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法律硕士模拟题一(综合课)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关于《大明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首次规定奸党罪
  • B.凌迟刑正式入律
  • C.规定了充军刑
  • D.首创“坐赃”犯罪
8

以御史台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朝代有( )。

  • A.隋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9

关于唐朝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三犯流罪,升格加一等处刑
  • B.伤害不死,限内保辜
  • C.共同犯罪,造意为首
  • D.公罪从重,私罪从轻
10

我国古代封建成文法典体系中,篇目由12篇构成的有( )。

  • A.《北齐律》
  • B.《开皇律》
  • C.《贞观律》
  • D.《宋刑统》
11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 )。

  • A.本级地方政府规章
  • B.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 C.部门规章
  • D.行政法规
12

根据《选举法》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 B.在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人口特少的乡、民族乡、镇,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 C.散居的少数民族应选当地人大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 D.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
13

下列关于我国最高检察机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最高检察机关在责任制上实行个人负责制
  • B.最高检察机关在领导体制上实行双重从属制
  • C.最高检察机关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 D.最高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14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下列重大事项有决定权( )。

  • A.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 B.决定进入紧急状态
  • C.决定全国总动员和局部总动员
  • D.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16

根据1982年《宪法》的规定,当选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条件是( )。

  • A.年满45周岁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C.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D.在外国没有永久居留权
17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 )。

  • A.抚恤残疾人
  • B.抚恤烈士家属
  • C.优待军人家属
  • D.保障军人就业
18

关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曾精练地概括为( )。

  • A.服务于民主化建设
  • B.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 C.服务于祖国统一
  • D.服务于世界和平
19

下列选项成立的有( )。

  • A.张某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行为属于守法行为
  • B.李某读报时针对某影星的偷税行为,对邻居张大爷说该影星将被判5年有期徒刑,这体现了法律的评价作用
  • C.人民检察院根据群众检举对王局长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的行为属于国家法律监督
  • D.方律师在为一件产品致人伤害案代理时指出,一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没有判予精神损害赔偿,所以本案也不应该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方律师的这一思维方式属于演绎推理
20

关于法与道德的共同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A.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规范性
  • B.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都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规范
  • C.法律和道德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 D.法律和道德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上的
21

甲因乙不能偿还欠款将其告上法庭,并称有关证据被公安机关办理其他案件时予以扣押,故不能提供证据。法官负责任地到公安机关调查,并复制了相关证据材料。此举使甲最终胜诉。从法理学:角度看,对该案的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 )

  • A.本案的承办法官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有着正确的理解
  • B.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违背了法官中立原则
  • C.本案的承办法官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有误,法律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 D.本案的审理比较好地体现了通过审判保障公民权利的司法功能
22

法律责任与法定权利、义务的联系是( )。

  • A.法律责任规范着法律关系主体行使权利的界限,以否定的法律后果防止权利行使不当或滥用权利
  • B.在权利受妨害以及违反法定义务时,法律责任又成为救济权利,强制履行义务或追加新义务的依据
  • C.法律责任通过否定的法律后果成为权利、义务得以顺利实现的保证
  • D.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可以相互转换
24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都不承认法的统治阶级意志性
  • B.由于现代法的制定需要遵循严格的程序,是各种利益相互妥协和平衡的结果,因而法是人的理性的体现、是自然法法则的反映
  • C.由于法律文化具有显著的民族性,一国的法律又会受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法又具有历史性,因此,法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随着民族的加强而加强,最后随民族个性的消亡而消亡
  • D.神志论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和奥古斯丁
25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中,规定“二五减租”原则的土地立法文件是( )。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 C.《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
  •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6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3年)又称为( )。

  • A.“天坛宪草”
  • B.“五五宪草”
  • C.“袁记约法”
  • D.“贿选宪法”
27

《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了( )制度。

  • A.领事裁判权
  • B.会审公廨
  • C.观审制度
  • D.陪审制度
29

实行“廷议制度”的朝代是( )。

  •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31

宋朝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是( )。

  • A.都察院
  • B.御史台
  • C.谏院
  • D.尚书台
32

元朝的中央司法机关不包括( )。

  • A.大理寺
  • B.刑部
  • C.御史台
  • D.大宗正府
33

唐朝受理行政诉讼的中央司法机关是( )。

  • A.大理寺
  • B.刑部
  • C.御史台
  • D.吏部
34

曹魏政权教授法律,培养司法官吏的司法机构是( )。

  • A.律博士
  • B.秋官大司寇
  • C.大理寺
  • D.尚书台
35

在唐朝制定的法典中,在内容上增设加役流,并缩小缘坐处死适用范围的是( )。

  • A.《武德律》
  • B.《贞观律》
  • C.《永徽律》
  • D.《开元律》
36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诉讼法草案是( )。

  • A.《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 B.《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
  • C.《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 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37

我国历史上首创法典编纂先河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 A.《秦律》
  • B.《法经》
  • C.《铸刑书》
  • D.《唐律疏议》
39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制定者是( )。

  • A.子产
  • B.邓析
  • C.李悝
  • D.商鞅
40

世界宪政史上最早确认人权的宪法性文件是( )。

  • A.法国《人权宣言》
  • B.美国《独立宣言》
  • C.英国《权利法案》
  • D.《欧洲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公约》
41

依法独立审判原则是我国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具体是指( )。

  • A.法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 B.审判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 C.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 D.法院系统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42

在我国,( )有权决定特赦。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最高人民检察院
  • D.最高人民法院
4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任命专家若干人为顾问。顾问由( )任免。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公厅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45

