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0.46dB
- B.±0.76dB
- C.±1.00dB
- D.±1.5dB
- E.±2.5dB
- A.常染色体显性
- B.常染色体隐性
- C.常染色体伴性
- D.听力学特点
- E.染色体异常等相关畸形
- A.刚开始使用助听器的人,在操作时往往会感到困难或不便
- B.选配好了合适的助听器后,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应向助听器专业人员或听力学家详细了解听力障碍者听力损失的特征及助听器的调节,助听器各个开关的功能
- C.对听力障碍者的听力特征及助听器应放大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 D.在每天的教学游戏活动中,应经常留意观察听力障碍儿童的助听器是否处于一个较佳的状态
- E.有时音量控制旋钮常因聋儿拨动而改变,这时应及时帮助听力障碍儿童进行调整
- A.250Hz
- B.500Hz
- C.1000Hz
- D.2000Hz
- E.3000Hz、4000Hz
- A.防盗、防鼠
- B.防虫、防火
- C.防光、防尘
- D.防湿、防有害气体
- E.成病种类
- A.听觉感知
- B.言语识别
- C.听觉定向
- D.选择性听取
- E.日常活动的听觉感知、言语理解、意见反馈等综合听觉能力评估结果
- A.宽频带
- B.窄频带
- C.低失真
- D.低频
- E.高电声效能
- A.功能选择宜简不宜繁
- B.注意适应性训练及书写观察记录
- C.功能选择注重与成人的听感觉相适应
- D.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 E.适用于不同环境的记忆程序设定
- A.病史资料
- B.疾病资料
- C.诊断资料
- D.门(急)诊病历
- E.住院病历
- A.患者有可能在至少两种以上的聆听环境中使用助听器
- B.患者希望在不同的聆听环境中转换程序,而且可以自己转换程序
- C.聆听环境也差不多
- D.患者的日常聆听环境常为一种状态
- E.高频(2kHz,3kHz,4kHz)平均损失大于55dBHL或500Hz处的基线插入增益目标值大于0dB
- A.母孕期传染病史、用药史、其他疾病患病史、外伤史
- B.助听器的验配、使用情况
- C.传染史
- D.用药史
- E.分娩史
- A.上升法
- B.升降法(括号法)
- C.下降法
- D.沉降法
- E.提升法
- 13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耳镜检查前,一般仍须做徒手检查
- B.电耳镜便于携带,无需其他光源,尤其适用于卧床病人及婴幼儿
- C.电耳镜在缺乏额镜反射光源的地方尤其重要
- D.用电珥镜检查时,将电耳镜前端缓缓插入外耳道外1/3,观察鼓膜形态
- E.电耳镜检查前,应清除外耳道内的耵聍,拭净分泌物,否则,将不能清楚看见鼓膜
- A.测试环境
- B.测试仪器
- C.测试者专业技能
- D.受试者的影响
- E.测试者的年龄
- 15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频、高频区对言语可懂度有着突出的贡献,低频区贡献较小
- B.中频、高频赋予了较高的言语清晰度
- C.1000-2000Hz频率段言语清晰度指数合计达55%
- D.低频元音区的能量提供的是声音的音色和质感
- E.频率与言语可懂度及清晰度之间有着明确的相关性
- 16
-
插孔式接口分为()。
- A.插孔式
- B.四孔式
- C.三孔式
- D.五孔式
- E.插片式
- A.晶体管
- B.集成电路
- C.电阻
- D.电容
- E.其他零件
- A.发射器
- B.说话者使用的传声器
- C.接收器
- D.红外线发射器
- E.传声器
- A.左耳裸耳:*
- B.左耳掩蔽:□
- C.右耳裸耳:○
- D.右耳掩蔽:△
- E.右耳裸耳:>
- A.HI-PRO有两个电源电压选择,一个为110V,另一个为220V
- B.国内应当选择110V
- C.电源电压选择器在HI-PRO的后方
- D.如果HI-PRO发生意外,熔断器烧毁需更换熔断器,在电源的下方有一个黑色的小方块,打开方块就能更换熔断器
- E.HI-PRO没有电源开关控制
- A.不要选用输出功率小于实际所需的助听器
- B.不能选用太大功率以致损伤使用者的残留听力
