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清偿债务
- B.成立清算组
- C.分配剩余资产
- D.清查债务、财产和债权
- E.编制清算报告和办理企业注销手续
- A.货币性项目购买力损益并不代表可以分配的收益
- B.不同报表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相关性不尽相同
- C.忽略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同一企业不同资产的影响
- D.解决了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不同性质报表项目的影响
- E.以等值货币计量增加了企业不同时期有关会计数据的可比性
- A.等值货币
- B.现时成本
- C.经济收益
- D.历史成本
- E.购买力损益
- A.商誉
- B.投资收益
- C.少数股东权益
- D.长期股权投资
- E.提取盈余公积
- A.外汇期货
- B.利率期货
- C.商品期货
- D.股票期货
- E.股票指数期货
- A.甲公司
- B.乙公司
- C.丙公司
- D.丁公司
- E.戊公司
- A.或有租金
- B.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 C.租赁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 D.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 E.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 A.实体观
- B.一体观
- C.企业观
- D.独立观
- E.母公司观
- A.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 B.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 C.预收账款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 D.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 E.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 A.会计主体假设
- B.持续经营假设
- C.会计分期假设
- D.货币计量假设
- A.在国外形成的债权
- B.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
- C.在国外能够得到偿付的债权
- D.以外币表示的原材料和固定资产
- E.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 A.账面价值法
- B.变现收入法
- C.拍卖作价法
- D.收益现值法
- A.累计折旧
- B.当期折旧费
- C.增补折旧费
- D.固定资产折旧
- A.计入当期损益
- B.是本年利润的组成部分
- C.包括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中
- D.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 A.经济收益
- B.会计收益
- C.营业收益
- D.持有资产收益
- A.期末存货购进期间的一般物价指数
- B.期初存货购进期间的一般物价指数
- C.期末存货购进期间的个别物价指数
- D.期初存货购进期间的个别物价指数
- A.存货
- B.营业收入
- C.营业成本
- D.未分配利润
- A.不同时期单位货币所含购买力相等
- B.不同时期单位货币所含购买力不等
- C.同一时期单位货币所含购买力不等
- D.同一时期单位货币所含购买力相等
- A.-1800万元
- B.400万元
- C.600万元
- D.1800万元
- A.合并利润表
- B.合并现金流量表
- C.合并资产负债表
- D.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A.横向合并
- B.新设合并
- C.吸收合并
- D.控股合并
- A.投资收益
- B.套期损益
- C.汇兑损益
- 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金融远期
- B.金融期货
- C.金融期权
- D.金融互换
- A.计入管理费用
- B.计入财务费用
- C.计入营业外支出
- D.计入租入资产的价值
- A.8年
- B.9年
- C.10年
- D.12年
- A.交易的类型
- B.交易金额的大小
- C.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形式
- D.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
- A.董事会决议
- B.财务情况说明书
- 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D.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 A.975万元
- B.1000万元
- C.1025万元
- D.1075万元
- A.市场标价法
- B.总额标价法
- C.直接标价法
- D.间接标价法
- A.时态法
- B.现行汇率法
- C.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 D.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