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00.25mm
- B.200.26mm
- C.200.3mm
- D.0.20026m
- A.检定与校准的核心是在标准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测量仪器的计量性能进行评估,具有溯源性;期间核查是在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用稳定核查标准观察被核查仪器状态是否有变化,不具有溯源性
- B.检定与校准必须由有资格的计量技术机构用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按照规程或规范的方法进行;而期间核查是由本实验室使用自己选定的核查标准按照自己制定的核查方案进行
- C.期间核查不是缩短检定与校准的周期后的另一次检定或校准
- D.凡是要进行检定或校准的测量仪器,也必须进行期间核查
- A.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 B.若计量标准需要加上修正值使用,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修正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C.对检定和校准方法已进行连续和长期的统计控制的,可以不单独进行稳定性考核
- D.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当经过半年以上的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计量标准考核
- A.
- B.
- C.
- D.
- A.计量基准
- B.工作计量器具
- C.工作标准
- D.本单位最高计量标准
- A.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
- B.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
-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
- D.具有测量能力的高等院校
- A.测量仪器即将用于非常重要的或非常高准确度要求的测量
- B.大型测量仪器在周期检定前
- C.测量仪器发生了碰撞、跌落、电压冲击等意外事件后
- D.测量仪器带到现场使用返回时
- A.证明被核查对象的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或与期望的状态有所偏离而需要采取措施
- B.使测量设备具有溯源性
- C.及时发现测量仪器、计量标准出现的变化
- D.使测量过程保持受控,确保测量结果的质量
- A.测量不确定度
- B.En值(又称为归一化偏差)
- C.实验标准偏差
- D.测量结果间的差
- 11
-
制定校准规范应做到()。
- A.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B.适用范围应按照校准实际需要规定,力求完整
- C.必须规定被校仪器的计量要求和使用的计量标准的型号
- D.应充分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和为采用最新技术留有空间
- A.起草比对方案
- B.按要求接收和发送传递标准
- C.上报比对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 D.遵守保密规定
- A.做好传递标准的稳定性实验和运输特性实验
- B.起草比对实施方案
- C.处理比对数据和编写比对报告
- D.做好比对总结工作
- A.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
- B.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 C.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
- D.具有测量能力的高等院校
- A.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 B.若计量标准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修正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C.经常在用的计量标准,可不必进行稳定性考核
- D.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当经过半年以上的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计量标准考核
- A.发出证书的单位名称;证书编号、页号和总页数
- B.委托单位名称;被检定计量器具名称、出厂编号
- C.检定结论;检定日期;检定、核验、主管人员签名
- D.测量不确定度及下次送检时的要求
- A.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 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
- C.具有计量标准的计量机构
- D.知名的检测机构
- A.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
- B.检验合格证
- C.检定合格印、注销印
- D.校准证
- A.经审核批准的文本
- B.现行有效版本
- C.经有关部门注册的版本
- D.正式出版的文件
- A.对照原始记录检查证书上的信息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
- B.对数据的计算或换算进行验算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 C.检查数据的有效数字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 D.检查被测件的功能是否正常
- A.计量性能
- B.安全性能
- C.可靠性性能
- D.机械性能
- A.对照原始记录检查证书上的信息是否与原始记录一致
- B.对数据的计算或换算进行验算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
- C.检查数据的有效数字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 D.检查被测件的功能是否正常
- A.检定合格证
- B.产品合格证
- C.准用证
- D.检定证
- 24
-
强制检定的对象包括()。
- A.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 B.标准物质
- C.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 D.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
- A.0.0700
- B.5×10-3
- C.30.4
- D.0.005
- A.
- B.
- C.
- D.
- 27
-
某个计量标准中采用了标称值为1的标准电阻,校准证书上说明该标准电阻在23℃时的校准值为1.0000740,扩展不确定度为 90uΩ(k=2),在该计量标准中标准电阻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 A.
- B.
- C.
- D.
