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集体活动目标、特殊帮助小组目标和个别教学目标
- B.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 C.总目标和子目标
- D.一般发展目标和个别发展目标
- 10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教师把同伴帮助纳入到正式的教学计划中。教师可通过模拟游戏、文学作品讲述等活动,培养起正常儿童的同情心,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特殊儿童的感受,乐意去帮助他们。这是回归主流教育中的
- A.同伴教学
- B.伙伴互助
- C.配对形式
- D.活动小组
- 11
-
对隔离法描述正确的是
- A.与隔离法相比,它的变通方式——自选隔离效果更好
- B.隔离不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
- C.隔离法可以经常使用
- D.隔离法是一种消极强化
- A.活动性强化物
- B.操作性强化物
- C.拥有性强化物
- D.消费性强化物
- A.斯金纳
- B.巴甫洛夫
- C.班杜拉
- D.贝克
- A.定期地把部分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集中起来,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轮流辅导
- B.定期把全园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集中起来,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
- C.在幼儿园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班,由有一定的语言矫治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任教
- D.在正常班级内对语言障碍儿童给予特别关注
- A.系统性原则
- B.个别化原则
- C.可行性原则
- 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 A.自然言语分析比较真实,可靠
- B.自然言语可分析的内容比较狭窄
- C.量表的测查可以发挥孩子的真实水平
- D.量表的测查可以获得对儿童比较全面的分析
- A.多重刺激法
- B.全面交流法
- C.自然情境法
- D.儿歌故事法
- A.终极目标
- B.总目标
- C.长远目标
- D.阶段目标
- A.治疗者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B.治疗者完全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
- C.治疗者试图指导儿童的言行,坚持治疗者领路,儿童跟从
- D.治疗者与儿童建立一种热情友好的关系
- A.认知记忆策略
- B.发散思维策略
- C.集中思维策略
- D.评价思维策略
- A.弗洛伊德
- B.罗杰斯
- C.阿克瑟莱恩
- D.莱恩
- A.行为管理治疗
- B.认知-行为治疗
- C.心理治疗
- D.药物辅助治疗
- A.攻击性行为
- B.恐惧情绪
- C.嫉妒行为
- D.退缩行为
- A.缓解儿童的紧张心理
- B.采取更有效的语言教育方法
- C.加强对儿童的严格要求
- D.家长要多训练儿童讲话
- 25
-
智力落后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 A.持久性强
- B.范围广
- C.分配能力差
- D.注意集中
- A.构音异常
- B.语言发展迟缓
- C.发声异常
- D.口吃
- 27
-
音质异常是指
- A.通过鼻腔的气流过大或者过小
- B.整体性语音不清
- C.常见的声音嘶哑、刺耳或者声音夹杂着沉重的气息声
- D.音量不够适中,妨碍交流的进行
- 28
-
一级智力残疾:IQ值在
- A.20或25以下
- B.2之间
- C.4之间
- D.5之间
- A.纯音测听法
- B.言语测听法
- C.反射测听法
- D.游戏测听法
- A.临界智力落后儿童
- B.可教育的智力落后儿童
- C.可训练的智力落后儿童
- D.需要监护的智力落后儿童
- A.出生至1岁前
- B.出生至2岁前
- C.出生至3岁前
- D.出生至4岁前
- A.杜威
- B.福禄贝尔
- C.蒙台梭利
- D.卢梭
- A.0.01
- B.0.02
- C.0.03
- D.0.04
- 34
-
言语障碍是指
- A.构音异常、发声异常和流畅度异常
- B.构音异常、发声异常和语言发展异常
- C.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和语言发展异常
- D.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和语言发展异常
- A.语言型
- B.智力型
- C.艺术型
- D.创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