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员中级工模拟试题(3)综合经典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病媒生物综合治理的特点( )

  • A.突出病媒生物、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整体统一性
  • B.综合治理是以病媒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的
  • C.重视环境治理,保护环境
  • D.强调社会因素的重要性
  • E.以上都不对
2

病媒生物监测目的( )

  • A.及时准确掌握全市鼠、蟑螂、蚊、蝇等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 B.准确掌握我市病媒生物侵害情况,为控制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 C.分析我市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
  • D.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 E.以上都不对
3

节肢动物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有( )

  • A.吸血和骚扰
  • B.刺螫和毒害
  • C.过敏反应
  • D.寄生
  • E.传播疾病
4

流行病学的三间分布( )

  • A.人群
  • B.地区
  • C.时间
  • D.季节
  • E.年龄
5

流感疫苗的种类( )

  • A.活疫苗
  • B.死疫苗
  • C.基因工程疫苗
  • D.半活疫苗
  • E.减毒活疫苗
6

流感流行的替代指标( )

  • A.流感样病例
  • B.流感与肺炎死亡率
  • C.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
  • D.消化道疾病发病人数
  • E.肺癌死亡率
7

“除四害”包括那几害( )

  • A.老鼠
  • B.臭虫
  • C.蟑螂
  • D.蚊子
  • E.苍蝇
9

影响疫苗的因素( )

  • A.疫苗株和流行株之间的抗原差异
  • B.抗原成分不同
  • C.毒株的变异
  • D.流行面积大
  • E.易感人群
10

流感疫苗的接种对象包括( )

  • A.慢性病人或免疫功能抑制者
  • B.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儿童
  • C.医生、护士
  • D.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
  • E.老年人
11

下列哪一种食物优质蛋白含量最高( )

  • A.大米
  • B.小米
  • C.大豆
  • D.肉类
  • E.玉米
12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是( )

  • A.发病季节都在9月份,并与食用某种食物有确切关系
  • B.潜伏期在10~20小时,发病都在夏秋季节
  • C.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同一时间集中发病,并能找到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其动物实验阳性,并有细菌和血清血检测结果
  • D.可疑食物经动物实验阴性,并有细菌和血清学检验结果
  • E.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同一时间大量病人发病,并有传染性
13

粪内源氮是指( )

  • A.体内经代谢后排出的氮
  • B.肠道内脱落细胞和死亡细胞所含的氮
  • C.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的氮
  • D.组织分解产生的氮
  • E.以上都不是
14

属于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是( )

  • A.CO
  • B.SO<sub>2</sub>
  • C.CO<sub>2</sub>
  • D.H<sub>2</sub>S
  • E.SO<sub>3</sub>
15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青少年的膳食中应特别注意补充( )

  • A.钙、锌、铁
  • B.铁、磷、碘
  • C.铁、锌、碘
  • D.镁、锌、钙
  • E.硒、镁、锌
16

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外( )

  • A.病因明确
  • 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C.接触人群中常有一定发病率
  • 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 E.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17

孕期妇女每日钙的供应量应在( )

  • A.900~1500mg
  • B.1000~2000mg
  • C.1000~1500mg
  • D.1500~2000mg
  • E.900~1500mg
18

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

  • A.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森林大火
  • B.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洪涝灾害
  • C.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
  • D.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地震
  • E.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火山爆发
19

以下是食物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除了( )

  • A.注意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 B.低温保藏,控制细菌繁殖及毒素形成
  • C.对从业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 D.食用前彻底加热杀死病原体及破坏毒素
  • E.加强有毒动植物及化学毒物的管理,执行卫生法规及管理条例
20

伤寒的主要流行形式是( )

  • A.散发
  • B.暴发
  • C.流行
  • D.大流行
23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 A.肠出血
  • B.肠穿孔
  • C.中毒性肝炎
  • D.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24

RR表示

  • A.比值比
  • B.相对危险度
  • C.特异危险度
  • D.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25