- A.加修正值
- B.乘修正因子
- C.给出中位值
- D.给出修正曲线或修正值表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误差
- B.测量准确度
- C.测量不确定度
- D.测量精密度
- A.观测值中存在异常值
- B.观测值中不存在异常值
- C.观测值中有一个值存在粗大误差
- D.观测值中不存在有粗大误差的值
- A.科技查新
- B.调查研究
- C.测试检定
- D.专家咨询
- A.文献检索、专家评审
- B.科研立项查新、成果鉴定查新、申请奖励查新
- C.新颖性查新、创造性查新
- D.科学性查新、创造性查新
- A.该系列不合格
- B.该规格不合格
- C.除去不合格的规格外,系列中其他产品合格
- D.重新试验后再作评价
- A.计量技术机构
- B.受理申请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 C.上级政府计量主管部门
- D.国家质检总局
- A.检定规程中列出
- B.校准规范中列出
- C.影响法制管理要求
- D.不影响法制管理要求
- 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B.具有准确的量值
- C.是经校准证明其有溯源性的测量仪器
- D.是可以搬运的测量设备
- 40
-
型式批准的对象是()。
- A.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 B.凡申请制造的计量器具新产品
- C.列人强检目录的进口计量器具
- D.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计量器具
- A.国际计量局
- B.外资企业
- C.各国政府
- D.各国计量院
- A.稳定的实物量具,如砝码等
- B.经常使用的计量标准装置
- C.检测中使用的采样、制样、抽样的设备
- D.没有量值要求的辅助性设备,计算机及外设等设备
- 43
-
进行期间核查是为了()
- A.是为了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内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 B.代替校准获得新的校准值
- C.代替检定获得溯源的证据
- D.节约成本
- A.比对管理者
- B.发生延误的参加实验室
- C.比对组织者
- D.主导实验室
- A.可以与其他参加实验室交流比对数据,但不得在刊物上公布
- B.不得泄露本实验室参加比对的标准器的规格型号
- C.不得泄露比对结果
- D.不得泄露参加比对的人员情况
- A.同行专家
- B.参加实验室
- C.比对组织者
- D.主导实验室的领导
- A.国家标准的规定
- B.实验室校准规范的要求
- C.检定规程的规定
- D.预先规定的条件
- A.可以,只要有校准规范就行
- B.可以,但需要经过确认并获得客户对校准规范的认可
- C.不可以,只有依据国家校准规范才可以开展校准
- D.不可以,该校准规范只能校准本实验室的仪器
- A.全同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
- B.计量测试学会
- C.国家计量院
- D.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 A.教学
- B.科学研究
- C.产品检测
- D.法制计量管理
- A.保证计量器具达到统一的测量不确定度
- B.保证计量器具按照统一的方法,达到法定要求
- C.保证计量器具达到出厂标准
- D.保证计量器具达到客户要求
- A.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 B.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 C.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 D.国家测试标准
- A.只能选择传递比较法
- B.只能选择比对法
- C.可以在传递比较法和比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
- D.原则上应采用传递比较法,只有在不可能采用传.比较法的情况下才允许采用比对法
- A.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差
- B.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 C.加权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 D.B类估计的标准差
- A.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 B.本单位领导
- C.其主管部门
- D.组织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 A.请求司法机构给予检定
- B.要求在被检定证书上签名的人员核对笔迹
- C.调查这份要求检定的证书是从哪里获得的
- D.按检定证书上的唯一标识查找保留的证书副本和原始记录进行核对
- A.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批准
- B.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
- C.重新申请考核
- D.办理变更手续
- A.经实验室最高领导批准后可修改
- B.不得再修改
- C.只有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修改
- D.必要时Rl检定员负责对错误之处作修改
- A.将证书中的错误之处打电话告诉用户,请用户自行改正
- B.收回原证书并在原证书上划改和盖章后重新发出
- C.降原证书收回,重新出具一份正确的证书并重新编号,在新的证书上声明代替原证书和原证书作废
- D.按原证书号重新出具一份新的证书
- A.检定证书
- B.检定结果通知书
- C.校准证书
- D.测试报告
- A.检定证书
- B.检定结果通知书
- C.校准证书
- D.测试报告
- 62
-
型式评价应依据()
- A.产品规范,评价其是否合格
- B.计量检定规程,评价其计量特性是否合格
- C.校准规范,评价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和可靠性
- D.型式评价大纲,评价所有的项目是否均符合型式评价大纲要求,提出可否批准该型式评价的建议
- A.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
- B.经考核合格的相关计量标准
- C.同家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 D.经强制检定合格的工作计量器具
- A.产品标准
- B.检定规程
- C.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 D.包装商品检验大纲
- A.当时的测量数据及有关信息的记录
- B.记在草稿纸上,再整理抄写后的记录
- C.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输入到计算机中保存的记录
- D.经整理计算出的测量结果的记录
- 66
-
U95表示()
- A.包含概率大约为95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 B.k=2的测量结果的总不确定度
- C.由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 D.包含概率为规定的p=0.95的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 67
-
计量检定的对象是指()。
- A.包括教育、医疗、家用在内的所有计量器具
- B.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
- C.企业用于产品检测的所有检测设备
- D.所有进口的测量仪器
- A.k=3
- B.k=2.58
- C.k=1.73
- D.k=2
- A.2.50
- B.2.55
- C.2.6
- D.2.5
- A.
- B.
- C.
- D.
- A.正态
- B.均匀
- C.反正弦
- D.三角
- A.
- B.
- C.
- D.
- A.被测量的期望值
- B.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
- C.被测量的真值
- D.被测量的近似值
- A.+1℃
- B.+1%
- C.-1℃
- D.-2%
- A.A类
- B.B类
- C.合成
- D.扩展
- A.不合格
- B.合格
- C.不能下不合格结论
- D.不能下合格结论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A.0.02mm
- B.0.01mm
- C.0.015mm
- D.0.005mm
- A.0.44℃
- B.0.11℃
- C.0.88℃
- D.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