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第一次产业革命为该阶段的国际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
- B.第二次产业革命为该阶段的国际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
- C.蒸汽技术在火车轮船上的运用缩短了国家间的距离,国际分工和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
- D.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产生了
- E.欧美、日本和澳大利亚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并通过贸易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世界范围扩展
- A.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 B.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 C.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日益为大宗商品所替代
- D.欧洲殖民国家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主要依靠暴力手段
- E.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分工占据主导地位
- A.部长会议
- B.总理事会
- C.秘书处
- D.贸易政策审议机构
- A.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协议
- B.农产品协议
- C.服务贸易总协定
- D.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
- 9
-
21. 支付协定
- A.是外汇管制的产物
- B.是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产物
- C.缔约国一方所拥有的债权可以用来抵偿对第三国的债务
- D.是目前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协定
- A.世界贸易组织供应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供应
- C.商品综合方案理事会供应
- D.欧洲联盟供应
- A.建立国际储存的共同基金
- B.促进制成品的加工和出口多样化
- C.建立多种商品的缓冲存货
- D.扩大商品贸易的补偿性资金供应
- A.2/3
- B.3/5
- C.3/1
- D.1/2
- A.狄龙回合
- B.东京回合
- C.乌拉圭回合
- D.西雅图回合
- A.外国产品所应交纳的国内税捐
- B.船舶在港口的待遇
- C.商标注册、著作权保护
- D.沿海航行权
- A.1999年4月15日
- B.1999年11月15日
- C.2000年2月1日
- D.2000年5月1日
- A.商标注册权
- B.沿海航行权
- C.土地购买权
- D.领海捕鱼权
- A.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 B.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 C.“美洲式”最惠国待遇
- D.“亚洲式”最惠国待遇
- A.最惠国待遇条款
- B.普惠制条款
- C.选择性保障条款
- D.授权条款
- A.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 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 C.世界垄断价格
- D.国际商品协定价格
- A.贸易议定
- B.通商航海条约
- C.支付协定
- D.国际商品协定
- A.符物、棉花、食糖、油料
- B.毛皮、原毛、茶叶、烟草
- C.黄麻、橡胶、木材、牲畜
- D.可可、咖啡、茶叶、有色金属
- A.出口企业→国外顾客
- B.出口企业→出口商→进口商→同外顾客
- C.出口企业→出口商→中间商→进口商→批发商→国外顾客
- D.出口商→进口商→国外顾客
- A.拍卖中心
- B.商品交易所
- C.国际博览会
- D.国际贸易中心
- A.亚当.斯密
- B.大卫.李嘉图
- C.俄林
- D.罗伯特逊
- A.垂直型
- B.交叉型
- C.水平型
- D.混合型
- A.垄断价格
- B.协定价格
- C.内部价
- D.转移价格
- A.自然条件
- B.市场规模
- C.劳动规模
- D.国际生产关系
-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 B.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 C.调拨价格
- D.垄断价格
- A.上层建筑
- B.资本流动
- C.自然条件
- D.社会生产力
- A.谷物
- B.原油
- C.有色金属
- D.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