以根据自身力量和需要,较深入地介入和控制工程施工和管理
- C.可以转移风险,有利于业主方的投资控制
- D.可以通过分段施工缩短工期
- E.可以减少承包商的对立情绪
- A.合同约定或双方认可的施工质量规划
- B.合同双方认可的详细进度计划
- C.合同双方认可的对工期的修改文件
- D.施工日志、气象资料
- E.业主或工程师的变更指令
- A.建设单位质量计划
- B.施工承包单位质量计划
- C.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计划
- D.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含施工质量计划)
- E.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舍施工质量计划)
- A.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 B.文件审核程序
- C.体系要素或基本控制程序
- D.内部审核程序
- E.组织机构及质量职责
- A.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属于业主方项目管理的范畴
- B.建设项目的其他参与单位也应编制体现自己利益的项目管理规划
- C.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应由项目经理负责
- D.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应由施工方负责
- E.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必须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
- A.施工安全管理;
- B.施工合同管理;
- C.施工信息管理;
- D.施工成本控制;
- E.建设项目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 A.对于复杂工程项目,根据承包人的资质等级确定
- B.包工包料的工程原则上预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
- C.对重大工程项目,按年度工程计划逐年预付
- D.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实体性消耗和非实体性消耗部分应在合同中分别约定预付款比例(或金额)
- E.实行项目总承包的工程,按总承包隶属关系分阶段预付
- A.确定各类进度计划的审批程序
- B.优选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方案
- C.选择合理的合同结构
- D.选择工程承发包模式
- A.项目管理规划大纲
- B.项目管理策划
- C.项目管理的组织
- D.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 E.价值工程
- A.施工项目经理
- B.企业法定代表人
- C.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
- D.企业技术领导
- A.施工成本分析的实质是在施工之前对成本进行估算
- B.施工成本分析是指科学地预测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
- C.施工成本分析是指预测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
- D.施工成本分析应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 A.终止承包人合同
- B.承包人调换有关人员
- C.业主撤换有关人员
- D.暂停施工
- A.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
- B.监督检查工程建设投资主体的建设行为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 C.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建设行为和工程设计、施工质量
- D.监督检查工程建设投资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 A.确定风险因素
- B.对风险进行监控
- C.分析各种风险的损失量
- D.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
- A.1
- B.2
- C.3
- D.5
- A.管理工作流程组织
- B.信息处理工作流程组织
- C.物质流程组织
- D.合同流程组织
- A.半
- B.1
- C.2
- D.3
- A.发包人
- B.工程承包人
- C.劳务分包人
- D.工程师
- A.自由消耗程度
- B.工作的持续时间
- C.工作之间逻辑关系
- D.非关键工作
- A.24小时
- B.48小时
- C.7个工作日
- D.14个工作日
- A.750
- B.850
- C.640
- D.740
- A.14
- B.15
- C.28
- D.30
- A.工期目标
- B.进度目标
- C.合同目标
- D.差额目标
- A.优化施工方法
- B.调整投资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 C.采取限额设计
- D.制定节约投资的奖励措施
- A.28天
- B.10天
- C.15天
- D.18天
- A.职能分
- B.工作流程
- C.合同组织
- D.指令关系
- A.工程保证金只能采用银行保函
- B.不允许承包人在临时验收后用等额保证金来代替保留金
- C.工程保证金应至工程竣工日止
- D.工程的招标文件要求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其金额是以抵偿借款人在承包人违约时所遭受的损失。该保证金的一部分应延期至工程竣工日之后,以覆盖截到借款人最终验收的缺陷责任期或维修期
- A.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请工程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
- B.项目经理审核并报请工程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
- C.工程监理单位审核并报请建设单位
- D.工程监理单位审核并报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 A.第一维:按项目的分解结构
- B.第二维:按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
- C.第三维:按项目管理工作的任务
- D.第四维:按项目的组织结构
- A.10~20
- B.20~70
- C.70—160
- D.160~320
- A.确定计算物价指数的品种
- B.商定调整因素
- C.考查市场价格
- D.确定成本要素系数
- A.审核指环境管理内部审核
- B.审核程序和方案的目的是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 C.组织应制定、保持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方案
- D.对审核方案的编制依据和内容要求,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的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 A.建设单位
- B.设计单位
- C.监理单位
- D.施工单位
- A.职能式
- B.矩阵式
- C.直线式
- D.项目式
- A.劳务分包人施工开始前,工程承包人应获得发包人为施工场地内的自有人员及第三方人员生命财产办理的保险,且不需要劳务分包人支付保险费用
- B.运至施工场地用于劳务施工的材料和待安装设备,由工程承包人办理或获得保险,且不需劳务分包人支付保险费用
