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
- B.取得劳动报酬
- C.休息休假
-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
- E.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 A.安排劳动者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 B.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 C.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 D.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 E.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 A.职工的安全培训
- B.职工的福利待遇
- C.预防矿山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 D.预防职业危害的劳动卫生技术措施
- E.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的其他技术措施
- A.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 B.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
- C.法的内容的主观性
- D.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 E.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职权制定或者认可
- A.设有专职技术负责人和过程控制负责人
- B.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 C.取得安全评价机构乙级资质2年以上,且没有违法行为记录
- D.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400万元以上
- E.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 A.人民法院
- B.公安机关
- C.法律法规授权可以实施行政处罚权的组织
- D.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委托实施处罚权的其他组织
- E.法律法规赋予其行政处罚职权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
- A.同时盈利
- B.同时施工
- C.同时设计
- D.同时关闭
- E.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A.调查和处理重大矿山事故
- B.参加并监督矿山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 C.检查矿山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 D.参加矿山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 E.监督矿山企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费用的情况
- A.调查取证
- B.审查调查结果
- C.立案
- D.备案
- E.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 A.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 B.劳动者不能从事或者胜任工作的
- 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 D.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 E.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 A.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人代理
- B.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5d内提出
- C.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 D.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7d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 E.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 A.安全设施设计备案意见书原件
- B.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
- C.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资格情况
- D.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或者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 E.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及其存在问题的整改确认材料
- A.该条款作无效处理
- B.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均由工人自负
- C.施工企业应受行政处罚
- D.应撤销施工企业的资质
- E.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受行政罚款
- A.依法对有关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批、验收
- B.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 C.依照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 D.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 E.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A.客运索道高空滞留人员3.5h以上12h以下的
- B.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 C.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 D.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
- A.特大火灾事故
- B.特大公共卫生事故
- C.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 D.特大建筑质量事故
- E.特大矿山事故
- A.200元以上500元以下
- B.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 C.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 D.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 A.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 B.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 C.应急预案审定表
- D.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 A.接到对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行为的举报后,不及时处理的
- B.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 C.发现企业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生产活动,不依法处理的
- D.发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再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依法处理的
- A.特殊法与普通法
- B.上位法与下位法
- C.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 D.综合性法与单行法
- A.职工
- B.鉴定机构
- C.用人单位
- D.劳动部门
- A.2
- B.3
- C.4
- D.5
- 23
-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 )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提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 A.部门规章
- B.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 C.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 D.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 A.行政许可是依据申请的行政行为
- B.行政许可是不可解禁的行政行为
- C.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主动开启的行政行为
- D.行政许可是不要式行政行为
- A.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 B.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 C.单位法人住所地县级人民政府
- D.单位法人住所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 A.依法从轻处罚的原则
- B.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 C.权责一致的原则
- D.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 A.中文警示说明
- B.警示标志
- C.中文说明书
- D.安全标志
- A.7
- B.10
- C.5
- D.15
- A.安全资格证书
- B.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 C.安全培训资格证书
- D.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
- B.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部门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 .
-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质量监督检验部门
- C.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A.炸药
- B.雷管
- C.导火索
- D.引火线
- A.3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2年
- A.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部门
- A.申请人资格证书(复印件)
- B.申请人执业证
- C.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复印件)
- D.申请人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聘用文件(复印件)
- A.责令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 B.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本条例行为有关的资料,采集样品
- C.发现违法行为予以关闭
- D.进入用人单位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进行抽样检查、检测、检验,进行实地检查
- A.机动车一方
- B.责任方
- C.保险公司对受害方的全部损失
- D.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
- A.撤职
- B.降职
- C.刑罚
- D.行政拘留
- A.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 B.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 C.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D.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A.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
- B.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
- C.在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危害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后,继续进行现场控制
- D.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
- A.国务院公安部门
- B.国务院司法部门
- C.国务院国防科技部门
- D.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部门
- A.甲级、乙级
- B.甲级、乙级和丙级
- C.甲级、乙级和暂定级
- D.特级、甲级和乙级
- A.质量监督检验部门
- B.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人
- B.省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
-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
- D.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人
- A.统一
- B.两级
- C.三级
- D.四级
- A.国土资源部门认定为超层越界的
- B.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
- C.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开采煤层层位进行开采的
- D.超出采矿许可证载明的平面坐标控制范围开采的
- A.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
- B.转让、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 C.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进行生产的
- D.向不符合《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 A.核准
- B.认可
- C.一般许可
- D.特许
- A.7d前
- B.15d前
- C.7d后
- D.15d后
- A.1
- B.12
- C.24
- D.48
- A.1.8
- B.2
- C.2.5
- D.3
- A.普通法优于特殊法
-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特殊法优于普通法
- D.普通法与特殊法同等适用
- A.基本
- B.根本
- C.特殊
- D.经济
- A.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B.项目经理
- C.股东
- D.主要负责人
- A.2013年9月4日
- B.2013年9月7日
- C.2013年9月11日
- D.2013年9月21日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一般事故
- D.较大事故
- A.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 B.加强社会监督
- C.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 D.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 A.2014年11月12日
- B.2014年11月17日
- C.2014年11月22日
- D.2014年11月27日
- A.有关事故案例
- B.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C.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 D.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 A.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事故罪
- B.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 C.不报、谎报事故罪
- D.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 A.15
- B.30
- C.45
- D.60
- A.审核合格的,同意恢复生产
- B.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 C.审核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或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 D.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关闭
- A.3个月
- B.6个月
- C.9个月
- D.1年
- A.警告、记过
- B.降职、警告
- C.记过、开除
- D.降级或者撤职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国务院
- D.国务院财政部门
- A.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B.卫生行政部门
- C.劳动行政部门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市级以上质量监督检验部门
- D.县级以上质量监督检验部门
- A.协调统一、分类管理
- B.统一管理、领导负责
- C.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 D.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 A.42000
- B.54000
- C.66000
- D.78000
- A.行业标准
- B.企业标准
- C.国家标准
- D.国际标准
- A.分级负责
- B.属地为主
- C.分类管理
- D.条块结合
- A.开展调查研究
- B.拟订工作计划
- C.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 D.安排试验验证项目
- A.警告
- B.开除
- C.责令停产停业
- D.行政处罚
- A.产品合格证
- B.安全注意事项
- C.专利权使用证
- D.营业执照
- A.20%
- B.30%
- C.50%
- D.60%
- A.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
- B.特种设备事故造成30人重伤的
- C.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00人以上并且时间为36 h的
- D.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6万人转移的
- A.3个月
- B.6个月
- C.9个月
- D.1年
- A.12
- B.18
- C.24
- D.30
- A.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B.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D.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 A.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B.国务院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 C.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中止犯
- B.预备犯
- C.未遂犯
- D.既遂犯
- A.2012年7月15日
- B.2012年8月14日
- C.2012年8月29 日
- D.2012年9月28日
- A.考核内容和要求
- B.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监控
- C.治理效果评估和验收
- D.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 A.6
- B.9
- C.12
- D.18
- A.个体工商户
- B.依法设立的生产经营企业
- C.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 D.公民1人或者数人从事小规模生产经营活动的,以及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