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 )群。

  • A.A群
  • B.B群
  • C.C群
  • D.D群
26

判断因果联系时的必需条件是

  • A.联系的合理性
  • B.联系的强度
  • C.联系的一致性
  • D.时间顺序——先因后果
27

比值比(比数比)主要应用于

  • A.描述研究
  • B.生态学研究
  • C.病例对照研究
  • D.队列研究
28

能够描述疾病流行情况的指标是:

  • A.发病率
  • B.死亡率
  • C.病死率
  • D.标准死亡率
29

OR的流行病学含义为

  • A.暴露组为非暴露组发病概率的倍数
  • B.暴露于某因素的发病率
  • C.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相关程度
  • D.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比值
30

目前,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有( )。

  • A.H1N1、H3N2、H5N1
  • B.H2N2、H5N1、H7N7
  • C.H3N2、H7N7、H9N2
  • D.H5N1、H7N7、H9N2
31

目前市售的流感疫苗含有( )流感病毒抗原,不能预防人禽流感。

  • A.H1N1亚型、乙型
  • B.H1N1亚型、H3N2亚型
  • C.H1N1亚型、H3N2亚型和乙型
  • D.H1N1亚型、H3N2亚型和丙型
33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 )划分亚型。

  • A.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 B.血凝素
  • C.神经氨酸酶
  • D.RNP
34

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其变异的主要形式有( )。

  • A.病毒复制方式改变
  • B.抗原漂移
  • C.抗原转变
  • D.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
36

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 A.治理工业三废
  • B.预防农药污染
  • C.预防生活污染
  • D.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 E.以上都是
37

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 )

  • A.消毒-沉淀-过滤
  • B.沉淀-消毒-过滤
  • C.过滤-沉淀-消毒
  • D.沉淀-消毒-过滤
  • E.过滤-消毒-沉淀
38

室内最主要的致癌危害因子是( )

  • A.镉
  • B.砷
  • C.颗粒物
  • D.挥发性亚硝酸胺
  • E.BaP
39

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 )

  • A.CO<sub>2</sub>
  • B.SO<sub>2</sub>
  • C.CO
  • D.PAH
  • E.光化学烟雾
40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

  • A.生活污染
  • B.工业污染
  • C.交通污染
  • D.农业污染
  • E.以上都是
41

地氟病的发病原因是( )

  • A.氟缺发
  • B.碘缺乏
  • C.锌缺乏
  • D.砷缺乏
  • E.氟摄入过高
42

除那项外,均为碘缺乏病( )

  • A.地甲病
  • B.克订病
  • C.痛痛病
  • D.亚克订病
  • E.新生儿先天甲低
43

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 )

  • A.黑脚病
  • B.氟骨症
  • C.斑釉牙
  • D.甲状腺功能低下
  • E.甲状腺肿大
44

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

  • A.慢性砷中毒
  • B.慢性汞中毒
  • C.慢性铅中毒
  • D.慢性硒中毒
  • E.慢性镉中毒
45

混凝沉淀的主要目的是( )

  • A.改善水质
  • B.除去有害物质
  • C.改善水质混浊度
  • D.杀灭病原菌
  • E.调节水的PH值
46

含氯化合的物有效氯是指吕德华和家数( )

  • A.﹥-1者
  • B.﹥0者
  • C.≥-1者
  • D.=-1者
  • E.=0者
47

室内的氡主要来自( )

  • A.房屋地基
  • B.吸烟
  • C.人的呼出气
  • D.燃料燃烧
  • E.家用电器
48

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 )

  • A.江河
  • B.泉水
  • C.雨雪水
  • D.井水
  • E.湖水
49

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

  • A.过氧乙酸、环氧乙烷、乙醇、二氧化氯
  • B.次氯酸钠、碘伏、新洁尔灭、来苏
  • C.二氧化氯、漂白粉、过氧乙酸
  • D.漂白粉、酒精、碘伏、过氧乙酸
50

SO2的主要作用部位( )

  • A.肺泡
  • B.上呼吸道
  • C.细支气管
  • D.毛细支气管
  • E.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