- C.根据各频率的损失特点选择助听器的信号处理方式、压缩或削峰及压缩方式
- D.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 E.建立模拟试听环境
- A.助听器声输出达到饱和声压级以前,更更是输入声音信号较小时,助听器以线性形式放大
- B.输入声音信号强度较大时,过高的输出信号部分会通过削峰的方式加强的国以限制
- C.当输入声音强度超过听阈后,随着输入声音强度逐渐地增加,感音神经性聋对响度的感觉则异常增加
- D.削峰最大的优点是最大声输出被限制在恒定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避免强声对人耳的伤害
- E.这种技术的助听器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先进的各种数字压缩技术
- A.左耳裸耳:>
- B.左耳掩蔽:]
- C.右耳裸耳:<
- D.右耳掩蔽:[
- E.左耳裸耳:*
- A.Walden在1984年设计的“助听器效果评估问卷”(HAPI)
- B.Cox在1990年推出的“助听器效果综合能力评估表”(PHAB)
- C.“助听器效益评估国际评分表”(I0IHA)
- D.Cox于1991年设计的“助听器受益评估表”(PHAB)
- E.Gatehouse在1994年提出的“格拉斯哥助听器效益评估表”(GHABP)
- A.简单定量分析
- B.困难定量分析
- C.普通定量分析
- D.特殊定量分析
- E.复杂定量分析
- 26
-
助听器的常见故障有()。
- A.没有输出
- B.嘈杂或声音失真
- C.声反馈或漏声
- D.低输出、间断有声
- E.最大输出控制失常、音调控制失常、耗电量过大
- A.表明左耳属传寻性聋
- B.动态范围较窄(约50dB)
- C.Ud平均值在100dB
- D.最大声输出无明显的限制要求
- E.动态范围与正常听力基本相同
- A.既往一般健康状况
- B.有无患过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对诊断不肯定者,简述其症状
- C.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状况,有无与患者同样疾病的成员,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死亡者应注明死因及时间
- D.有无预防接种、外伤、手术史以及药物、食物和其他接触物过敏史等
- E.对家族性遗传性疾病需问明两系三级亲属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 A.助听器模拟器置于OFF
- B.左输出置于left、右输出置于right、左右输入置于tone
- C.听力级置于70dB
- D.频率钮置于1000Hz
- E.左、右扬声器按说明与听力计后部面板相应插孔连接
- A.图片
- B.符号
- C.图形
- D.公式
- E.表格
- A.一个信号转换装置
- B.HI-PRO助听编程器
- C.NOAH-Link助听编程器
- D.信号传输装置
- E.信号处理装置
- 32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旦发生漏液,将腐蚀电池附近部件
- B.建议每天晚上打开助听器电池仓
- C.较长时间不用时,需取出电池
- D.助听器的声音听上去有失真或者使用的音量比平常大,应该更换助听器电池
- E.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把电池与硬币或其他金属直接接触,以免短路,消耗电能
- 33
-
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正常听力的动态范围
- B.不舒适阈可达100dBSPL,甚至更高
- C.微小的声音可以听到,如树叶轻摆的声音
- D.飞机低空掠过的声音可以接受
- E.高分贝的强声也可以接受,并且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 34
-
信噪比的大小取决于()。
- A.言语声的强度
- B.噪声源的入射角
- C.相位
- D.时间
- E.频率差的辨别能力
- A.平坦型
- B.渐降型
- C.陡降型
- D.上升型
- E.盆型
- A.问卷的题目要求简短、表述简明
- B.无暗示、敏感问题
- C.语气要谦虚、诚恳、平易近人
- D.文字要简明、通俗、有可读性
