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练习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语音发声训练包括()。

  • A.呼吸训练
  • B.语词发音训练
  • C.语言模仿跟踪游戏
  • D.起音训练
  • E.语句发音训练
2

下列属于主体语法掌握阶段训练任务的是()。

  • A.能按成人的要求完成简单的指令
  • B.发展口头与书面作文能力
  • C.诱导发展孩子语言的悟性能力
  • D.诱导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
  • E.发展句式扩展的能力
4

耳镜下常见的外耳道畸形包括()。

  • A.外耳道扩大
  • B.外耳道狭窄或闭锁
  • C.耳道壁塌陷
  • D.鳃弓发育畸形
  • E.外耳道扩大与鼓室、鼓窦及乳突腔连成一体
5

听骨链中断时,()情况下即使探测耳有骨气导差,其对侧声反射也能引出。

  • A.听骨链中断处存在异常粘连
  • B.听骨链中断点位于镫骨内侧
  • C.听骨链中断点位于镫骨外侧
  • D.镫骨肌坏损
  • E.听骨链完全中断
6

下列符合10~18个月婴儿扩展交际功能的是()。

  • A.出现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倾向
  • B.出现了前阶段未出现的辅音
  • C.出现较多的重叠双音节和多音节现象
  • D.逐步使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来达到各种交际目的
  • E.开始自己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
7

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后,经常听音乐的好处有()。

  • A.可以激发听神经产生冲动
  • B.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 C.使听神经突触活化
  • D.可使听敛度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听觉培建和康复的目的
  • E.如果伴随音乐同时增加视觉效果,更有利于建立听觉中枢与视觉中枢的神经联系,有利于脑潜能的开发
8

下列属于语言发展期儿童心理预备能力发展特点的是()。

  • A.自我为中心语言相对较多
  • B.2岁儿童尚不具备保持同一话题的能力
  • C.55%的6岁儿童能够根据变化改变表述方式
  • D.词序策略产生于3岁左右
  • E.对词义的获得始终以其认知发展为基础
9

言语测听结果临床分型包括()。

  • A.正常型
  • B.平移型
  • C.平缓型
  • D.回跌型
  • E.低矮型
10

下列关于声反射路径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侧声反射路径从耳蜗腹侧核至面神经核,然后由同侧面神经支配同侧镫骨肌
  • B.同侧声反射第二条路径从耳蜗腹侧核至同侧上橄榄复合体,然后到达面神经核,再通过面神经运动支配同侧镫骨肌收缩
  • C.对侧声反射路径是从同侧耳蜗腹侧核至同侧上橄榄复合体,交叉至对侧面神经核,通过对侧面神经支配对侧镫骨肌收缩
  • D.对侧声反射第二条路径是从同侧耳蜗腹侧核交叉到对侧上橄榄复合体,然后至对侧面神经核,通过对侧面神经运动支配对侧镫骨肌收缩
  • E.同侧声反射为刺激耳与指示耳在同一侧,对侧声反射为刺激耳与指示耳分别在两侧
11

听障儿童发音不清的主要原因包括()。

  • A.辨音能力差
  • B.接收到的信号含糊
  • C.由于听力损伤,协调不当
  • D.不会利用共鸣器
  • E.发音器官不能运用自如
12

对于婴幼儿的视觉强化测听及其结果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临床上广泛采用主观测听对婴幼儿的裸耳听力损失程度进行评定并分级
  • B.用耳机测听仅能得到好耳的听阈值
  • C.用耳机测听能够分别得到左右耳各频率的听阈值
  • D.对拒戴耳机的婴幼儿进行声场测听,其结果代表好耳的听阈值
  • E.对拒戴耳机的婴幼儿进行声场测听,其结果代表患耳的听阈值
13