在地方两次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如果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须( )。

  • A.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B.报请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过半数委员通过
  • D.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报经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47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效力是( )。

  • A.部门规章效力大于地方政府规章
  • B.部门规章效力小于地方政府规章
  • C.部门规章效力有时大于、有时小于地方政府规章
  • D.具有同等效力
49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对该议案的审议( )。

  • A.继续进行
  • B.由会议主席团决定是否继续进行
  • C.即行终止
  • D.由大会秘书处决定是否继续进行
51

我国对集会、游行、示威采取的限制方式主要是( )。

  • A.许可制
  • B.登记制
  • C.追惩制
  • D.预防制
52

我国宪法由立法机关解释的体制首先确立于( )。

  • A.1954年宪法
  • B.1975年宪法
  • C.1978年宪法
  • D.1982年宪法
54

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法律与道德是两类重要的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都是随着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建立而出现
  • B.法律以道德为基础,但在调整范围上小于道德的调整范围,法律通常只对其中严重的、需要动用国家强制力的行为作出反应。因此,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必然属于道德调整范围
  • C.由于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多元性,因此,法律和道德总是存在一定的冲突
  • D.有时一个行为可能合乎情理,但却不合法(法律不允许或者不受法律保护)。反之也可能出现一个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却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
55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区( ),选举有效。

  • A.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
  • B.全体选民的2/3以上参加投票
  • C.全体选民参加投票
  • D.全体选民的3/4以上参加投票
56

关于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文明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柱,具有天然的统一性
  • B.法治的前提是国家里没有一个最高的权威和力量,如果有只能是法律;而民主的前提是国家中有一个最高权威:公意或多数
  • C.在民主政治下,法律就不可能沦为工具,法治能真正实现
  • D.法治与民主息息相关,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
57

甲、乙分别为某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后甲在乙知情但不同意的情况下,为帮助丙获取贷款,将自有股份质押给银行,乙以甲侵犯其股东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

  • A.甲、乙与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属于保护型法律关系
  • B.丙与银行之间的债权关系属于普通法律关系
  • C.甲与银行之间的质押关系属于绝对法律关系
  • D.乙与甲之间的诉讼关系属于隶属型法律关系
58

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有联系,但不是同一概念,下列哪一选项不能体现两者的区别?( )

  • A.法律效力强调秩序,而法律实效则突出公平
  • B.法律具有统一的效力,而法律实施却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实效
  • C.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拘束力,法律实效表示法律的实际实施状况
  • D.法律效力着重讨论静止状态的法律的“应然”要求,法律实效则重点关注实施中的法律的实然状态
59

关于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就是立法
  • B.立法解释虽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但作为一种法律解释,不能赋予法律规定以新含义
  • C.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因此这类解释不能按照社会的发展而赋予某类行为以新(相应)的法律意义
  • D.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对自己所制定的法规所进行的解释也是行政解释
60

关于守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守法中的“法”是指广义上的法律,即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 B.法律正当论认为法律可以给社会和每个公民带来利益,如稳定的秩序、安全、行为结果的可预测性等,这是公民遵守法律的基础
  • C.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守法的原因是人们出于道德上的要求,即认为守法是道德义务的当然要求
  • D.只有达到守法的高级状态,法律调整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61

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情形?( )

  • A.甲家贫如洗却不小心在打工的企业损坏了价值30万元的仪器
  • B.甲偷了一辆价值2000元的自行车,14年后被人查出
  • C.甲遇到进行抢劫的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
  • D.甲偷彩电被事主抓住,签订了由甲向事主赔偿1000元精神损失的协议
62

关于法的分类,下列表述错误的有( )。

  • A.根本法与普通法是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为标准而对法律进行的分类
  • B.一般法与特别法是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法律所作的分类
  • C.国内法与国际法是按照法律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而作的分类
  • D.普通法与衡平法在当代普通法法系国家仍是一种基本的法律分类方法
63

关于法律推理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法律推理是任何法律适用中必须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
  • B.法律推理以法律与事实为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因此,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进行法律推理
  • C.法律推理的目的是得出法律适用的结论
  • D.由于法律推理是连接抽象的法律规范与具体的人和事的逻辑思维过程,因此法律推理并不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
64

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 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
  • 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
  • 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
  • D.《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属于确定性规则
66

关于法的起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

  • A.没有阶级、私有制,就没有代表复杂社会组织和制度形态的国家和法律
  • B.马克思主义法认为,法律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经济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 C.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开始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法律产生的政治根源
  •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也比以往原始社会更加复杂和增多。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极为简单的习惯已不再适应,因而就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这是法律产生的阶级根源
6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法学派观点的是( )。

  • A.法与道德之间有必然联系
  • B.真正的法律应与自然相吻合
  • C.法律的存:在与道德的善恶无关
  • D.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人民的同意
68

关于法理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法理学是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
  • B.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 C.法理学是一门以法(或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 D.法理学与部门法学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法理学是通过对所有部门法材料进行高度抽象概括而获得材料来源的,所以法理学既提供了研究部门法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它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对部门法学的研究又具有指导意义
69

下列关于法的第一层次本质——国家意志的体现,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法律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这说明法不可能是全民意志的体现,一定具有阶级性
  • B.统治阶级的意志必须要变成国家意志,才能被视为法律
  • C.表现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都是和其根本经济利益相关的意志
  • D.虽然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法的内容也反映被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同盟阶级的某些要求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