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075年6月26日
- B.2075年7月26日
- C.2075年8月29日
- D.2077年5月29日
- A.2744
- B.13720
- C.16464
- D.16500
- A.甲公司
- B.乙公司
- C.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 D.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A.2
- B.3
- C.4
- D.5
- A.如李某取得房屋所有权,张某有优先购买权
- B.如李某取得房屋所有权,张某有优先受偿权
- C.如抵押合同有效,银行有优先受偿权
- D.如抵押合同有效,处置该住房时,从处置该住房所得价款中扣除应缴纳的土地使用费
- A.办理变更登记
- B.办理转移登记
- C.办理注销登记
- D.不予受理
- A.张某
- B.李某
- C.李某贷款银行
- D.M公司
- A.张某与李某之间的协议无效
- B.李某与M公司签订的购房合同无效
- C.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应当为张某、李某核发《房屋共有权证》
- D.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应当为张某核发《房屋他项权利证》
- A.过渡方式
- B.安置地点
- C.过渡期限
- D.补偿金额
- A.李某是l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 B.李某是l6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 C.李某l5周岁、因受赠有巨额财产
- D.李某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 A.货币安置方式
- B.安置房面积和地点
- C.搬迁期限
- D.搬迁过渡方式
- A.根据本市拆迁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货币补偿
- B.根据本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重新建设
- C.若进行货币补偿,由于缺少可比实例,采用成本法评估较为科学
- D.若进行货币补偿,由于缺少可比实例,采用收益法评估较为科学
- A.甲公司在签订了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应向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项目选址意见书
- B.甲公司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前,应先向该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C.甲公司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应向该市规划主管部门申请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D.甲公司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前,应先向该市规划丰管部门申领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在出让合同签订后,再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A.拍卖
- B.招标
- C.划拨
- D.转让
-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E.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17
-
消费者的权利包括( )。
- A.真情知悉权
- B.公平交易权
- C.真实信息告知权
- D.自主选择权
- E.获取赔偿权
- A.受要约人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 B.受要约人的承诺对要约内容做了实质性变更
- C.受要约人承诺到达要约人后,要约人发出撤销要约的通知
- D.要约中规定的承诺期限届满,要约人未收到承诺通知
- E.发出承诺通知前,撤销要约的通知到达受要约人
- A.征收土地使用费
- B.开展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
- C.修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
- D.制定地方性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法规
- E.制定全国性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条例
- A.突出房屋墙面的构件、配件、装饰柱、装饰性的玻璃幕墙、垛、勒脚、台阶、无柱雨棚等
- B.建筑物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 C.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相应出入口,层高在2.20m以上的
- D.独立烟囱、亭、塔、罐、池、地下人防干、支线
- E.有伸缩的房屋,其与室内相通的伸缩缝面积
- A.城镇住房制度
- B.土地所有制
- C.经济体制
- D.房地产生产方式
- E.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 A.围墙
- B.外墙
- C.隔墙
- D.填充墙
- E.幕墙
- A.施工说明
- B.垂直方向的尺寸及标高
- C.墙的定位轴线及其间距
- D.剖切到的各部位的位置、形状及图例
- E.建筑物的外观特征及凹凸变化
- A.契据登记制
- B.契约登记制
- C.产权登记制
- D.契据登记和产权登记结合制
- E.契据登记和契约登记结合制
- A.房地产权属登记由不同登记机关分别登记
- B.房地产权属登记为房地产权利静态登记
- C.房地产权属登记具有公信力
- D.房地产权属登记实行及时登记制度
- E.颁发权利证书
- A.廉租住房用地
- B.酒厂用地
- C.教育、科技用地
- D.文化、体育用地
- E.度假村用地
- A.初始
- B.转移
- C.变更
- D.他项权利
- E.注销
- A.商业用地
- B.旅游用地
- C.娱乐用地
- D.商品住宅用地
- E.廉租住房用地
- A.国家统包
- B.无偿分配
- C.低租金
- D.无限期使用
- E.无偿占有
- A.《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 B.《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 C.《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
- D.《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 E.《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A.动产和不动产是民法上物最重要的分类
- B.可以移动且并不减损其经济价值的物为不动产
- C.货币为特别的动产
- D.一般来说,不动产以占有为公示方法,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 E.动产物权经交付而变动,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则需要经过登记
- A.开发
- B.经营
- C.运输
- D.管理
- E.服务
- A.经济适用住房只售不租制度
- B.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 C.房地产价格申报制度
- D.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
- E.房地产价格评估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 A.房地产开发关系
- B.房地产交易关系
- C.房地产行政管理关系
- D.房地产民事关系
- E.物业管理关系
- A.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 B.诋毁商业信誉行为