编制儿童言语识别词表应注意的事项有()。

  • A.语音均衡
  • B.词表用图画准确地表达
  • C.避免生词
  • D.包括韵母识别和声母识别
  • E.包括自然环境音
14

儿童言语评估表从()等不同侧面评估儿童的听觉功能。

  • A.语音
  • B.声调
  • C.词汇
  • D.短句
  • E.自然环境声响
15

语言发展期听健儿童的语用技能主要从()方面进行观察。

  • A.语言操作能力
  • B.对外部环境的感知能力
  • C.语音辨别能力
  • D.语音发音能力
  • E.心理预备能力
16

视觉强化测听的注意事项有()。

  • A.判断被试者是否适宜视觉强化测听
  • B.正确选择所使用的玩具
  • C.正确判定条件反射的建立
  • D.主试者与测试者配合默契
  • E.控制给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18

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言语听觉评估,语音识别分为()。

  • A.韵母识别
  • B.单音节词(字)识别
  • C.声母识别
  • D.双音节词识别
  • E.三音节词识别
19

外耳道疾病中有渗出物的疾病是()。

  • A.外耳道异物
  • B.外耳道湿疹
  • C.外耳道炎
  • D.耵聍栓塞
  • E.鼓膜损伤
20

声反射测试时,频率信号4000Hz对应的给声强度极限是()。

  • A.95 dB HL
  • B.100 dB HL
  • C.105 dB HL
  • D.110 dB HL
  • E.115 dB HL
21

背景噪声中的言语识别测试所需的工具有()。

  • A.成人或儿童双音节词表或短句词表
  • B.背景声CD光盘和CD机
  • C.音箱
  • D.听力计和扬声器
  • E.声级计
22

()最初被助听器制造商用于质量控制。

  • A.耦合腔测试
  • B.功能增益
  • C.目标曲线
  • D.真耳耦合腔差值
  • E.真耳未助听反应
2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场监测()。

  • A.声级计设置在线性或C计权、快速反应挡
  • B.测试时给声,待孩子对声音做出反应后,再重复同样强度的刺激声,用声级计测定其声压级
  • C.从刺激声源到测试耳之间的距离应等于刺激声源到声级计麦克风之间的距离
  • D.声级计的麦克风固定在三脚架上
  • E.读取声级计峰值的摆动均值
24

下列不属于语言理解阶段训练内容的是)。

  • A.掌握方位、时间及量词训练
  • B.模仿节奏音训练
  • C.初级词的概括训练
  • D.对物品的特定反应训练
  • E.身体语言训练
25

听觉理解与听觉察知、听觉辨别和听觉识别最大的不同是()。

  • A.听觉理解仅仅是对声音本身的认识
  • B.听觉理解不需要大脑对声音信号所反映的事物进行本质的认识
  • C.听觉理解需要进行长期的听觉练习
  • D.听觉理解需要在积淀大量的听取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 E.听觉理解不仅仅是对声音本身的认识,而且是大脑对声音信号所反映的事物本质的认识
26

人的听觉发育阶段中,持续时间很短,但却是听觉发育重要基础的阶段是()。

  • A.听觉辨别
  • B.听觉识别
  • C.听觉察知
  • D.听觉概念
  • E.听觉记忆
27

自适应方向性会抑制()的噪声。

  • A.所有
  • B.稳态
  • C.瞬间
  • D.风声
  • E.移动
28

关于鼓膜损伤的说法有误的是()。

  • A.中耳的外伤、炎症、肿瘤等疾病都可导致鼓膜穿孔
  • B.外伤性鼓膜穿孔多为规则裂孔
  • C.外伤性鼓膜穿孔鼓膜表面有血痂,色泽多正常
  • D.中耳肿瘤引起的鼓膜穿孔多为中耳腔或骨性外耳道后壁有肉芽或息肉样组织生长,堵塞耳道,易出血
  • E.癌瘤起于鼓岬或乳突者,早期即可出现面瘫、眩晕;晚期出现张口困难及多对脑神经瘫痪等症状群
29

声反射测试中,按下并放松给声键,自动延时功能控制着()。

  • A.每个强度测试信号的频率
  • B.每个强度测试信号的给声时间
  • C.每个强度测试信号的强度
  • D.声反射阈值
  • E.测试的参数
30

下列关于听障儿童单句训练说法有误的是()。

  • A.可按照句型由简单到复杂
  • B.一般先教陈述句、祈使句,再教感叹句,最后教疑问句
  • C.简单陈述句、祈使句的训练取得定进展以后,即可教疑问句
  • D.在学会是非问句之后,可以转换成反复问句
  • E.学会一般的句子,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训练句式变换
31