- C.劳务分包人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为施工场地内自有人员生命财产和施工机械设备办理保险,由工程承包方支付保险费用
- D.工程承包人必须为租赁或提供给劳务分包人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办理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用
- A.必须取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施工许可证》后才可开工
- B.总承包单位和每一个分包单位都应持有《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
- C.对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需持有一般作业操作证,并不定期的进行复查
- D.施工机械必须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 A.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
- B.事故责任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组织风险
- C.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环境风险、人身伤亡风险
- D.事故责任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工程环境风险、技术风险
- A.试运行
- B.施工
- C.项目管理收尾
- D.合同收尾
- 67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ESi表示工作i的最早完成时间
- B.EFi表示工作i的最早开始时间
- C.LFi表示工作i的总时差
- D.LFi表示工作i的最迟完成时间
- A.5
- B.7
- C.14
- D.28
- A.中标通知书发出30天内,中标单位应与建设单位依据招标文件、投标书签等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 B.签订合同的必须是中标的施工企业,合同价应与中标价位相一致,投标书中已确定的合同条款一般不作修改,如需修改须经双方协商解决
- C.施工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种;其订立也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 D.如果中标施工企业拒绝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则建设单位将不再返还其投标保证金
- A.质量计划
- B.施工计划
- C.质量体系
- D.管理方法
- A.工程融资
- B.进度控制
- C.工程变更
- D.选择承发包模式
- A.结构工程师事务所
- B.设计事务所
- C.建筑师事务所
- D.建筑设备专业工程师事务所
- A.业主方
- B.设计方
- C.施工方
- D.监理方
- A.监理工程师
- B.项目经理
- C.监理单位
- D.造价单位
- A.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 B.施工项目质量计划书
- C.组织设计文件
- D.施工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 A.分部工程
- B.分项工程
- C.检验批
- D.单项工程
- A.业主
- B.发包人
- C.承包方
- D.承包方和业主共同
- A.缩短工期往往需要增加投资
- B.提高质量往往需要增加投资
- C.加快进度往往影响质量目标
- D.工期拖延会增加投资
- A.10%
- B.1%
- C.0.1%
- D.0.01%
- A.监理单位
- B.业主
- C.设计单位
- D.施工单位
- A.硬件、用户、组织件、主持者
- B.软件、用户、组织件、主持者
- C.教育件、软件、硬件、用户
- D.教育件、组织件、软件、硬件
- A.持续改进
- B.领导作用
- C.质量体系认证
- D.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 A.项目决策
- B.项目策划
- C.项目审批
- D.项目执行
- A.风险事件
- B.风险函数
- C.风险量
- D.损失量
- A.最早开始时间
- B.最早完成时间
- C.自由时差
- D.总时差
- A.全称是全过程质量控制
- B.它指生产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
- C.全面质量控制是对工程(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
- D.全员参与控制的重要手段是目标管理
- A.比较
- B.分析
- C.预测
- D.纠偏
- A.14
- B.21
- C.28
- D.36
- A.偏下限
- B.充满上下限
- C.居中且边界与上下限有较大距离
- D.超出上下限
- A.-36
- B.36
- C.40
- D.41
- A.85%
- B.90%
- C.95%
- D.100%
- A.工序施工效果的控制属于事前质量控制
- B.在施工阶段,施工承包方和监理方都是质量自控主体
- C.工序质量控制包括作业者的自我控制和作业者外部的检查、监督
- D.工序施工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工序施工效果控制和纠正质量偏差
- A.投标报价文件
- B.施工组织设计
- C.施工成本预测资料
- D.项目总概算
- A.业主方编制统一的信息管理职能分工表
- B.业主方和项目参与各方编制各自的信息管理手册
- C.业主方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 D.业主方制定统一的信息管理保密制度
- A.专用门户和通用门户
- B.专用门户和公用门户
- C.垂直门户和水平门户
- D.共同门户和个体门户
- A.18
- B.19
- C.20
- D.21
- 97
-
通过对施工质量的验收签证、设计变更控制及纠正施工中所发现的设计问题,采纳变更设计的合理化建议等,保证竣工项目的各项施工结果与设计文件(包括变更文件)所规定的标准相一致,这是( )的质量控制目标。
- A.建设单位
- B.咨询单位
- C.监理单位
- D.设计单位
- A.相关
- B.构成
- C.动态
- D.静态
- A.导致索赔的事件必须是对方的过错,索赔才能成立
- B.只要对方有过错,不管是否造成损失,索赔都可以成立
- C.只要索赔事件的事实存在,在合同有效期内任何时候提出索赔都可以成立
- D.不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提交索赔报告,索赔不能成立
- A.3天和0天
- B.3天和1天
- C.4天和0天
- D.4天和1天
- A.7
- B.14
- C.10
- D.28
- A.技术规范
- B.设计图纸
- C.施工合同
- D.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 A.一经编制则不得改变
- B.必须随着项目进展过程中情况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 C.不会因项目而变化
- D.可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标准化
- A.主持项目的投标工作
- B.组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 C.制订项目经理部内部计酬办法
- D.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人
- 105
-
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主体是( )。
- A.工程总承包方
- B.业主方
- C.施工总承包方
- D.工程咨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