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取值可以小于-1
- B.等于1表示完全相关
- C.等于0表示完全不相关
- D.绝对值为0.7~1.0表示高度相关
- E.相关系数是表明变量间关系密切程度和方向的量数
- A.打断对方谈话
- B.告诉被访者“你跑题了”
- C.采取归纳法
- D.采用提要法
- E.以动作转换话题
- 10
-
小组访谈法的优点有()
- A.了解情况快,效率高
- B.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
- C.有利于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
- D.有利于把认识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起来
- E.保密性好
- A.局内观察
- B.实地观察
- C.参与观察
- D.非参与观察
- E.直接观察
- 12
-
测量过程的步骤包括()
- A.建立指数和最表
- B.评估测量指标
- C.概念化
- D.操作化
- E.资料收集
- A.内容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
- B.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
- C.了解现状的问题放在前面
- D.开放式问题放在前面
- E.容易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 A.能比较精确的估算抽样误差
- B.可以对全体对象的情况进行推论
- C.研究者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
- D.按照随机原则选取对象
- E.是实现样本推断总体的最佳方法
- A.抽样精度
- B.总体规模
- C.总体异质性程度
- D.研究偏好
- E.专家判断
- 16
-
研究报告的骨架是()
- A.主题
- B.材料
- C.提纲
- D.摘要
- A.纵向研究能够了解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
- B.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 C.纵向研究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 D.纵向研究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
- E.人口普查是纵向研究
- A.定性研究不需要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
- B.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场所
- C.研究者与被研究者进行长期性的深度接触
- D.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获得有关定性资料
- E.不需要在正式收集资料前设计假设性的理论模型
- A.真实性原则
- B.标准性原则
- C.准确性原则
- D.完整性原则
- 20
-
下列属于集中量数的是()
- A.异众比率
- B.四分位差
- C.标准差
- D.中位数
- A.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 B.霍桑实验
- C.“啤酒偷窃案”实验
- D.罗森塔尔“学术成就预测”实验
- A.二手资料分析
- B.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 C.历史文献分析
- D.内容分析
- A.非介入性
- B.无反应性
- C.费用较低
- D.控制性强
- A.有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
- B.起源于自然科学
- C.通过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
- D.可以验证假设,达到构建理论的目的
- A.忠告
- B.犯罪倾向
- C.年龄
- D.家庭经济状况
- A.观察前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
- B.有系统的观察设计
- C.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
- D.观察研究的结果不能量化
- A.观察者偏见
- B.被观察者效应
- C.观察内容的选择
- D.操作化的方式
- A.面对面直接交谈
- B.借助于电话等通信手段进行的远距离交谈
- C.通过翻译而进行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交谈
- D.通过信件进行的交谈
- A.一题两问
- B.使用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提问
- C.暗示和诱导
- D.使用否定形式提问
- A.矩阵式
- B.关联式
- C.表格式
- D.多项选择式
- A.内容效度
- B.表面效度
- C.再测效度
- D.复本效度
- A.尽可能挑选内容效度较高的指标
- B.与其他所有指标都不相关的指标可以保留
- C.有很强相关关系的两个指标可以都保留下来
- D.指标“受教育年限”和指标“获得学位证书等级”只需要保留其中一个
- A.简单随机抽样
- B.系统抽样
- C.分层抽样
- D.多阶段整群抽样
- A.(4)(3)(2)(1)
- B.(1)(2)(4)(3)
- C.(4)(3)(1)(2)
- D.(2)(1)(3)(4)
- A.可以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被访者
- B.可用已有数据的平均值代替缺失值
- C.可用随机方法给缺失值赋值
- D.缺失值占比很大时可删除缺失值
- 36
-
理论建构的目标是()
- A.形成理论假设
- B.建构理论模型
- C.获得理论结论
- D.理论检验
- A.总体异质性程度相同,样本规模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 B.样本规模相同,总体异质性程度越高,抽样误差越小
- C.参数值与统计值之间的差异就是抽样误差
- D.抽样中因违反抽样规则产生误差属于抽样误差
- A.经验归纳原则
- B.演绎推理原则
- C.统计性原则
- D.抽样-推论原则
- A.男
- B.女
- C.20岁
- D.年龄
- 40
-
选题的主观标准是()
- A.题目的重要性
- B.题目的新颖性
- C.题目的可行性
- D.题目要适合研究者
- A.趋势研究
- B.同期群研究
- C.同组研究
- D.横向研究
- 42
-
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 A.人文主义
- B.实证主义
- C.自然主义
- D.唯心主义
- A.探索性研究
- B.描述性研究
- C.解释性研究
- D.拓展性研究
- A.简单还原
- B.以偏概全
- C.方法错误
- D.单位错误
- A.研究方法的不同
- B.研究主体的不同
- C.研究对象的不同
- D.研究目标的不同
- A.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 B.社会研究的被调查者
- C.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 D.社会研究项目的资助者
- A.社会研究对象是一个单个的概念
- B.社会研究的对象就是研究内容
- C.组成集合概念的分子是可以同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类的
- D.对于类别概念的事物,不可以用其全部或多数成员的特征去推论整个类别群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