完整句的特点是()。

  • A.与动作、表情紧密结合
  • B.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
  • C.词性不确定
  • D.遵循着按无修饰词的简单旬到有修饰词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的顺序发展
  • E.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灵活
32

对于蜗后病变的鉴别,将患者的声反射阈与该频率的第90百分位数进行比较,如果ART小于或等于相应的第90百分位数,则基本上可认为()。

  • A.处于听力正常或耳蜗性病变的声反射阈分布范围内
  • B.反射阈升高
  • C.反射阈降低
  • D.反射阈消失
  • E.反射阈保持不变
33

在鼓室导抗图上,以下情况会出现负压的是()。

  • A.咽鼓管功能障碍和分泌性中耳炎
  • B.中耳炎早期病变
  • C.中耳渗出和鼓膜开放
  • D.鼓膜愈合形穿孔
  • E.听骨链中断
35

言语零级的校准主要是针对()。

  • A.言语听力计的输出
  • B.言语听力计的输入
  • C.声级计的输出
  • D.声级计的输入
  • E.音量计的输入
36

4个月左右的婴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开始出现的变化不包括()。

  • A.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仿佛开始进行说话交谈
  • B.在用语音与成人“对话”时,婴儿呈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
  • C.当成人与婴儿的一段轮流对话结束后,婴儿会发一个或几个音来主动地引起另一段对话
  • D.这个时期还会逐步使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来达到各种交际目的
  • E.逐渐学会使用不同的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37

使用短句词表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 A.言语接受阈
  • B.言语觉察阈
  • C.言语识别率
  • D.视觉强化测听
  • E.背景声中的言语识别
38

在单侧传导性听力损失时,另一耳听力正常,声反射类型应该是()。

  • A.患耳同、对侧无,健耳同、对侧都有
  • B.患耳同侧无,对侧有
  • C.健耳同侧有,对侧无
  • D.患耳同侧无,对侧有;健耳同、对侧都有
  • E.患耳同、对侧无;健耳同侧有,对侧不定
39

言语识别阈一般采用()进行测试。

  • A.单音节词表
  • B.短句词表
  • C.单音节词表或双音节词表
  • D.双音节词表或短句词表
  • E.双音节词表
40

关于幼儿为适应佩戴的助听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开始时音量控制放小一些,逐渐增大到适合的位置
  • B.在助听器佩戴的初期,不允许幼儿经常将助听器摘下
  • C.初戴助听器时低频部分的输出不呵过大
  • D.有的孩子佩戴助听器后出现对部分频率的声音特别敏感
  • E.平衡失调现象会随着助听器佩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
41

下列关于单耳聆听与双耳聆听言语识别率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来说,双耳聆听的言语识别率应该大于任何一耳的识别率
  • B.单耳聆听为被试者的正常社会交往状态,单耳的言语识别能力更能直接反映听障者的听觉言语交往能力的大小
  • C.在测试每一侧耳的得分之后,应将音量调整到双耳各自的MCL声级,进行双耳同时听音测试
  • D.若双耳得分反而较单耳下降,说明助听器验配或调试不合理
  • E.若双耳测试得分提高,显示助听器验配效果达到优化
42

鼓室图测试中,在声导抗出现峰值时的鼓室压力称为()。

  • A.补偿静态声导抗
  • B.峰声导抗值
  • C.峰压
  • D.外耳道容积
  • E.峰阻抗值
44

言语听觉评估中,选择声母识别可了解()。

  • A.高频听力补偿效果
  • B.低、中频听力补偿效果
  • C.言语可懂度
  • D.对不同频响声音的感知
  • E.识别连续语言的能力及词语间的相互掩蔽影响程度
45

