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严格遵守生殖健康咨询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制度
- B.及时做好工作记录、教学记录、咨询服务记录
- C.依法严格保护公民(服务对象)的信息权、隐私权
- D.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
- E.掌握人工信息采集的方法
- A.所有医学检查;
- B.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治;
- C.施行各种手术;
- D.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的生殖保健项目。
- A.所有不良反应
- B.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
- C.报告新的不良反应
- D.一般不良反应
- A.行政监督检查
- B.行政奖励
- C.行政处罚
-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A.获取
- B.判断和处理
- C.积累
- D.传递
- E.利用
- 31
-
下列那些物质为致畸原?
- A.各种射线
- B.高温
- C.风疹病毒
- D.杀虫剂
- E.营养素
- A.晚、稀、少
- B.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子女
- C.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
- D.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 A.本年出生人数
- B.本年死亡人数
- C.本年平均人数
- D.本年期中人数
- 34
-
女职工生育待遇有哪些。
- A.怀孕、生育和哺乳婴幼儿期间的特殊劳动保护
- B.法定产假
- C.经济补偿
- D.劳动保险
- A.分泌物量异常
- B.分泌物颜色或气味异常
- C.局部外阴瘙痒
- D.尿路刺激症状
- A.青春期
- B.育龄期
- C.围绝经期
- D.儿童期
- 37
-
孕前风险评估包括。
- A.年龄
- B.家庭经济情况
- C.患病用药史
- D.营养
- A.问卷调查
- B.个别了解情况
- C.召开座谈会
- D.考试测验
- E.使用电话或开联网
- A.宣传教育为主
- B.控制人口数量为主
- C.避孕为主
- D.经常性工作为主()
- A.接纳每一位服务对象,包括在价值观、性格、情感等方面
- B.对每一位服务对象以礼相待,不说粗话和脏话,不嘲讽,不责备
- C.对每一位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论其问题性质、地位高低、年龄大小、婚姻状况、经济贫富、性别差异等
- D.信任每一位服务对象,保护每一位服务对象的隐私
- 41
-
下列哪些是胎儿致畸因素。
- A.孕妇在孕早期病毒感染
- B.孕妇在孕三个月内接触放射线
- C.孕妇在孕早期使用不良药物
- D.酗酒
- A.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 B.现居住地人民政府管理为主
- C.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 D.现居住地人民政府配合管理
- A.总和生育率是衡量人口生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 B.总和生育率指假设一批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
- C.总和生育率就是假设一批妇女在整个育龄期都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生育,平均所生育孩子的总数。
- D.目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达到了生育更替水平。
- A.附睾
- B.睾丸
- C.输精管
- D.阴囊
- A.生育政策
- B.奖励优惠政策
- C.对政策外生育对象的行政处罚
- D.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46
-
艾滋病潜伏期。
- A.艾滋病病毒感抗体阳性
- B.无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
- C.潜伏期平均为6年
- D.潜伏期平均为10年
- E.潜伏期平均为12年
- 47
-
哪些药物没有致畸作用?。
- A.反应停
- B.各种抗癌药
- C.复合营养素
- D.激素类药物
- E.叶酸
- A.经商
- B.卫生许可
- C.务工
- D.购房
- E.社会保障
- F.租房
- A.不出现违背“七个不准”的现象
- B.必须将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C.全面落实有关奖励优惠政策
- D.全面落实公民应享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规定
- A.阴阜
- B.大阴唇
- C.小阴唇
- D.阴蒂
- E.阴道前庭
- 51
-
哪些孕妇要做产前诊断。
- A.夫妇一方有遗传病家族史
- B.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妇
- C.有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妇女
- D.35岁以上的高龄初产妇
- A.确定由现居住地征收的,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应提供当事人实际收入和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额
