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网络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159)

  • A.NNI
  • B.NRZ
  • C.NAK
  • D.NVT
2

(158)

  • A.Router
  • B.Gateway
  • C.Bridge
  • D.hub
3

(157)

  • A.ADSL
  • B.FTTC
  • C.HFC
  • D.FTTH
5

(156)

  • A.RTP
  • B.RTTP
  • C.FTP
  • D.NNTP
6

(153)

  • A.网络层
  • B.数据链路层
  • C.传输层
  • D.高层
7

(154)

  • A.LAN
  • B.ATM
  • C.DDN
  • D.ISDN
8

(152)

  • A.BECN
  • B.FECN
  • C.DECN
  • D.TECN
9

帧中继网的虚电路建立在()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层
  • C.传输层
  • D.会话层
10

(151)

  • A.X.28
  • B.HDLC
  • C.LAP-D
  • D.LAP-F
11

(149)

  • A.VirtualHost
  • B.VirtualDiretory
  • C.UserHome
  • D.Userdir
12

(148)

  • A.IndexOptions
  • B.DirectoryIndex
  • C.DirectoryDefault
  • D.Indexlgnore
13

(147)

  • A.设定该WWW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账号
  • B.设定系统管理员的电子邮件地址
  • C.指明服务器运行时的用户账号,服务器进程拥有该账号的所有权限
  • D.指定服务器WWW管理界面的URL,包括虚拟目录、监听端口等信息
15

(146)

  • A.WWWroot
  • B.ServerRoot
  • C.ApacheRot
  • D.DocumentRoot
16

(144)

  • A.无请求
  • B.有请求
  • C.无响应
  • D.有响应
17

(143)

  • A.get
  • B.get-next
  • C.set
  • D.trap
18

(142)

  • A.配置管理
  • B.审计管理
  • C.用户管理
  • D.安全管理
20

(141)

  • A.入侵管理
  • B.性能管理
  • C.故障管理
  • D.日志管理
21

(139)

  • A.X1
  • B.X<SUP>2</SUP>
  • C.X1和X<SUP>2</SUP>
  • D.非X1且非X<SUP>2</SUP>
22

(138)

  • A.255.255.255.0
  • B.255.255.250.0
  • C.255.255.248.0
  • D.255.255.240.0
23

(137)

  • A.255.255.255.0
  • B.255.255.250.0
  • C.255.255.248.0
  • D.255.255.240.0
24

(136)

  • A.4
  • B.8
  • C.10
  • D.16
26

(134)

  • A.25%.
  • B.44%.
  • C.50%.
  • D.88%.
27

(133)

  • A.3kHz
  • B.3.4kHz
  • C.64Kbit/s
  • D.128Kbit/s
28

(132)

  • A.A通路
  • B.B通路
  • C.C通路
  • D.D通路
29

(131)

  • A.基本速率
  • B.一次群速率
  • C.光纤能达到的速率
  • D.任意速率
31

(129)

  • A.t>0.25
  • B.t≥0.5
  • C.t≤0.25
  • D.0.25<t<0.5
32

(128)

  • A.t≤0.5
  • B.t>0.5
  • C.t≥1
  • D.0.5<t<1
33

(127)

  • A.处于待发送状态
  • B.相继竞争发送权
  • C.接收到阻塞信号
  • D.有可能继续发送数据
34

(126)

  • A.介质利用率低,但可以有效避免冲突
  • B.介质利用率高,但无法避免冲突
  • C.介质利用率低,且无法避免冲突
  • D.介质利用率高,且可以有效避免冲突
36

(123)

  • A.连续加密
  • B.报文认证
  • C.数字签名
  • D.密钥分发
37

(124)

  • A.伪随机数
  • B.时间标记
  • C.私有密钥
  • D.数字签名
38

(122)

  • A.私有
  • B.加密
  • C.一次性
  • D.会话
39

(121)

  • A.大数难以分解因子
  • B.大数容易分解因子
  • C.容易获得公钥
  • D.私钥容易保密
41

(118)

  • A.SET
  • B.IPsec
  • C.S-HTTP
  • D.SSL
42

(119)

  • A.身份认证
  • B.访问控制
  • C.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
  • D.数据加密
43

(117)

  • A.防窃听技术
  • B.防火墙技术
  • C.防病毒技术
  • D.防拒认技术
44

(116)

