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扎实的估价专业知识
- B.良好的职业道德
- C.丰富的估价实践经验
- D.较高的学历水平
- A.保密
- B.公开
- C.公正
- D.公平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B.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
- C.G省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 D.A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 A.15
- B.30
- C.60
- D.90
- A.预售合同
- B.买卖合同
- C.抵押合同
- D.委托合同
- A.经营服务性收费
- B.政府性基金
- C.行政事业性收费
- D.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A.1.2%
- B.4%
- C.7%
- D.12%
- A.诺成合同
- B.有偿合同
- C.双务合同
- D.实践合同
- A.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 C.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 D.3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
- A.10
- B.15
- C.30
- D.60
- A.办理变更登记
- B.办理转移登记
- C.办理注销登记
- D.不予受理
- A.如李某取得房屋所有权,张某有优先购买权
- B.如李某取得房屋所有权,张某有优先受偿权
- C.如抵押合同有效,银行有优先受偿权
- D.如抵押合同有效,处置该住房时,从处置该住房所得价款中扣除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银行可优先受偿
- A.张某与李某之间的协议无效
- B.李某与M公司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
- C.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应当为张某、李某核发房屋共有权证
- D.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应当为张某核发房屋他项权利证
- A.李某是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 B.李某是16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 C.李某15周岁,因受赠有巨额财产
- D.李某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 A.张某
- B.李某
- C.李某贷款银行
- D.M公司
- A.定金责任不能替代赔偿责任
- B.赔偿损失时,赔偿额应减去定金罚则处罚金额
- C.赔偿损失,不应计算房价上涨因素
- D.赔偿损失,应该计算房价上涨因素
- A.2.5
- B.5
- C.10
- D.15
- A.该公司资质证书
- B.该项目预售许可证
- C.该项目位置示意图
- D.该项目土地使用权证书
- A.购房合同约定,逾期未能交付,双方可以解除合同
- B.购房合同未对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发生误差的处理方式进行约定
- C.规划部门批准规划变更,影响商品房使用功能,开发企业在变更确立之日后第14日,书面通知王某
- D.签订的房屋预售合同未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 A.酬金制更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加透明化
- B.一般较高档的物业适合选择酬金制的计费方式
- C.酬金制实质是实报实销制
- D.实行酬金制省去了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账目监督和审计等问题,简便易行
- E.酬金制执行起来较为简单,利于小型的物业服务企业采用
- A.核算住房公积金的保值收入
- B.编制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费用年度预决算
- C.建立职工住房公积金明细账,记载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等情况
- D.依法办理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业务,防范风险
- E.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
- A.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应当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 B.商品住宅之间或者商品住宅与非住宅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各自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比例分摊
- C.售后公有住房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由相关业主和公有住房售房单位按照所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比例分摊
- D.售后公有住房与商品住宅或者非住宅之间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先按照建筑面积比例分摊到各相关物业
- E.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涉及尚未售出的商品住宅、非住宅或公有住房的,开发建设单位或者公有住房单位分摊维修和更新、改造费用
- A.监督社区居委会的工作
- B.参加业主大会会议,行使投票权
- C.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建议
- D.监督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 E.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 A.接受捐赠收入
- B.不征税收入
- C.免税收入
- D.各项扣除
- E.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 A.增值税
- B.消费税
- C.营业税
- D.契税
- E.印花税
- A.指定专人负责查询工作
- B.建立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制度
- C.更新查询信息
- D.及时提供查询
- E.逐渐扩大查询范围
- 28
-
税收的特征是( )。
- A.工资性
- B.固定性
- C.无偿性
- D.权威性
- E.强制性
- A.绿化费
- B.土地复垦费
- C.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费
- D.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 E.土地上市招标代理服务费
- A.地役权登记
- B.房屋备案登记
- C.房屋抵押权登记
- D.房屋预告登记
- E.房屋所有权登记
- A.国有土地所有证
- B.国有土地使用证
- C.集体土地所有证
- D.集体土地使用证
- E.个人土地使用证
- A.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 B.登记申请书
- C.主债权合同和抵押合同
- D.房屋所有权证书或房地产权证书
- E.土地使用权证书
- A.建立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制度
- B.按房屋基本单元进行登记
- C.以单方申请为原则,以共同申请为例外
- D.以查验申请资料为主,实施必要的实地查看
- E.保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
- A.承租人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或扩建的
- B.承租人将承租的房屋擅自转租的
- C.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房屋,致使房屋受损的
- D.租赁房屋被司法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依法查封的
- E.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支付租金的
- A.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
- B.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 C.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财产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
- D.抵押权人不得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
- E.抵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 A.违法转租
- B.违法闲置
- C.拥有其他住房
- D.延迟缴费
- E.违法出借
- A.预售房屋价格趋势分析
- B.预售房屋套数
- C.面积预测及分摊情况
- D.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
- E.预售资金监管落实情况
