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甲公司,新华公司持有其70%表决权股份
- B.乙公司,新华公司持有其20%表决权股份且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
- C.丙公司,由新华公司和另一无关联关系的公司分别持有其50%表决权股份
- D.丁公司,新华公司持有其40%表决权股份且能够任命丁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
- E.戊公司,新华公司持有其35%表决权股份且受托管理其他投资者在戊公司20%的表决权股份
- A.租赁资产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 B.租赁期5年,租赁资产使用年限为7年,己使用1年
- C.租赁期2年,租赁资产使用年限为10年,己使用8年
- D.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120万元,租赁资产公允价值200万元
- E.租赁期届满,承租人有以1万元价格购买公允价值为50万元租赁资产的选择权
- A.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B.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 C.企业所得税核算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D.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E.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A.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 B.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 C.利润表中的收入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
- D.利润表中的费用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
- E.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作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内容列示
- A.宝钢股份与武钢股份的合并
- B.第一百货与华联商厦的合并
- C.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
- D.优拜共享单车与永久自行车制造企业的合并
- E.伦敦证券交易所与德意志证券交易所的合并
- A.甲公司董事长妻子控制的乙公司
- B.甲公司通过其子公司间接控制的丙公司
- C.对甲公司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丁公司
- D.与甲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营企业的合营方戊公司
- A.“清算损益”
- B.“营业外支出”
- C.“资产减值损失”
- D.“待处理财产损溢”
- 16
-
清算会计的会计主体是
- A.董事会
- B.监事会
- C.破产管理人
- D.被清算企业
- A.重大事件公告
- B.年度财务报告
- C.季度财务报告
- D.半年度财务报告
- A.120万元
- B.180万元
- C.200万元
- D.220万元
- A.递延所得税资产要求折现
- B.递延所得税负偾不要求折现
- C.递延所得税资产以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 D.递延所得税负债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 A.直线法
- B.实际利率法
- C.年数总和法
- D.双倍余额递减法
- A.100万元
- B.500万元
- C.550万元
- D.570万元
- A.库存商品
- B.预付账款
- C.应收账款
- D.投资性房地产
- A.营业成本
- B.菅业收入
- C.投资收益
- D.未分配利润——年初
- A.增加管理费用
- B.冲减管理费用
- C.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 D.增加资产减值损失
- A.子公司向母公司分派现金股利
- B.子公司向少数股东分派现金股利
- C.母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 D.母公司以银行存款通过证券市场购买子公司发行的股票
- A.母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 B.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 C.母公司的年初未分配利润
- D.子公司的年初未分配利润
- A.被投资方的性质
- B.被投资方的经营规模
- C.被投资方是否资不抵债
- D.投资方持有被投资方的表决权
- A.商誉
- B.资本公积
- C.无形资产
- D.其他综合收益
- A.资产、负债均按原账面价值入账
- B.资产按评估价值入账,负债按公允价值入账
- C.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负债按评估价值入账
- D.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负债按原账面价值入账
- A.企业合并必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 B.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是吸收合并
- C.控股合并的结果是形成母子公司关系
- D.企业合并过程中至少有一个企业会丧失其独立法人资格
- A.时态法
- B.现行汇率法
- C.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 D.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
- A.交易日的汇率
- B.当期期初汇率
- C.结算日的汇率
- D.当期期率
- 33
-
直接标价法的特点是
- A.外币数额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
- B.本国货币数额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
- C.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高低无关
- D.本国货币币值大小与汇率高低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