- E.不超出被试的知识能力范围并且尽量易于列表说明、统计分析
- A.大部分线性助听器都采用此传声器系统,助听器中只有一个传声器
- B.声音进入传声器,振动振膜,声音的能量被转换成电能,而且被放大
- C.全方向性传声器对任何方向进来的声音敏感度相同
- D.在噪声环境中对言语声和背景噪声放大的程度是一致的
- E.在噪声环境中的言语辨别能力下降
- A.Michel型
- B.Mondi-ni型
- C.SchedBe型
- D.Alexander型
- E.Mi-ni型
- A.把频率250-6000Hz分成6个频率测试点
- B.250-1000Hz为低频增益段
- C.1-2.5kHz为中频增益段(MF)
- D.2.5-6kHz为高频增益段(HF)
- E.6个频率测试点分别是:250Hz、500Hz、1kHz、2kHz、4kHz、6kHz
- A.A675
- B.A13
- C.A312
- D.A10
- E.A5
- A.当有可能出现交叉听力时,为了得到测试耳真实的听力,就要对非测试耳进行掩蔽
- B.掩蔽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除非测试耳的参与,得到测试耳的真实阈值
- C.若在存在交叉听力的情况下不加掩蔽,所得的听力实际是好耳听力(非测试耳)的影子曲线
- D.如果测试者将右耳的交叉听力误认为是左耳的听阈,会导致诊断的严重错误
- E.当一耳听力正常,另一耳为全聋,由于交叉听力的存在,会将全聋一侧耳的听力诊断为中度传导性耳聋
- A.检查结果
- B.检查日期
- C.检查机构名称
- D.检查人员姓名
- E.检查人员职位
- 43
-
游戏测听的设备包括()。
- A.纯音听力计
- B.扬声器
- C.声级计
- D.耳镜
- E.具备适合4-7岁小儿听声放物的玩具数套
- A.个体的敏感性
- B.助听器本身的最大声输出
- C.患者所处的环境
- D.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 E.每日暴露在噪声中的时间
- A.单传声器系统
- B.双传声器系统
- C.多传声器系统
- D.非线性传声器
- E.无传声器系统
- A.需要植入到人体内的助听器
- B.人工中耳是植入式助听器的一种
- C.电磁驱动器直接与鼓膜、听小骨或内耳蜗窗相连
- D.不需要传统耳机而将放大的声音信号以接触方式传给鼓膜、听小骨或蜗窗
- E.其优点是功率大、无声反馈;缺点是需要手术,有感染风险,并且需要配有外部装置,不美观
- A.初步评估助听听阈值
- B.使用声级计监测的条件下突然给声,观察其有无听觉反应
- C.便携式听觉评估仪有明确的频率及强度范围
- D.便携式听觉评估仪其测试音分为:纯音、啭音、窄带噪音和滤波复合音
- E.测试时,首先将测试耳助听器音量打开,置便携式听觉评估仪于规定距离(15cm)成90°角
- A.受试者姓名、性别、年龄
- B.检查日期
- C.所用仪器型号
- D.测试者签名
- E.根据测试者的观察判断此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
- A.同时按下脉冲和啭音键,开启电源
- B.开启电源,待前面板所有的灯亮了几秒钟以后,只剩电源灯、左助听器模拟器及中间三个红色灯闪烁时,释放按键
- C.将输出钮置于“扬声器”,此时红灯熄灭
- D.只剩电源灯常亮和左助听器模拟器灯闪亮,听力计即进入校准状态
- E.助听器模拟器置于OFF
- A.能正确反映调查目的
- B.问题具体,突出重点
- C.统一的问卷还便于资料的统计和整理
- D.能正确记录和反映被调查者回答的事实,提供正确的情报
- E.能使被调查者乐意合作,协助达到调查目的
- A.快速或慢速
- B.反馈处理
- C.多通道
- D.自适应噪声抑制
- E.宽动态范围
- A.急性炎症
- B.慢性炎症
- C.中央性大穿孔
- D.化脓性
- E.单纯型
- A.小儿行为观察反应测听
- B.视觉强化定向反应测听
- C.纯音测听
- D.客观听力测试
- E.主观听力测试
- A.听力零级(HL)是纯音听力计各频率点上标定0dB声强相对应的声压级
- B.听力零级(HL)是纯音听力计各频率点上标定0dB声压相对应的声压级
- C.国际上将一群18-25岁正常听力年轻人最小能听见的声音作为听力零级
- D.临床上将听力计上各个频率的听力零级定为0dB
- E.听力零级是作为侧听标准的数据
- 55
-
学龄前期的时间是()。
- A.生后1-3岁
- B.生后1-12个月
- C.生后2-4岁
