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舌
- B.软腭
- C.食管
- D.下颚
- E.口唇
- A.A
- B.B
- C.C
- D.E
- E.F
- A.没有输出
- B.嘈杂或声音失真
- C.声反馈或漏声
- D.音调控制失常
- E.最大输出控制失常
- A.计权网络能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
- B.计权网络能模拟人耳听觉在不同频率有相同的灵敏性
- C.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为客观物理量的声级计
- D.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是经过听感修正的声级计
- E.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叫做计权声级或噪声级
- A.气导
- B.骨导
- C.舒适阈
- D.不舒适阈
- E.联系方式
- A.降低整体增益
- B.降低高频增益
- C.降低低频增益
- D.打通气孔或增大通气孔直径
- E.以上均不是
- A.应具有对人体无毒、对皮肤无刺激、凝固时间适中、易于与外耳皮肤分离、粘度适中、稳定性高等特点
- B.耳印模材料的粘度,是指耳印模材料在发生化学聚合反应前的粘稠性
- C.粘度低的材料易于注射,但不具有扩张耳道软骨部的能力
- D.粘度高的材料,具有扩张功能,在将材料注入耳道时,需要较小的压力
- E.耳印模材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藻酸盐材料,不可逆水胶体材料;另一味硅胶材料
- A.狭窄
- B.耵聍
- C.异物
- D.残余术腔
- E.息肉
- A.3000Hz
- B.4000Hz
- C.5000Hz
- D.6000Hz
- E.7000Hz
- A.听力损失的程度,这就意味着应该针对不同的听力损失选择功率合适的助听器
- B.听力曲线的类型,这就要求在进行助听器选配时针对不同频段进行不同的增益选择
- C.听力损失的程度,这就要求在进行助听器选配时针对不同频段进行不同的增益选择
- D.舒适阈及不舒适阈的不同,这就要求对不同的人所设置的助听器的最大声输出是不同的
- E.听力曲线的类型,这就意味着应该针对不同的听力损失选择功率合适的助听器
- 11
-
最大声输出的选择原则()
- A.不能对残余听力造成损伤
- B.可以使声音产生失真
- C.不要选用输出功率小于实际所需
- D.无论助听器功率多大,绝不能超过不适阈
- 12
-
声孔长度的作用()
- A.声孔长度主要改变高频共振峰位置
- B.改变低频增益
- C.声孔延长会降低低频增益
- D.声孔缩短使高频降低
- A.对人体无毒
- B.稳定性高
- C.黏度适中
- D.凝固时间10-15分钟
- 14
-
软耳模的好处()
- A.弹性好
- B.强度高
- C.密封性好
- D.制作方便
- 15
-
听阈是( )
- A.刚能引起人耳听觉反应的最小声音刺激量
- B.刚能引起人耳听觉不舒适的声音刺激量
- C.人耳听起来最舒适的声音刺激量
- D.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 E.各频率听阈值是一样的
- A.耳屏完整
- B.耳轮完整
- C.表面存在气泡也可以
- D.耳甲腔完整
- A.频响图
- B.输出图
- C.增益图
- D.语谱图
- E.频谱图
- A.1-17m
- B.0.1-17m
- C.0.017-17m
- D.17-0.017m
- E.17-1m
- 19
-
语谱图( )
- A.横轴为声强;纵轴为频率
- B.横轴为频率;纵轴为时间
- C.横轴为幅度;纵轴为频率
- D.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
- E.横轴为声压;纵轴为频率
- A.标准隔声室
- B.标准声场
- C.标准声级计
- D.听力计
- E.专业测试人员
- A.人耳对55dB SPL以下低强度噪声的响度感受
- B.人耳对55dB SPL以上低强度噪声的响度感受
- C.人耳对55-85dB SPL以下低强度噪声的响度感受
- D.人耳对85dB SPL以下低强度噪声的响度感受
- E.人耳对85dB SPL以上低强度噪声的响度感受
- A.语音上由易到难
- B.词汇上由少到多
- C.语法由不完整到完整
- D.句子由长到短
- E.音调由单一边复杂
- A.30~40 dB(A)
- B.50~60 dB(A)
- C.70~80 dB(A)
- D.80~90 dB(A)
- E.90~100 dB(A)
- A.2岁半
- B.3岁
- C.3岁半
- D.3~5岁
- E.4岁
- A.最适
- B.还行
- C.适合
- D.较适
- E.看话
- A.导声管的长度增加,其所传输声音的低频增益增加
- B.导声管与耳模连接方式分为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
- C.号角声管自耳道外向内由粗变细的喇叭管
- D.防潮导声管的质地硬,韧性强,对减少导声管内的湿气非常有效
- 27
-
Y型通气孔作用是()