- A.房屋租赁是指房屋所有权人作为出租人将其房屋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 B.住宅用房的租赁,应当执行国家和房屋所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租赁政策
- C.租用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租赁双方协商议定租金和其他租赁条款
- D.国家在住宅租赁与非住宅租赁管理上采取了统一的方式
- E.国家对于住宅用房租赁的管理,更侧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 A.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
- B.按套内使用面积计价
- C.按使用面积计价
- D.按建筑面积计价
- E.按套(单元)计价
- A.房地产赠与
- B.房地产继承
- C.房地产买卖
- D.房地产抵债
- E.房地产入股
- A.控制性规划
- B.修建性规划
- C.总体规划
- D.详细规划
- E.扩建性规划
- A.条件
- B.组织形式
- C.范围
- D.程序
- E.执行验收标准
- A.责令停产停业
- B.通报批评
- C.责令改正
- D.没收财产
- E.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 A.土地灭失
- B.土地使用者的抛弃
- C.使用者未如期支付地价款
- D.土地使用权期间届满
- E.使用者未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和利用土地
- A.建筑材料
- B.权属
- C.用途
- D.区位
- E.建筑面积
- 46
-
土地他项权利包括( )。
- A.土地抵押权
- B.土地所有权
- C.土地承租权
- D.土地使用权
- E.土地划拨权
- A.管好土地
- B.提高土地效益
- C.促进节约用地
- D.保护耕地
- E.促进合理利用土地
- A.城市的土地
- B.自留山
- C.宅基地
- D.自留地
- E.草原
- A.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B.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
- C.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D.提高人民群众居住质量,改善城市面貌
- E.促进财富增值,培育民主意识
- A.中国人民银行
- B.商业银行
- C.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
- D.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 A.房地产管理部门
- B.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 C.中国人民银行
- D.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
- A.50
- B.60
- C.70
- D.80
- A.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 B.业主大会
- C.业主委员会
- D.社区居委会
- A.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5%、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10%
- B.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1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
- C.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
- D.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40%
- A.公众参与
- B.民主协商
- C.人性化管理
- D.少数服从多数
- A.10%
- B.15%
- C.20%
- D.25%
- A.80
- B.100
- C.150
- D.200
- A.1
- B.2
- C.3
- D.4
- A.20%
- B.30%
- C.40%
- D.50%
- A.5
- B.7
- C.10
- D.15
- A.权利所有者
- B.社会管理者
- C.社会建设者
- D.最高权力者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B.土地管理部门
-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D.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 A.10
- B.15
- C.20
- D.30
- A.保密
- B.限制
- C.公开
- D.分层次
- A.国家
- B.集体
- C.单位
- D.个人
- A.1/5
- B.1/4
- C.1/3
- D.1/2
- A.60
- B.30
- C.10
- D.1
- A.债务人
- B.抵押权人
- C.债权人
- D.受让人
- A.债权人履行债务的时限
- B.担保的范围
- C.被担保债权的种类
- D.抵押财产的名称
- A.债权人
- B.债务人
- C.出租人
- D.承租人
- A.廉租住房
- B.经济适用房
- C.两限房
- D.已购公房
- A.对承租人拖欠租金的,可以从其住房公积金中直接划扣
- B.对承租人拖欠租金和其他费用的,可以通报其所在单位,从其工资收入中直接划扣
- C.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助
- D.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水平,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考虑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
- A.经出租人同意,承租入可以对房屋进行改善或者增设他物
- B.承租人可以对房屋进行扩建
- C.承租人在租赁期间,对房屋尽妥善保管义务
- D.承租人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者迟延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A
- A.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 B.转移的是房屋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 C.有处分权,没有收益权
- D.有使用权,没有收益权
- A.3
- B.5
- C.10
- D.12
- A.多样性
- B.公开性
- C.集中性
- D.真实性
- A.10
- B.30
- C.60
- D.90
- A.预售
- B.抵押
- C.现售
- D.租赁
- A.在权利受到限制期间,房地产权利人不得转让房地产
- B.在国家依法作出收回土地使用权决定后,原土地使用权人不得再转让土地使用权
- C.共有房地产权利的行使需经半数共有人同意才可转让
- D.在房地产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不得转让
- A.(产权登记面积-合同约定面积)/合同约定面积
- B.(合同约定面积-产权登记面积)/合同约定面积
- C.(产权登记面积-合同约定面积)/合同约定面积
- D.(合同约定面积-产权登记面积)/产权登记面积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1年
- A.2013年5月9日
- B.2014年2月9日
- C.2015年5月9日
- D.2016年2月9日
- A.省
- B.市
- C.县
- D.乡、镇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土地管理部门
-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D.国土资源局
- A.战略性
- B.法定性
- C.指令性
- D.强制性
- A.3
- B.5
- C.10
- D.15
- A.3
- B.5
- C.7
- D.10
- A.20%
- B.25%
- C.30%
- D.35%
- A.23
- B.33
- C.35
- D.53
- A.2
- B.3
- C.5
- D.7
- A.3
- B.7
- C.10
- D.15
- A.强制收买该土地
- B.及时返还被征用人
- C.将土地所有权改变
- D.变为国有土地
- A.约束性
- B.指导性
- C.强制性
- D.战略性
- A.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 B.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后,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利在该土地上建造构筑物
- C.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可以通过房地产租赁方式取得
- D.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的,使用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
- A.第一产业
- B.第二产业
- C.第三产业
- D.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合产业
- 96
-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 )。
- A.《合同法》
- B.《宪法》
- C.《行政法》
- D.《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