- B.确定由现居住地征收的,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应按当事人实际收入和现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额进行征收
- C.对确定由户籍地征收的,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协助征收
- D.对确定由户籍地征收的,应按当事人实际收入和现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额进行征收
- A.本年出生人数
- B.本年死亡人数
- C.本年平均人数
- D.本年期中人数
- A.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 B.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C.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高问题
- D.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
- E.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 A.不予理睬;
- B.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分析鉴定;
- C.无论什么原因都要赔偿;
- D.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得当。
- A.一级防御:防御出生缺陷的发生
- B.二级防御: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 C.三级预防:改善出生缺陷病人的功能
- D.以上均正确
- A.青春期
- B.孕期
- C.产期
- D.哺乳期
- E.经期
- A.出生率
- B.死亡率
- C.生育率
- A.婚前遗传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医学检查
- B.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医学检查
- C.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健康咨询、婚前医学检查
- A.甲状腺功能低下
- B.神经管畸形
- C.苯丙酮尿症
- D.新生儿听力筛查
- A.睾丸
- B.肾上腺
- C.卵巢
- D.子宫
- A.尊重(自主权、知情同意、保密)
- B.无害
- C.公正
- D.有利
- E.以上全正确
- A.42条
- B.48条
- C.46条
- A.会宣传
- B.会使用
- C.会手术操作
- A.11.5‰
- B.12.0‰
- C.12.5‰
- A.应立即对育龄群众治疗
- B.本机构无法治疗也不需要提供转诊服务
- C.自行就医费用由当事人自负
- D.治疗、赔偿费用由计划生育经费支出
- 67
-
艾滋病窗口期一般为。
- A.2-8周
- B.8周
- C.3个月
- D.3-6个月
- A.农村
- B.农民
- C.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人物
- D.流动人口
- 69
-
男女最佳的生育年龄是。
- A.男性20-40岁,女性22-30岁
- B.男性25-35岁,女性25-29岁
- C.男性22-45岁,女性20-25岁
- D.男性23-35岁,女性18-25岁
- A.术后2周
- B.术后3周
- C.术后1月
- D.结扎后3个月,精液常规检查无精子
- A.产后6周内的母乳喂养
- B.现患乳腺癌者
- C.高血压患者
- D.糖尿病患者
- A.行政法规
- B.部门规章
- C.基本法律
- A.宫内节育器
- B.口服避孕药
- C.避孕套
- D.避孕针
- A.单独使用避孕效果低,建议与其他避孕方法合用提高避孕效果
- B.急性生殖道炎症者不宜使用
- C.对外用避孕药过敏者不宜使用
- D.杀精剂是表面活性剂,最终排放不会环境造成污染
- A.情感
- B.情绪
- C.感知
- D.行为倾向
- A.劝告
- B.动员
- C.帮助而非替代
- D.教育
- 77
-
属于电化教育方法的是。
- A.人机对话
- B.药具展示
- C.读书吧
- A.流入地管理、属地化服务
- B.流入地管理、市民化服务
- C.流出地管理、市民化服务
- D.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
- A.社会意识
- B.行为规范
- C.人际关系
- D.道德规范
- A.村级
- B.乡镇
- C.县(市区)
- A.12小时内
- B.6小时内
- C.24小时内
- D.8小时
- A.1年
- B.2年
- C.3年
- D.终身有效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 B.法律—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 C.宪法—行政法规—法律—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 A.婚前医学检查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
- B.婚前医学检查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健康检查
- C.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也应限制其结婚
- D.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 85
-
产前筛查是指。
- A.应用生化、超声波等手段,在孕早期、孕中期对高危孕妇进行异常妊娠的筛查
- B.应用生化、超声波等手段,在孕中期、孕晚期对所有孕妇进行异常妊娠的筛查
- C.应用生化、超声波等手段,在孕早期、孕晚期对所有孕妇进行异常妊娠的筛查
- D.应用生化、超声波等手段,在孕早期、孕中期对所有孕妇进行异常妊娠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