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归G乡政府所有
- B.归青苗所有者所有
- C.归安置单位所有
- D.平均分配给个人
- A.县级人民政府
- B.省级人民政府
- C.国务院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签订抵押合同
- B.办理公证
- C.办理抵押登记
- D.经房地产估价机构评估
- A.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B.投入建设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25%以上的证明
- C.商品房预售方案
- D.银行的同意出售的书面证明
- A.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证明
- B.H公司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证明
- C.补交土地出让金的证明
- D.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合同
- A.办理了交竹使用手续之后
- B.未办理交付使用手续之前
- C.房屋所有权证办理之前
- D.房屋所有权证办理完备之后
- A.签订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合同
- B.办理公证
- C.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 D.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 A.100
- B.110
- C.125
- D.150
- A.A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核验结果
- B.A市规划局的核验结果
- C.A市质量监督站的核验结果
- D.A市房管部门的核验结果
- A.申报的成交价格
- B.重新评估的价格
- C.更改后的成交价格
- D.市场价格
- A.房地产管理部门
- B.甲某
- C.丁某
- D.房地产评估机构
- A.《房屋所有权证》
- B.《土地使用权证》
- C.乙某同意放弃购买的书面证明
- D.房地产转让合同
- A.书面租赁合同
- B.甲某与乙某的合法身份证件
- C.《房屋所有权证》
- D.可以证明房地产价值的资料
- A.15
- B.30
- C.60
- D.90
- A.王某购买的二手房,因为未超过5年,因此要交纳营业税
- B.王某购买的二手房,不必交纳契税
- C.王某购买的二手房,契税应执行1%税率
- D.王某购买的二手房,不能免征收印花税,但可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 A.1250
- B.1550
- C.1750
- D.2275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B.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
- C.H省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 D.A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 A.向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提请裁决
- B.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提请裁决
- C.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D.向监察部门提请对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监察
- A.提前缴纳查询费用
- B.保守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 C.不得毁坏查询设备
- D.在指定场所查询
- E.按规定提交查询资料
- A.2016年5月1日
- B.2016年6月1日
- C.2016年7月31日
- D.2016年8月31日
- A.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
- B.房屋已竣工的证明
- C.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 D.证明发生变更事实的材料
- E.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地产权证书
- A.从他方借取所得
- B.劳务报酬所得
- C.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 D.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E.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 A.监督
- B.检查
- C.投诉
- D.检举
- E.控告
- A.实行“高存低贷”原则,为缴存职工提供比商业贷款利率低的住房公积金贷款
- B.增加了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含量,实现分配体制的转换
- C.建立了职工个人住房资金积累机制,增强了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能力
- D.调整了职工消费结构,确保了职工住房消费支出
- E.促进了政策性住房信贷体系的建立
- A.经审查,开发企业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7 d内,依法作出准予预售的行政许可书面决定
- B.商品房预售许可决定书、不予商品房预售许可决定书应当加盖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行政许可专用印章
- C.售楼广告和说明书应当显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复印件
- D.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承购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 E.房地产管理部门作出的准予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决定,应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 A.收益权
- B.占有权
- C.处分权
- D.使用权
- E.抵押权
- A.合同的正本
- B.合同的副本
- C.补充合同
- D.出让合同附件
- E.违约金条款
- A.地籍调查表和地籍图
- B.土地登记卡
- C.土地登记申请书
- D.土地宗地图
- E.土地权属来源文件
- A.划拨
- B.抵押
- C.使用
- D.处分
- E.收益
- 31
-
印花税的税率有( )。
- A.1‰
- B.0.5‰
- C.0.1‰
- D.0.05‰
- E.0.01‰
- A.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
- B.投入资金开发建设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20%以上的证明
- C.工程施工合同及关于施工进度的说明
- D.土地使用权证书
- E.商品房销售委托书
- A.出租宗地的位置
- B.土地使用条件
- C.土地租金标准
- D.土地自然情况
- E.出租方和承租方的权利义务
- A.预告登记
- B.一般抵押登记
- C.异议登记
- D.最高额抵押登记
- E.最低额抵押登记
- A.有权属争议的建筑物
- B.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 C.土地所有权
- D.建设用地使用权
- E.正在建造的建筑物
- A.建筑分包商
- B.监理单位
- C.建筑承包商
- D.资金
- E.相关专业服务人员和机构
- A.房屋产权主体的消灭
- B.房屋产权客体的消灭
- C.房屋出租引起原房产权利人对该房产使用权的消灭
- D.房产转让、受赠等引起原房产权利人对该房产权利的消灭
- E.因国家行政命令或法院判决而丧失
- A.土地使用权期间届满收回
- B.提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 C.因土地使用者未开发土地而收回
- D.司法机关决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 E.因土地使用者不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收回
- A.房地产评估费
- B.房地产经纪服务费
- C.房产登记费
- D.交易手续费
- E.利用房地产档案费
- A.实践合同
- B.要式合同
- C.诺成合同
- D.双务合同
- E.有偿合同
- A.综合交通体系
- B.用地布局
- C.城市、镇的发展布局
- D.功能分区
- E.适宜建设的用地规模
- A.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 B.担保合同是无偿合同