- C.虚假宣传行为
- D.混淆行为
- A.土地登记应当发布通告
- B.对符合总登记要求的宗地,由国务院予以公告
- C.公告期满,当事人对土地登记审核结果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登记
- D.土地总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问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 37
-
房地产所有权分为( )。
- A.单独所有
- B.共有
- C.建筑物区分所有
- D.占有
- E.国家所有
- A.《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 B.《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
- C.《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
- D.《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
- A.100
- B.80
- C.60
- D.40
- A.1949~1955
- B.1956~1965
- C.1966~1978年
- D.1978年以后
- A.私立学校用地50年
- B.厂房用地50年
- C.大型超市用地50年
- D.别墅用地70年
- A.3%
- B.3%以上
- C.3%以下
- D.以上都不对
- A.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 B.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
- C.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 D.典型合同和非典型合同
-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土地一级市场
- B.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由国家、单位进行出让
- C.集体土地不经征用不得出让
- D.国有土地使用者只有向国家支付了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才能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
- A.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
- B.基准地价、宗地价格、各类房屋的重置价格
- C.宗地价格、标定地价、各类房屋的基准价格
- D.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各类房屋的市场价格
- A.《土地管理法》
- B.《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C.《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 D.《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
- A.无顶盖的室外楼梯
- B.无柱的雨篷
- C.无顶盖的阳台
- D.房屋之间无上盖的架空通廊
- A.使用面积
- B.共有建筑面积
- C.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 D.分摊的共有使用面积
- A.文本
- B.图纸
- C.说明书
- D.专题研究报告
- A.确定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 B.确定控制开发的区域
- C.确定重大基础设施
- D.确定区域性公共设施的布局
- A.统一体制;国务院
- B.分级编制;各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 C.分级编制;各级城市的人民政府
- D.统一体制;建设部
- A.民用建筑
- B.工业建筑
- C.农业建筑
- D.第三产业建筑
- A.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00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0m以上(包含2.20m)的,计算自然层数
- B.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暗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层面的楼梯间、水箱间不计层数
- C.房屋总层数为房屋地上层数总和
- D.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计入建筑高度
- A.广义的建筑物包括房屋
- B.狭义的建筑物主要指构筑物
- C.作为动词的建筑,是指修建房屋、道路、桥梁等活动
- D.作为名词的建筑,是指修筑房屋道路、桥梁等活动的结果,即建筑物
- A.登记机构
- B.异议登记申请人
- C.登记机构的经办人
- D.登记机构和申请人共同
- A.预告登记仅适用于预售商品房的登记
- B.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目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 C.房屋预告登记只能由双方共同申请
- D.房屋预告登记仅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发放预告登记证明
- A.土地所有权和房屋所有权
- B.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
- C.国有土地范围的
- D.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范围内
- A.1949年以前
- B.1949~1955年
- C.1956~1965年
- D.1966~1978年
- A.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 B.不动产登记,又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 C.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申请登记,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D.不动产登记费按照不动产的面积、体积或者价款的比例收取
- A.统一登记
- B.分期登记
- C.分阶段登记
- D.分地域登记
- A.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
- B.可以改善人民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 C.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可以带动建筑、建材、化工、轻工、电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 D.可以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落后的城市面貌。通过综合开发,避免分散建设的弊端,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
- A.法律
- B.地方性法规
- C.部门规章
- D.政府规章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地方性法规
- D.行政规章
- A.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
- B.土地的形状
- C.组合完成的功能
- D.立体空间
- A.房地产业与建筑业同属于第二产业
- B.现阶段我国实行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
- C.房地产业是房地产开发建设的乙方
- D.房地产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不需要很多的从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