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小学班主任2008年10月真题及答案解析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0

确定和设计班会主题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 A.教育性原则
  • B.针对性原则
  • C.发展性原则
  • D.学生主体原则
  • E.创造性原则
21

下列人物中,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榜样的是()。

  • A.革命领袖
  • B.英雄模范人物
  • C.教师
  • D.同龄伙伴
  • E.后进生
22

班主任所面对的基本关系有()。

  • A.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 B.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 C.与校长的关系
  • D.与教导主任的关系
  • E.与学生的关系
23

班级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 A.班级基本情况
  • B.管理目标
  • C.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 D.实施计划的检查
  • E.实施计划的评估
24

下列说法中,主要反映了班级的作用的是()。

  • A.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教育单位
  • B.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 C.班级是社会的投影
  • D.班级是陶冶学生的熔炉
  • E.班级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课堂
25

从评价内容上来看,班主任工作评价应做到()。

  • A.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 B.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 C.单项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 D.要定量反映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26

下面对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从整个小学期来看,小学生的身高与体重处于急速上升时期
  • B.女生从12—13岁,男生从10—11岁进入发育高峰期
  • C.儿童与成人相比,骨骼中有机物较少,无机物较多
  • D.小学儿童视觉在整个感知觉中占据主导地位
  • E.小学儿童在9—11岁时能比较概括地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27

在班主任工作评价的组织实施中,评价的前提是()。

  • A.确定标准
  • B.收集资料
  • C.组织动员
  • D.分析判断
30

适用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的个别谈话方式是()。

  • A.渐进式谈话
  • B.循异式谈话
  • C.点拨式谈话
  • D.谈心式谈话
31

不属于班级偶发事件的显著特征的是()。

  • A.偶然性
  • B.危害性
  • C.突发性
  • D.爆炸性
32

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的目的主要在于()。

  • A.锻炼身体
  • B.增长知识
  • C.教育学生
  • D.培养劳动习惯
34

利用教育实践过程中围绕具有突出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而设计的主题是()。

  • A.问题性主题
  • B.模拟性主题
  • C.知识性主题
  • D.即兴性主题
36

班级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班级管理的()。

  • A.计划
  • B.实施
  • C.检查
  • D.总结
40

班级的“动态陶冶”作用是指班集体的()。

  • A.教师
  • B.环境和氛围
  • C.伙伴
  • D.多种多样的活动
41

小学低年级儿童主要以 作为自己情感体验的依据。()。

  • A.社会反应
  • B.道德行为规范
  • C.内化的具体道德观念
  • D.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
44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最早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
  • B.福州船政学堂
  • C.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 D.天津中西学堂
45

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

  • A.教育科研
  • B.班级常规管理
  • C.教学
  • D.班集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