  • A.公钥基础设施
  • B.Kerberos鉴别
  • C.通信保密机
  • D.CA认证中心
46

(114)

  • A.优化级
  • B.可重复级
  • C.已定义级
  • D.已管理级
47

(112)

  • A.语义
  • B.差错控制
  • C.协议
  • D.协同控制
48

(113)

  • A.网络各层及层中协议的集合
  • B.网络各层协议及其具体描述
  • C.网络层间接口及其具体描述
  • D.网络各层、层中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
49

(111)

  • A.语义实体
  • B.语法
  • C.服务
  • D.词法
50

(109)

  • A.1.24
  • B.1.33
  • C.1.54
  • D.1.69
52

(107)

  • A.10Kbit/s
  • B.20Kbit/s
  • C.30Kbit/s
  • D.40Kbit/s
53

(108)

  • A.1-(1-10-5)10K
  • B.(1-10-5)10K
  • C.10-5×10K
  • D.(1-10-5)×10K
55

(106)

  • A.6Kbit/s
  • B.12Kbit/s
  • C.18Kbit/s
  • D.24Kbit/s
56

(104)

  • A.(hd/B+P/B)×[L/(P-H)]
  • B.(hD+P/B)×[L/(P-H)]
  • C.[(h-1)d/B+hD+P/B]×[L/(P-H)]
  • D.[(h-1)d/B+hD+P/B]×[L/P]
57

(102)

  • A.hD+L/B
  • B.S+hD+L/P
  • C.S+hD+L/B
  • D.S+L/B
58

(103)

  • A.S+(hd/B+P/B)×|L/(P-H)|
  • B.S+(hD+P/B)×[L/(P-H)]
  • C.S+[(h,-1)D+P/B]×[L/(P-H)]
  • D.S+[(h-1)d/B+hD+P/B]X×{L/(P-H)}
59

(101)

  • A.增大延迟
  • B.不能实现链路共享
  • C.不能实现速率转换
  • D.不能满足实时应用要求
60

(99)

  • A.GPC
  • B.VPI
  • C.CLP
  • D.PT
62

(97)

  • A.TDM
  • B.FDM
  • C.WDM
  • D.ATDM
63

(98)

  • A.VPI、VCI都不变
  • B.VPI、VCI根据需要变化
  • C.VPI不变、VCI根据需要变化
  • D.VCI不变、VPI根据需要变化
64

(96)

  • A.整个信元
  • B.信元头
  • C.信元载荷(用户数据)
  • D.信元的地址域
66

(94)

  • A.d
  • B.d+1
  • C.d-1
  • D.2d+1
67

(92)

  • A.自动纠错
  • B.报告上层协议
  • C.自动请求重发
  • D.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68

(93)

  • A.100
  • B.1010
  • C.111
  • D.1111
69

(91)

  • A.2
  • B.4
  • C.16
  • D.32
71

(89)

  • A.connect
  • B.control
  • C.configure
  • D.confirm
72

(88)

  • A.通过微机的串口连接交换机的控制台端口
  • B.通过Telnet程序远程访问交换机
  • C.通过浏览器访问指定IP地址的交换机
  • D.通过运行SNMP协议的网管软件访问交换机
74

(86)

  • A.netstat-s
  • B.netstat-o
  • C.netstat-a
  • D.netstat-r
75

(85)

  • A.ping127.0.0.0
  • B.ping127.0.0.1
  • C.ping127.0.1.1
  • D.ping127.1.1.1
77

(82)

  • A.帧中继交换通道
  • B.ATM交换通道
  • C.X.25交换通道
  • D.IPX交换通道
78

(83)

  • A.源和目标IP地址、MAC地址
  • B.源IP地址、ATM VPI/VCI
  • C.目标IP地址、TCP/UDP端口号
  • D.源和目标IP地址、TCP/UDP端口号
80

(80)

  • A.56Kbit/s
  • B.64Kbit/s
  • C.128Kbit/s
  • D.512Kbit/s
81

(79)

  • A.时分多路
  • B.空分多路
  • C.波分多路
  • D.频分多路
83

(77)

  • A.RC4
  • B.CMP
  • C.CHAP
  • D.EAP
85

(75)

  • A.3
  • B.5
  • C.6
  • D.9
88

(73)

  • A.18
  • B.25
  • C.30
  • D.32
89

(71)

