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单一票价制
- B.磁卡制
- C.综合票价制
- D.月票制
- E.分段计程票价制
- 正确
- 错误
- 17
-
城轨列车的停站方案有()
- A.跨区段停车
- B.站站停车
- C.区站停车
- D.区段候车
- E.跨站停车
- A.矩形
- B.椭圆形
- C.圆形
- D.卵形
- E.马蹄形
- A.初步发展阶段
- B.停滞阶段
- C.再发展阶段
- D.缓慢发展阶段
- E.高速发展阶段
- A.伦敦
- B.纽约
- C.北京
- D.首尔
- E.柏林
- A.会让站
- B.越行站
- C.终点站
- D.中间站
- E.换乘站
- A.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出列车
- B.根据车辆的技术状态、线路允许速度组织车站快速作业
- C.压缩停站时间和列车放站远行
- D.变更列车运行交路,具备条件时在中间站折返
- E.停运部分车次的列车
- A.引导乘客进站
- B.问讯服务
- C.售检票服务
- D.组织乘降
- E.出站验票
- A.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
- B.尽量与车辆流动线分离
- C.保证行人安全交通工具之间相互顺利连接
- D.不同换乘工具之间的冲突最低,完善诱导系统
- E.快速分流周边道路与内部道路相协调
- A.缩短列车间隔
- B.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 C.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 D.提高行车的安全可靠性
- A.按右行驶
- B.按左行驶
- C.自由通过
- D.栏杆分隔
- A.提高车辆构造速度
- B.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 C.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
- D.适当延长站间距
- E.适当缩短站间距
- A.地面应答器
- B.轨间传输电缆
- C.道旁电子单元LEU
- D.车载设备
- A.保证列车的运行速度足够大
- B.维持同一股道上续行列车间的安全行车间隔
- C.按照服务密度和速度要求调整列车通过能力
- D.保证列车在枢纽地区交叉点上其他列车占用时的行车安全
- A.运行时间
- B.安全间距
- C.车站停留时间
- D.运营裕量
- A.数据传输的方式
- B.关于列车位置的检测方法
- C.关于列车运行的综合控制模式
- D.关于列车在站的停靠方式
- A.人的主导作用
- B.人的客观反映
- C.人的主观能动性
- D.人的创造性
- A.影响范围广
- B.疏散困难
- C.救护难度大
- D.通信系统容易瘫痪
- A.总体管理
- B.专项管理
- C.重点管理
- D.事后管理
- A.正常运营模式
- B.非常运营模式
- C.超级运营模式
- D.紧急运营模式
- A.放射环形网状式
- B.放射式
- C.网状式
- D.环形式
- A.基本阻力
- B.列车起动阻力
- C.列车附加阻力
- D.列车制动阻力
- A.错接跨座式,1345mm
- B.对接悬空式,1435mm
- C.错接悬空式,1534mm
- D.对接承载式,1335mm
- A.20m,25m
- B.25m,20m
- C.30m,25m
- D.25m,30m
- A.1000m
- B.1500m
- C.2000m
- D.2500m
- A.翼轨
- B.护轨
- C.导曲线轨
- D.夹直线
- 42
-
不属于轨道病害的是()
- A.有害空间
- B.轨胀跑道
- C.钢轨爬行
- D.三角坑
- A.40‰
- B.50‰
- C.60‰
- D.70‰
- A.盘型制动,动力制动,摩擦制动
- B.电阻制动,摩擦制动,动力制动
- C.闸瓦制动,动力制动,摩擦制动
- D.电磁制动,摩擦制动,动力制动
- A.噪声低,无废弃污染及运输安全性能好,事故率低
- B.占用土地少但建工时期长且耗资大
- C.适应复杂地形,但从理论上说通过30m小半径曲线及60‰纵坡不能发挥正常性能
- A.摩擦制动
- B.动力制动
- C.盘形制动
- D.磁轨制动
- A.上接触式
- B.下接触式
- C.侧面接触式
- D.内接触式
- A.闸瓦制动
- B.电阻制动
- C.电磁制动
- D.再生制动
- A.简单悬挂
- B.链形悬挂
- C.刚性悬挂
- D.柔性悬挂
- A.建设-运营-正式运营
- B.建设-验收-试运营-正式验收-正式运营
- C.建设-验收-试运营-正式运营
- D.建设-试运营-正式验收-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