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作为企业进行会计记录的依据
- B.作为归集评估档案资料的重要信息来源
- C.作为支付评估费用的依据
- D.作为法庭辩论和裁决时确认财产价格的举证材料
- E.作为产权交易作价的基础资料
- 8
-
评估复核
- 9
-
更新重置成本
- A.重置成本
- B.替代成本
- C.机会成本
- D.沉没成本
- E.历史成本
- A.先进先出法
- B.后进先出法
- C.加权平均法
- D.移动平均法
- E.个别计价法
- A.评估对象
- B.评估时点
- C.评估前提
- D.评估地点
- E.评估目的
- A.政府管理
- B.行业自律管理
- C.政府监管下的行业自律管理
- D.政府管理为主,行业自律为辅
- A.应当具备可利用的历史资料
- B.需要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资本市场
- C.被评估资产必须是能用货币衡量其未来期望收益的资产
- D.形成资产价值的耗费是必需的
- E.资产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也必须是能用货币衡量的
- A.基本准则
- B.程序性准则
- C.专业性准则
- D.评估指南
- A.资产的归属
- B.评估结论的含义边界
- C.资产的特征
- D.评估基准日
- A.现值性评估报告
- B.评估复核报告
- C.追溯性评估报告
- D.预期性评估报告
- A.产品周期法
- B.综合调整法
- C.资产基础法
- D.时间序列法
- A.6.08%
- B.6.70%
- C.7.05%
- D.7.34%
- A.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周转天数×365
- B.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周转天数×360
- C.存货周转次数=365/存货周转天数
- D.存货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
- A.4731万元
- B.5192万元
- C.5950万元
- D.6230万元
- A.500元
- B.600元
- C.1000元
- D.1200元
- A.91万元
- B.109万元
- C.114万元
- D.134万元
- A.0.96万元
- B.79.04万元
- C.80.00万元
- D.81.92万元
- A.成新率
- B.实体性贬值率
- C.折现率
- D.资本化率
- A.流动性
- B.存在形态
- C.变现能力
- D.周转速度
- A.5万元
- B.7万元
- C.9万元
- D.13万元
- A.4%
- B.8%
- C.10%
- D.20%
- A.20元/m2
- B.150元/m2
- C.300元/m2
- D.1500元/m2
- A.0.968
- B.0.986
- C.1.014
- D.1.033
- A.物理因素
- B.环境优劣
- C.经济地理
- D.新旧程度
- A.旅游业用地30年
- B.商业用地40年
- C.居住用地50年
- D.教育用地70年
- A.l8万元
- B.20万元
- C.36万元
- D.38万元
- A.从评估基准日起到机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所经历的时间
- B.从评估基准日起到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算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 C.从机器设备开始使用起到机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所经历的时间
- D.从机器设备开始使用起到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算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 A.60%
- B.62%
- C.63%
- D.66%
- A.1840万元
- B.2160万元
- C.3066万元
- D.3600万元
- A.8.8年
- B.9.4年
- C.9.6年
- D.10.0年
- A.16.10万元
- B.17.35万元
- C.19.20万元
- D.24.00万元
- A.功能性贬值
- B.实体性贬值
- C.破产清算贬值
- D.经济性贬值
- A.专用设备
- B.大部分无形资产
- C.通用性较强的资产
- D.受地域.环境等严格限制的资产
- A.独立性原则
- B.独立性原则
- C.预期性原则
- D.科学性原则
- A.供求原则
- B.替代原则
- C.贡献原则
- D.最佳使用原则
- 43
-
资产评估主体是指( )
- A.被评估资产占有人
- B.被评估资产
- C.资产评估委托人
- D.从事资产评估的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