言语听觉评估中,选择()可以了解识别连续语言的能力及词语间的相互掩蔽影响程度。

  • A.自然环境声响识别
  • B.声调识别
  • C.声母识别
  • D.韵母识别
  • E.短句识别
46

对于声反射衰减测试,在10s的刺激时间内,如果()就认为声反射衰减阳性。

  • A.声反射幅度比初始幅度降低50%以上
  • B.声反射幅度比初始幅度降低10%以上
  • C.声反射幅度比初始幅度增加50%以上
  • D.声反射幅度比初始幅度增加10%以上
  • E.声反射幅度与初始幅度相等
47

同侧声反射路径从(),然后由同侧面神经支配同侧镫骨肌。

  • A.对侧耳蜗腹侧核至同侧上橄榄复合体
  • B.同侧耳蜗腹侧核至同侧上橄榄复合体
  • C.同侧耳蜗腹侧核交叉到对侧上橄榄复合体
  • D.耳蜗腹侧核至面神经核
  • E.对侧面神经支配对侧镫骨肌
48

声反射衰减常用的临床记录方法是()。

  • A.用声反射阈上50 dB的纯音持续刺激10s,并记录声反射幅度
  • B.用声反射阈上50 dB的纯音持续刺激20s,并记录声反射幅度
  • C.用声反射阈上20 dB的纯音持续刺激10s,并记录声反射幅度
  • D.用声反射阈上10 dB的纯音持续刺激20s,并记录声反射幅度
  • E.用声反射阈上10 dB的纯音持续刺激10s,并记录声反射幅度
49

新生儿能否引出声反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探测音质
  • B.探测音色
  • C.探测内容
  • D.探测颇率
  • E.探测音量
50

()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 A.发音不清
  • B.音色不好听
  • C.音节受限制
  • D.语调不准
  • E.不能分辨同音异义词
51

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全幼儿是()的结果。

  • A.不能控制声带的松紧
  • B.听力障碍影响接收语言素材
  • C.发音体不灵活
  • D.理解性语言发展得不充分
  • E.不会利用共鸣器
52

言语识别率测试中,判断是否需要掩蔽的标准是()。

  • A.加在测试耳的信号强度-40 dB耳间衰减-最低言语识别率级>非测试耳骨导平均听阈
  • B.加在测试耳的信号强度-40 dB耳间衰减-有效言语掩蔽级>非测试耳骨导平均听阈
  • C.加在测试耳的信号强度-72.5 dB SPL耳间衰减-最低言语识别率级>非测试耳骨导平均听阈
  • D.加在测试耳的信号强度-40 dB耳间衰减-最低言语识别率级>言语偷听量
  • E.加在测试耳的信号强度+40 dB耳间衰减+最低言语识别率级>非测试耳骨导平均听阈
53

言语听觉评估是利用()作为测试信号,通过听力计或自然口语发声来测定言语听觉识别得分的一种评估方法。

  • A.标准言语词表
  • B.地方言语词表
  • C.标准言语句表
  • D.地方言语句表
  • E.以上说法均不对
55

平移型曲线(B型)代表()的表现。

  • A.耳蜗损伤
  • B.鼓膜损伤
  • C.单纯传导性耳聋
  • D.咽鼓管损伤
  • E.外耳道损伤
57

编制儿童言语听觉评估词表的基本素材是以()作为依据。

  • A.3岁以上儿童应掌握的词汇
  • B.儿童的认知特点
  • C.汉语言语测听词表
  • D.儿童的言语特点
  • E.全国统编听障儿童康复教材《学说话》
58

听觉发育的过程正确的是()。

  • A.听觉识别→听觉理解→听觉察知→听觉分辨
  • B.听觉理解→听觉察知→听觉识别→听觉分辨
  • C.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听觉理解
  • D.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理解→听觉识别
  • E.听觉察知→听觉理解→听觉分辨→听觉识别
59

如果将人的听觉发育分为八个阶段,正确的是()。

  • A.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听觉辨认、听觉记忆、听觉选择、听觉反馈、听觉概念
  • B.听觉察知、听觉识别、听觉定向、听觉辨认、听觉记忆、听觉选择、听觉反馈、听觉概念
  • C.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听觉理解、听觉记忆、听觉选择、听觉反馈、听觉概念
  • D.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听觉辨认、听觉记忆、听觉分辨、听觉反馈、听觉概念
  • E.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理解、听觉辨认、听觉记忆、听觉选择、听觉反馈、听觉概念
60