- D.生后1-10个月
- E.从3岁到入学前
- 56
-
下面听力图为()
- A.混合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图
- B.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图
- C.平坦型听力图
- D.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图
- E.正常听力图
- A.电耳镜
- B.剪刀
- C.台灯、额镜、镊子和耵聍钩
- D.棉障
- E.耳探灯
- A.很难查明是否对响度满意
- B.不应一概配以最大功率的助听器并把输出限制调到最大位置(在我国一些患儿家长常常主动要求选配特大功率助听器)
- C.患者有足够的残留听力使用语谱信息时,削峰会损害这些信息,而压缩线路就不会
- D.如果压缩比足够高、起始时间足够短、压缩阈足够低,两种限制均可以选择
- E.当输出设置未达到最大时,使用压缩比削峰似乎更明智
- A.35dB
- B.40dB
- C.45dB
- D.50dB
- E.55dB
- A.通过调整键可以改变最大声输出数值
- B.该助听器验配软件最大声输出的数值是该助听器能给出的最大值,即图中MPO数值
- C.应该将MPO数值调整到≤100dB的范围之内
- D.最大声输出(MPO)以数字形式表示
- E.MPO数值在250-6000Hz均超过Ud数值
- A.最大声输出
- B.最适响度级
- C.不舒适阈
- D.非线性放大
- E.重振
- A.20%
- B.30%
- C.25%
- D.50%
- E.75%
- A.轻度听力损失
- B.中度听力损失
- C.重度听力损失
- D.极重度听力损失
- E.危重度听力损失
- A.高频增益曲线
- B.增益曲线
- C.中频增益曲线
- D.插入增益
- E.低频增益曲线
- A.speech
- B.Impedance
- 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f0/b18eeaff9d1fe8eaeb6514cc3bb3d7.png"/>
- D.<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39/6de9636abf31bb94de70b9ed1164dc.png"/>
- E.<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9f/3406ba48899fc0443c9972d41e3a77.png"/>
- A.50dBSPL
- B.60dBSPL
- C.70dBSPL
- D.80dBSPL
- E.90dBSPL
- A.<
- B.△
- C.>
- D.*
- E.[
- A.正常听力级(nHL)
- B.听力级
- C.感觉级(SL)
- D.零级
- E.听力零级(HL)
- A.松弛部
- B.紧张部
- C.光锥
- D.鼓膜脐
- E.鼓膜凹陷
- A.传声器
- B.放大器
- C.计权网络
- D.滤波器、显示屏
- E.衰减器
- A.2个月
- B.6个月
- C.7个月
- D.8个月
- E.12个月
- 72
-
出生时平均身长为()。
- A.40cm
- B.45cm
- C.50cm
- D.55cm
- E.60cm
- A.左耳平均听力损失为65dBHL,右耳平均听力损失为80dBHL
- B.左耳平均听力损失为45dBHL,右耳平均听力损失为65dBHL
- C.左耳听力损失曲线为平坦型,右耳听力损失曲线为陡降型
- D.两耳听力差不多,但是习惯使用左手
- E.左耳平均听力损失为75dBHL,右耳平均听力损失为80dBHL
- A.常规主观检查
- B.定期客观检查
- C.基本校准
- D.定期维护
- E.故障检修
- A.(年龄-2)*5+81=年龄*5+71cm
- B.(年龄-2)*5+82=年龄*5+72cm
- C.(年龄-2)*5+83=年龄*5+73cm
- D.(年龄-2)*5+84=年龄*5+74cm
- E.(年龄-2)*5+85=年龄*5+75cm
- A.高频听力下降显著,而低频听力较好,听力图构型为高频陡降型。患者主诉经常是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楚说什么。这种情况,配戴助听器效果明显
- B.听力损失虽然不重,但分辨语吉却不清楚。听力图显示的听力损失程度与临床表现不相符合,差异较大