  • A.ATM适配层
  • B.ATM层
  • C.AAL层
  • D.物理层
90

(69)

  • A.专用工具
  • B.跳线
  • C.连接模块
  • D.控制器
93

(67)

  • A.备用态
  • B.等待态
  • C.终上态
  • D.核心态
94

在Windows NT中,采用两级页表的原因是(16);当中断和异常发生并被系统捕捉后,系统将执行线程从用户态转换到(17)。

  • A.提高访问主存的速度
  • B.减少页表表目数
  • C.降低缺页率
  • D.减少在地址变换时访问主存的次数
96

(65)

  • A.12.95%.
  • B.42.86%.
  • C.57.14%.
  • D.87.05%.
97

(63)

  • A.2500
  • B.5000
  • C.7500
  • D.3333
100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有多种方法,在关于各种性能评价方法的描述中,说法有误的是(64)。

  • A.用MIPS来比较体系结构不同的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 B.CPT方法计算的是每秒百万次理论运算(MTOPS),因而叫做综合理论性能
  • C.吉布森(Gibson)混合比例计算法会受到cache命中率和流水线效率的影响而出现测量偏差
  • D.数据处理速率(PDR)方法测量的是指令执行的平均时间,它可以全面反映网络操作系统的性能指标
102

Linux系统中在下列(62)文件中指定了网络路由信息。

  • A./etc/network
  • B./etc/resolv.conf
  • C./etc/host.conf
  • D./etc/hosts
103

在域名服务器中,下列(61)负责非本地域名的地址查询。

  • A.主域名服务器
  • B.辅域名服务器
  • C.缓存域名服务器
  • D.转发域名服务器
104

下面关于路由器物理端口的描述中,正确的是(60)。

  • A.路由器中串口与以太口的IP地址必须在同一网段
  • B.路由器的以太口之间必须是点对点连接的
  • C.路由器中串口与以太口必须是成对的
  • D.路由器的串口之间通常是点对点连接的
105

以下关于数字签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58)。

  • A.能够对报文发送者的身份进行认证
  • B.能够检测出网络中假冒用户发送的报文
  • C.能够检测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窜改
  • D.能够检测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加密
106

下面关于以太网交换机部署方式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59)。

  • A.多个交换机矩阵堆叠后可当成一个交换机使用和管理
  • B.把各个交换机连接到高速交换中心形成菊花链堆叠的高速连接模式
  • C.不同品牌的交换机也能够使用级联模式连接
  • D.如果通过专用端口对交换机进行级联,则要使用直连双绞线
107

在进行消息认证时,经常利用安全单向散列函数产生消息摘要。安全单向散列函数不需要具有(57)特性。

  • A.不同输入产生相同输出
  • B.根据输出可以确定输入消息
  • C.提供随机性或者伪随机性
  • D.获取输出的时间非常短
108

以下关于防火墙技术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56)。

  • A.防火墙可以对请求服务的用户进行控制
  • B.防火墙可以对用户如何使用特定服务进行控制
  • C.防火墙可以对网络攻击进行反向追踪
  • D.防火墙可以对网络服务类型进行控制
117

以下网络地址中属于Private Address的是(47)。

  • A.172.15.22.5
  • B.118.168.22.5
  • C.172.16.22.5
  • D.192.158.22.5
118

以下关于Windows网络操作命令使用错误的是(45)。

  • A.tracert www.ceiaec.org
  • B.nslookup www.ceiaec.org
  • C.ping www.ceiaec.org
  • D.arp www.ceiaec.org
119

借用一个C类IP地址的3位主机号部分划分子网,那么子网掩码应该是(46)。

  • A.255.255.255.192
  • B.255.255.255.224
  • C.255.255.255.240
  • D.255.255.255.252
120

基于IP地址来记录主机对之间通信情况的RMON功能组是(44)。

  • A.主机组
  • B.最高N台主机组
  • C.网络层主机组
  • D.网络层矩阵组
123

路由器R1的拓扑连接和地址分配如图1-9所示,如果在R1上安装OSPF协议,运行下列命令:router ospf 200,则配置E0和E1端口的命令分别是(40)。