下列属于听障儿童在听觉方面需学会分辨的是()。

  • A.“软、硬”
  • B.“方、圆”
  • C.“哭、笑、怒”
  • D.“强、弱”
  • E.“大、小”
61

录音测试中听力计上的()控制输出言语材料的音量。

  • A.开关旋钮
  • B.声音大小旋钮
  • C.菜单旋钮
  • D.强度衰减旋钮
  • E.速度调节旋钮
62

对0~3岁婴幼儿的言语听觉评估方法及刺激音的选择,要以婴幼儿的()为重要依据。

  • A.语言特点
  • B.语音平衡
  • C.听觉言语发育指标
  • D.日常用语
  • E.认知特点
64

测试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刺激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在()。

  • A.3~5s
  • B.5s左右
  • C.6~10s
  • D.10s左右
  • E.20s左右
65

对于言语听力计的校准,如果使用压耳式耳机,实际产生的言语声压级数值等于()。

  • A.听力级+校准值(50 dB)
  • B.听力级+校准值(40 dB)
  • C.听力级+校准值(30 dB)
  • D.听力级+校准值(20 dB)
  • E.听力级+校准值(10 dB)
66

可以对低频能量进行补偿,达到改善音质,提高清晰度和丰满度的效果的是()技术。

  • A.低音增强系统
  • B.堵耳管理器
  • C.开放耳
  • D.反馈抑制
  • E.多维自适应方向性麦克风
68

在鼓室导抗图上,鼓膜附着物、听骨链骨性固定或粘连、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或息肉时,会出现()情况。

  • A.无峰压
  • B.正压
  • C.声导抗值异常增大
  • D.声导抗值异常减小
  • E.曲线平滑度异常
69

中耳炎早期病变在鼓室导抗图上会出现()。

  • A.负压
  • B.正压
  • C.无峰压
  • D.声导抗值减小
  • E.曲线平滑度异常
70

重振现象的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之差()。

  • A.大于60 dB
  • B.小于60 dB
  • C.大于50 dB
  • D.小于50 dB
  • E.大于40 dB
71

实时言语声的优点为()。

  • A.常见
  • B.具有特异性
  • C.使得测试音更丰富
  • D.频率、强度易于控制
  • E.引起婴幼儿的听性反应
72

()患者采用一个助听器程序即可。

  • A.婴幼儿
  • B.学龄儿童
  • C.青少年
  • D.成年
  • E.老年
73

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言语听觉评估,下列不属于单音节词(字)识别词表内容的是()。

  • A.两个词表
  • B.每个词表有35个词(字)
  • C.《汉语拼音方案》中全部声母
  • D.《汉语拼音方案》中35个韵母
  • E.词表难易程度相同
74

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后的听觉功能评估主要通过()来完成。

  • A.听觉行为观察
  • B.视觉强化测听
  • C.言语测听
  • D.纯音听阈测试
  • E.言语听觉识别
75

视觉强化测听前,如果45°入射角建立听力级声场,则声级计前部的传声器置应置于()。

  • A.参考测试点
  • B.参考测试点前1m
  • C.参考测试点后1m
  • D.参考测试点左1m
  • E.参考测试点右1m
76

语言内容即()。

  • A.语言形式的获得
  • B.语义的获得
  • C.语法的发展
  • D.语音的发展
  • E.语用技能的获得
77

言语听觉评估中,选择双音节词识别可了解()。

  • A.对不同频响声音的感知
  • B.低、中频听力补偿效果
  • C.高频听力补偿效果
  • D.言语可懂度
  • E.识别连续语言的能力及词语间的相互掩蔽影响程度
79

一般印模材料在()可完全凝固。

  • A.5~10min
  • B.10~15min
  • C.15~20min
  • D.20~25min
  • E.25~30min
80

回跌型(D型)和低矮型(E型)曲线代表()的病理变化。

  • A.耳蜗
  • B.耳蜗以上听觉系统
  • C.半规管
  • D.咽鼓管
  • E.听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