- C.由平坦慢坡型,突然发生陡降趋势
- D.听力图显示缓慢听力下降,经验配助听器后均能收到很好效果
- E.言语交往障碍,不能理解别人说话。听力损失与言语识别差异较大,这类老年听力障碍与言语障碍并存
- A.中间的灯亮绿灯
- B.亮黄灯
- C.亮红灯
- D.中间黄灯快速地闪烁
- E.3个灯同时亮绿灯并持续4s后熄灭
- A.40dB
- B.50dB
- C.60dB
- D.65dB
- E.70dB
- A.助听效果评估
- B.助听器受益评估
- C.助听器期望值
- D.助听效果问卷评估
- E.患者使用助听器后的满意度
- A.在耳机外端连接耳模,将放大的声音通过气导方式输出至耳道内
- B.也可在眼镜腿末端安装振动器,通过骨导方式将放大的声音传送至耳道
- C.能满足屈光不正与听觉障碍双重缺陷患者的需要
- D.对具有相同听力损失的患者,佩戴CIC比佩戴ITC可以节省5-10dB的增益
- E.将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池仓和音量控制旋钮等部件都安装在眼镜腿内
- A.入院
- B.住院
- C.确诊
- D.就诊
- E.出院
- A.报刊问卷调查
- B.邮政问卷调查
- C.送发问卷调查
- D.电话问卷调查
- E.访问问卷调查
- A.55dBSPL
- B.60dBSPL
- C.65dBSPL
- D.70dBSPL
- E.75dBSPL
- A.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B.波动性听力下降
- C.3个月以内发生的突发性、进行性听力下降
- D.伴有耳痛、耳漏、耳鸣、眩晕或头痛
- E.外耳道耵聍栓塞、异物或外耳畸形;不明原因的单侧或双侧明显不对称的听力损失
- A.从入学到青春发育开始前为学龄期,,为6-12岁
- B.听障儿童康复除了发声学语的基本要求外,应注重灌注知识,特别是抽象思维意识的培养
- C.听障儿童康复除聋儿自身的努力外,社会的参与也十分重要
- D.这一时期要注意预防创伤性耳聋、传染病源性聋、中耳炎导致的耳聋、中毒性耳聋等
- E.智能发育较快
- 86
-
下面听力图为()。
- A.渐降型听力图
- B.陡降型听力图
- C.平坦型听力图
- D.上升型听力图
- E.盆型听力图
- A.数量评估法
- B.功能评估洼
- C.听觉功能评估法
- D.标准评估法
- E.助听听阈评估
- A.12
- B.6
- C.48
- D.72
- E.24
- A.最大声输出
- B.频率
- C.增益
- D.功能
- E.声压级
- A.患病史
- B.出生史
- C.传染史
- D.个人史
- E.外伤史
- A.传声器
- B.显示屏
- C.过载指示灯
- D.滤波器
- E.衰减器
- A.2个月时
- B.3个月时
- C.4个月时
- D.5个月时
- E.6个月时
- A.音量
- B.音色
- C.音符
- D.响度
- E.音调
- A.1dB
- B.2dB
- C.3dB
- D.4dB
- E.5dB
- A.传导性听力损失
- B.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 C.混合性听力损失
- D.功能性听力损失
- E.耳蜗性听力损失
- A.10dB
- B.20dB
- C.30dB
- D.40dB
- E.50dB
- A.骨导听力
- B.气导听力
- C.听力零级
- D.声压级
- E.正常听力级
- A.0.25kHz
- B.0.5kHz
- C.0.75kHz
- D.1kHz
- E.1.5kHz
- A.器质
- B.混合
- C.传导
- D.感觉神经
- E.功能
- 100
-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言语识别率在助听器选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B.50%-70%的助听器能够提高辨别能力
- C.若患者理解言语很困难但听强度大的声音时不感困难,选配线性线路助听器常使患者受益
- D.若患者平时理解言语相对困难。而难以忍受吵间的噪声,选配线性线路助听器常不能帮助患者,使用宽动态范围压缩(WDRC)线路可能有所帮助
- E.40%以下的助听器常常不能使患者十分满意,但可帮助唇读。监听自己的嗓音和环境声,由此减轻生活压力并增加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