  • A.network 10.1.1.0 255.255.255.0 area 0 network 192.168.1.0 255.255.255.0 area 1
  • B.network 10.1.1.1 255.255.255.0 area 0 network 192.168.1.1 255.255.255.0 area 1
  • C.network 10.1.1.255 0.0.0.8 area 0 network 192.168.1.255 0.0.0.8 area 1
  • D.network 10.1.1.0 0.0.0.255 area 0.0.0.0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1
124

SNMPv2定义的Gauge32的特性是(41)。

  • A.单增归零
  • B.可增减归零
  • C.单增不归零
  • D.可增减不归零
125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是IETF提出的第三层交换标准,下面有关MPLS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39)。

  • A.传送带有MPLS标记的分组之前先要建立对应的网络连接
  • B.MPLS标记具有局部性,一个标记只能在一定的传输域中有效
  • C.MPLS支持各种网络层协议,带有MPLS标记的分组通常封装在PPP帧中传送
  • D.路由器可以根据转发目标把多个IP流聚合在—起,组成一个转发等价类(FEC)
126

如图1-8所示的WAN的网络拓扑图,要使图中计算机能访问到该FTP服务器,在路由器R1中配置路由表的命令是(38)。

  • A.R1(config)#ip host R2 202.116.45.110
  • B.R1(config)#ip network 202.16.7.0 255.255.255.0
  • C.R1(config)#ip host R2 202.116.45.0 255.255.255.0
  • D.R1(config)#ip route 201.16.7.0 255.255.255.0 202.116.45.110
127

以下的访问控制列表中,(37)语句用于禁止所有Telnet访问子网192.168.10.0/24。

  • A.access-list 15 deny telnet any 192.168.10.0 0.0.0.255 eq 23
  • B.access-listl 15 deny udp any 192.168.10.0 eq telnet
  • C.access-list 1 15 deny tcp any 192.168.10.0 0.0.0.255 eq 23
  • D.access-list 15 deny udp any 192.168.10.0 255.255.255.0 eq 23
131

下列关于各种非屏蔽双绞线(UTP)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30)。

  • A.超5类双绞线的带宽可以达到100MHz
  • B.5类双绞线的特性阻抗为100Ω
  • C.6类、7类双绞线的连接方式与目前的RJ-45接头相兼容
  • D.6类双绞线的带宽可以达到200MHz
134

以太网的最小帧长是根据(28)来设定的。

  • A.网络中检测冲突的最长时间
  • B.网络中传送的最小信息单位
  • C.网络中发生冲突的最短时间
  • D.物理层可以区分的信息长度
138

以下关于TCP/IP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24)。

  • A.ICMP协议用于控制数据报传送中的差错情况
  • B.RIP协议根据交换的路由信息动态生成路由表
  • C.FTP协议在客户/服务器之间建立起两条连接
  • D.RARP协议根据IP地址查询对应的MAC地址
139

IEEE802.11标准使用的传输技术主要有(23)。

  • A.红外线、跳频扩频与蓝牙
  • B.红外线、跳频扩频与直接序列扩频
  • C.跳频扩频、直接序列扩频与蓝牙
  • D.红外线、直接序列扩频与蓝牙
140

下面关于IPv6协议优点的描述中,准确的是(22)。

  • A.IPv6协议支持光纤通信
  • B.IPv6协议支持通过卫星链路的Internet连接
  • C.IPv6协议具有128地址空间,允许全局IP地址出现重复
  • D.IPv6协议彻底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
142

以下关于3种不同编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20)。

  • A.采用NRZ编码不利于收发双方保持同步
  • B.采用NRZ编码,数据传输速率与波特率相同
  • C.采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数据传输速率是波特率的两倍
  • D.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比特中间的跳变既作为时钟信号,又作为数据信号
143

TCP和UDP具有多路复用功能。与此相关的协议头字段是(18)。

  • A.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 B.目的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
  • C.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
  • D.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148

于2007年2月1日之前实施的国家信息安全标准是(13)。

  • A.《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
  • B.《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时间戳规范》
  • C.《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
  • D.《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PKI组件最小互操作规范》
151

在如图1-4所示的进程状态转换图中,序号①、②、③的位置应分别填入(11)。

  • A.运行态、等待态、就绪态
  • B.等待态、就绪态、运行态
  • C.就绪态、等待态、运行态
  • D.就绪态、运行态、等待态
159

以下寻址方式中,取得操作数速度最慢的是(1)。

  • A.基址寻址
  • B.存储器间接寻址
  • C.相对寻址
  • D.寄存器间接寻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