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考前练习全真模拟试题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0

VIS标志设计必须满足的要求有()

  • A.系统化
  • B.规格化
  • C.规范化
  • D.标准化
  • E.形象化
11

新闻稿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在于()

  • A.便于读者迅速获得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 B.便于节省读者时间
  • C.便于编辑修改,保留重要信息
  • D.节省报纸版面
  • E.易于被编辑接受
12

流言内容变化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 A.产生
  • B.—般化
  • C.强调
  • D.同化
  • E.扩散
13

通才式公共关系人才的定位是()

  • A.懂管理
  • B.善沟通
  • C.会策划
  • D.会编辑
  • E.善传播
14

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将公众划分为()

  • A.受欢迎的公众
  • B.不受欢迎的公众
  • C.被追求的公众
  • D.顺意公众
  • E.非顺意公众
15

流行的特点是()

  • A.快速性
  • B.时效性
  • C.两极性
  • D.周期性
  • E.新奇性
16

C计划开发的作业程序大体上可分为()

  • A.组织实态调查阶段
  • B.组织选择研究阶段
  • C.设计开发阶段
  • D.实施管理阶段
  • E.评估效果阶段
17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高级需要是指()

  • A.生理的需要
  • B.安全的需要
  • C.社交的需要
  • D.尊重的需要
  •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8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低级需要包括()

  • A.生理的需要
  • B.安全的需要
  • C.社交的需要
  • D.尊重的需要
  •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0

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公共关系意识包括()

  • A.形象意识
  • B.服务意识
  • C.互惠意识
  • D.沟通意识
  • E.创新意识
21

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
  • B.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 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
  • D.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
22

组织形象管理调查的第三个环节是()

  • A.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 B.组织自我形象分析
  • C.组织形象差距分析
  • D.组织要素构成分析
23

被周围的人所信赖而起着舆论指导作用的人是()

  • A.先驱者
  • B.早期采用者
  • C.前期追随者
  • D.后期追随者
24

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这是指()

  • A.态度的社会性
  • B.态度的针对
  • C.态度的协调性
  • D.态度的两极性
26

能全面的、整体的展现组织形象的是()

  • A.组织的产品形象
  • B.组织的人员形象
  • C.组织的环境形象
  • D.组织的管理形象
27

下列流行现象的是()

  • A.“一窝蜂”
  • B.流言
  • C.时髦
  • D.时狂
28

酒店宾客关系中的贵宾属于()

  • A.首要公众
  • B.目标公众
  • C.边缘公众
  • D.个体公众
29

以组织需要划定目标公众主要强调的是()

  • A.关联性
  • B.重要性
  • C.可行性
  • D.影响度
31

较为稳定的、安全的组织形象管理状态是()

  • 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 B.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 C.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 D.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32

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是()

  • A.人员形象的内涵
  • B.人员形象的外显
  • C.文化形象的内涵
  • D.文化形象的外显
33

防止危机发生期间谣言传播、流言肆虐的最为有效的方式是()

  • A.及时有效地回应
  • B.信息公开
  • C.战略预防
  • D.主动出击
34

在倒金字塔的新闻稿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 A.新闻事实部分
  • B.新闻背景材料
  • C.新闻五要素
  • D.导语部分
35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就是()

  • A.危机预防管理
  • B.危机传播管理
  • C.危机控制管理
  • D.危机恢复管理
36

在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结构中,其核心要素是()

  • A.公共关系职业心理
  • B.公共关系意识
  • C.公共关系专业知识
  • D.公共关系能力
37

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 A.安全的需要
  • B.社交的需要
  • C.尊重的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38

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公众可划分为()

  • A.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
  • B.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
  • C.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 D.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