- C.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应由担保人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 D.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E.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债务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责任
- A.纳税人
- B.课税对象
- C.加成和减免
- D.税率
- E.支付机构
- A.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
- B.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
- C.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
- D.房屋所有权异议登记
- E.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 45
-
土地变更登记包括( )。
- A.土地所有权变更登记
- B.地役权变更登记
- C.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 D.土地抵押权变更登记
- E.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 A.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 B.房屋所有权证书或房地产权证书
- C.土地所有权证书
- D.登记申请书
- E.主债权合同和抵押合同
- A.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明
- B.房屋已竣工的证明
- C.申请人身份证明
- D.土地所有权证明
- E.登记申请书
- A.社会
- B.法律
- C.经济
- D.财务
- E.环境
- A.15%
- B.20%
- C.25%
- D.30%
- A.取得土地所有权时所支付的金额
- B.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 C.土地开发成本、费用
- D.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
- E.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费用
- A.土地的用途和出让价格
- B.土地的坐落、界址、面积、宗地号
- C.土地的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取得时间和使用期限
- D.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 E.地上附着物情况
- A.3
- B.7
- C.10
- D.15
- A.标准化
- B.现代化
- C.统一化
- D.多元化
- A.10
- B.15
- C.30
- D.60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年
- A.5
- B.7
- C.10
- D.15
- A.7
- B.10
- C.15
- D.20
- A.承租人收入
- B.出租人收入
- C.租金收入
- D.市场平均租金
- A.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 B.项目选址意见书
-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D.建设用地规则许可证
- A.施工单位
- B.监理单位
- C.建设单位
- D.设计单位
- A.1
- B.3
- C.5
- D.10
- A.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C.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A.有偿使用土地
- B.依法征地
- C.珍惜耕地
- D.保证国家建设用地
- A.5
- B.10
- C.20
- D.30
- A.建设地点
- B.发包方式
- C.用工情况
- D.开工、竣工日期
- A.注册
- B.核准
- C.审批
- D.备案
- A.以国务院令形式颁布的行政法规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
- C.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D.国务院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
- A.房地产管理部门
-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C.土地管理部门
- D.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 A.在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 B.征得房屋中介机构的同意
- C.征得出租人的同意
- D.与出租人重新签订租赁合同
- A.房地产估价业
- B.房地产咨询业
- C.物业管理业
- D.房地产经纪业
- A.土地使用权无偿出让和土地使用权抵押
- B.土地使用权无偿出让和土地使用权划拨
- C.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土地使用权抵押
- D.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土地使用权划拨
- A.60%
- B.70%
- C.80%
- D.90%
- A.出租人
- B.第三人
- C.承租人
- D.承租人与第三人
- A.申请→受理→记栽于登记簿→审查→发证
- B.申请→受理→审查→记栽于登记簿→发证
- C.申请→记载于登记簿→受理→审查→发证
- D.申请→受理→审查→发证→记载于登记簿
- A.抵押
- B.划拨
- C.转让
- D.出让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年
- A.转移占有
- B.不转移占有
- C.转移使用
- D.不转移使用
- A.20%
- B.25%
- C.30%
- D.40%
- A.工资性
- B.互助性
- C.义务性
- D.保障性
- A.公开性
- B.强制性
- C.独占性
- D.排他性
- A.3
- B.5
- C.10
- D.15
- A.60
- B.30
- C.10
- D.1
- A.廉租住房只租不售
- B.廉租住房供应对象为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 C.实物配租住房的租金,按照配租面积和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租金标准确定
- D.有条件的地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可以免收实物配租住房中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内的租金
- A.30
- B.60
- C.90
- D.120
- A.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
- B.房地产的坐落位置转移
- C.房地产权属发生转移
- D.房地产的使用性质发生改变
- A.3个月整存整取
- B.6个月零存整取
- C.活期
- D.1年整存整取
- A.5
- B.10
- C.15
- D.30
- A.房地产咨询业
- B.房地产服务业
- C.房地产中介服务业
- D.房地产经纪业
- A.权责分明
- B.分管体制
- C.意思自治
- D.权利主体一致
- A.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 B.建设工程规划
-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D.各类专项规划
- A.层
- B.套
- C.间
- D.幢
- A.土地管理部门
- B.土地使用权利人
- C.土地代管人
- D.实际使用人
- A.转让方承担70%,受让方承担30%
- B.转让方承担60%,受让方承担40%
- C.转让双方各承担50%
- D.转让方承担40%,受让方承担60%
- A.建筑年代
- B.权属
- C.面积
- D.位置
- A.法律
- B.行政规章
- C.行政法规
- D.地方性法规
- A.1/2
- B.1/3
- C.1/4
- D.2/3
- A.继续
- B.终止
- C.尽快
- D.中止
- A.5%
- B.8%
- C.12%
- D.20%
- A.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
- B.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 C.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一并抵押
- D.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 A.2
- B.3
- C.4
-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