- A.使助听器高频降低
- B.使助听器高频输出降低
- C.使助听器低频增加
- D.使助听器低频降低
- A.详细询问家长,亲属和监护人了解并记录现病史,既往史及药物史等
- B.进行耳常规检查,要注意鼻咽部,咽鼓管和中耳腔的病变,这些部位病变可导致听力波动
- C.对疑有脑瘫,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交往障碍的小儿,请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帮助
- D.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和确定内耳及相关结构的异常,常规应做CT和MRI
- A.音质
- B.音量
- C.音调
- D.斜率
- A.美国
- B.英国
- C.德国
- D.法国
- E.意大利
- A.压缩限制于削峰
- B.宽动态范围压缩
- C.多通道压缩
- D.多程序
- E.方向性技术
- A.3dB
- B.6dB
- C.9dB
- D.12dB
- A.250~1KHz
- B.1K~2.5KHz
- C.2.5K~6KHz
- D.<250Hz
- A.声反馈测试
- B.噪声管理
- C.原位测听
- D.降低MPO
- A.传导性耳聋
- B.动态范围窄
- C.重振听障者
- D.感应神经性聋
- A.阴平
- B.阳平
- C.去声
- D.上声
- E.元声
- 37
-
an属于()
- A.中响复韵母
- B.后响复韵母
- C.前响鼻韵母
- D.舌尖鼻韵母
- E.舌根鼻韵母
- A.初级层次理想
- B.一级层次理想
- C.高级层次理想
- D.二级层次理想
- E.中级层次理想
- A.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精神
- B.努力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
- C.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
- D.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 E.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
- A.颞骨的鳞部
- B.颞骨的岩部
- C.颞骨的鼓部
- D.颧骨突
- E.颞骨的乳突部
- A.按照职业道德一般原则和规范
- B.按照职业道德特殊原则和规范
- C.按照社会发展状况
- D.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
- E.按照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
- A.外耳
- B.中耳
- C.耳蜗
- D.蜗后
- E.无法统计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E.五级
- A.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象限
- B.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个象限
- C.上、下、左和右四个象限
- D.紧张和松弛两个象限
- A.下颌神经耳颞支
- B.迷走神经耳支
- C.耳大神经
- D.枕小神经
- E.面神经分支
- A.耳间衰减代表信号从测试耳传至非测试耳过程中能量的衰减
- B.刺激信号在传至非测试耳时经过颅骨消耗了一部分能量,所剩下的能量可能会激活对侧耳蜗
- C.在分析是否有交叉听力时,主要考虑非测试耳的气导听阈
- D.对于骨导来说,耳间衰减几乎可以不考虑
- A.每次给刺激声的持续时间长度为0.5~1 s
- B.给声时间应大于1 s,并要避免韵律给声
- C.标准听力测试的频率为1 kHz、2 kHz、4 kHz、8 kHz、0.5 kHz、0.25 kHz、0.125 kHz等
- D.如果相邻的倍频程之间听阈差值大于20 dB,需要加测半倍频程
- A.电耳镜是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耳镜,使用方便,临床上应用广泛
- B.电耳镜检查法可检查肉眼不能察觉的较细微的病变,在缺乏额镜反射光源的地方尤其重要
- C.方法是打开光源,将电耳镜前端缓缓插入外耳道外2/3,观察鼓膜形态
- D.电耳镜便于携带,无需其他光源,尤其适用于卧床病人及婴幼儿
- 49
-
以下定义不正确的是()
- A.纯音:单一频率的声音
- B.阈值:能够引起听觉的最小有效声压级
- C.声压级:将某一具体受检者的听阈定为零级,表示某一纯音的声强对于这个受试者的阈上分贝数
- D.感觉级:将某一具体受检者的听阈定为零级,表示某一纯音的声强对于这个受试者的阈上分贝数
- A.对恶性疾病的诊断应对病人保密,但必须对其家属或领导说明病情与预后
- B.应专心听病人叙述,对病人的俗语、方言要细心领会其含义,记录时也可使用俗语
- C.病人如有其它医疗单位诊断证明或病情介绍,可供参考
- D.有关病人的隐私应为其保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