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职业康复
 - B.生活行为康复
 - C.医疗康复
 - D.心理社会康复
 - E.躯体康复
 
- A.精神分析及精神动力学治疗
 - B.行为治疗
 - C.认知治疗
 - D.支持性心理治疗
 - E.人际性心理治疗
 
- 30
 - 
									
应激的情绪反应有( )
 
- A.焦虑
 - B.恐惧
 - C.抑郁
 - D.愤怒
 - E.易激惹
 
- A.幻听
 - B.幻视
 - C.幻嗅
 - D.幻味
 - E.幻触
 
- A.自杀死亡
 - B.自杀未遂
 - C.准自杀
 - D.自杀观念
 - E.自杀向往
 
- A.否认
 - B.压抑
 - C.反向
 - D.退化
 - E.转移
 
- A.敏感多疑、不信任他人
 - B.过高评价自己、自命不凡
 - C.被动退缩、独来独往
 - D.敌意强烈、常有报复之心
 - E.情感不稳、易激惹
 
- A.社会经济因素
 - B.国家政策因素
 - C.文化教育因素
 - D.获得保健性设施
 - E.个人修养
 
- A.有同样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团体
 - B.同班的同学集体进行
 - C.按性别进行团体教育
 - D.根据地域进行团体教育
 
- A.催吐
 - B.洗胃
 - C.导泻
 - D.大量补液
 - E.应用相应解毒药
 
- 38
 -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 )
 
- A.心胸豁达、乐观
 - B.劳逸结合、坚持锻练
 - C.生活规律、善用闲暇
 - D.营养得当
 - E.家庭和谐
 
- A.真实原则
 - B.通俗原则
 - C.客观原则
 - D.应用原则
 
- A.指导伤残者发展健全人格
 - B.进行躯体治疗
 - C.指导身体康复训练
 - D.寻求社会经济支持
 
- A.由政府牵头,卫生民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参加。
 - B.以地区精神病院为中心。
 - C.由各级基层医务人员家庭社区组织共同关心和参与的群防群治组织管理网络。
 - D.不需要有专职、专业的机构、队伍和人员。
 
- A.1次/周50分钟/次
 - B.1次/周90分钟/饮
 - C.3次/周50分钟/次
 - D.3次/周90分钟/次
 
- A.服毒
 - B.卧轨
 - C.高处跃下
 - D.溺水
 
- A.近记忆障碍
 - B.远记忆障碍
 - C.尿便失禁
 - D.计算力下降
 
- A.割腕
 - B.自焚
 - C.服有机磷农药
 - D.卧轨
 
- A.问题的针对性
 - B.治疗的计划性
 - C.手段的综合性
 - D.方法的灵活性
 
- A.自由联想
 - B.解释
 - C.阻抗的分析与解释
 - D.移情
 
- A.过分警惕,抱有敌意
 - B.不主动与人交往,缺少朋友
 - C.经常说谎,欺侮弱小
 - D.情感不稳,易激惹行
 
- A.人睡困难
 - B.早醒
 - C.做恶梦
 - D.易惊醒
 
- A.幻听
 - B.幻视
 - C.幻味
 - D.幻嗅
 
- A.分娩后3天
 - B.分娩后7天
 - C.分娩后10天
 - D.分娩后14天
 
- A.50%
 - B.60%
 - C.70%
 - D.80%
 
- A.轻度保存完好
 - B.中度能自行完成复杂家务
 - C.重度在家人帮助下可完成家务
 - D.极重度活动不能自理
 
- A.1-3月
 - B.3-6月
 - C.6-12月
 - D.12-15月
 
- A.纳曲酮可改善注意力不集中
 - B.碳酸锂可改善攻击自伤行为
 - C.苯丙胺可改善刻板行为
 - D.氯丙嗪可改善强迫行为
 
- A.视觉
 - B.听觉
 - C.触觉
 - D.嗅觉
 
- A.社会适应障碍
 - B.经济保障障碍
 - C.躯体运动障碍
 - D.角色转变障碍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