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教学目的
- 9
-
变序阅读
- 10
-
教材
- A.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B.应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C.要自觉进行思想教育
- D.在听说读写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 E.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 A.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 B.对教材的理解是否正确
- C.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
- D.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正确的教学思想
- E.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艺术如何
- A.自觉能动性
- B.阶段性
- C.生活实践
- D.启发式教学
- E.联系、发展
- 20
-
说话能力构成要素包括()
- A.组织语言能力
- B.应变能力
- C.表情达意能力
- D.辨析能力
- E.记忆能力
- A.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目标
- B.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
- C.一般发展目标
- D.身体和健康方面的目标
- E.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
- A.文法
- B.读法
- C.书法
- D.作法
- E.练习语言
- A.实践性
- B.综合性
- C.工具性
- D.思想性
- E.情感性
- A.以字的笔画繁简顺序排列
- B.以语句深浅排列
- C.儿童常见的编在前
- D.按学科的逻辑排列
- E.以心理式为之进行编排
- A.理解词语
- B.理解句子
- C.理解自然段
- D.理解篇章
- E.理解创作方法
- A.重述训练
- B.听辨训练
- C.评价训练
- D.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 E.写作
- A.阅读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 B.从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
- C.阅读的目标是促进写作
- D.阅读可以扩大学生对作文的理解
- E.阅读能力可以迁移到写作上
- A.要符合各个年段、年级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 B.结合课文
- C.教师的习惯
- D.学生的特点
- E.考试的要求
- A.形
- B.音
- C.义
- D.词汇
- E.造字法
- A.学习苏联经验
- B.学习美国六三三学制
- C.吸收汉语、文学教学改革的精神
- D.注意吸收日语
- E.重视语文“双基”训练
- 31
-
识字能力的结构包括()
- A.掌握字的形、音、义
- B.理解字的发展
- C.学会造字方法
- D.使用普通话
- E.具有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
- 32
-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
- A.很好地考试
- B.成为一个作家
- C.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 D.促进阅读教学
- 33
-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 A.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 B.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 C.一定的阅读能力
- D.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 34
-
小学阅读教学的客体是()
- A.学生
- B.教师
- C.考试
- D.教材
- A.哲学著作
- B.思想史
- C.法律著作
- D.识字课本
- 36
-
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是()
- A.阅读
- B.作文
- C.日常生活
- D.写字
- A.《新语文读本》
- B.《三字经》
- C.《千字经》
- D.《最新国文教科书》
- A.杜威
- B.斯宾塞
- C.夸美纽斯
- D.卢梭
- A.1963年
- B.1991年
- C.1987年
- D.1978年
- A.壬寅学制
- B.壬戌学制
- C.壬子癸卯学制
- D.癸卯学制
- A.听说读写宜并重
- B.注重听说
- C.加强读写
- D.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 A.1978年
- B.1980年
- C.1956年
- D.1985年
- A.“地盘”领域
- B.“发展”领域
- C.“完善”领域
- D.“完成”领域
- A.观察力
- B.想像力
- C.注意力
- D.思维力
- A.基本原则
- B.指导思想
- C.主要特征
- D.主要内容
- A.思维
- B.注意
- C.想像
- D.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