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耳声发射的音频能量较高
- B.避免受试者及陪同人员产生的声响
- C.耳声发射可作为听力测试的唯一依据
- D.为了获得更多的音频能量,应正确放置探头
- E.避免噪声干扰
- A.许多药物对DPOAE有影响,包括利尿酸、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司匹林等
- B.即使是正常听力,老年人在5000Hz和7000Hz处的幅值要比年轻人低
- C.性别及耳别对DPOAE有显著性影响
- D.噪声可以使DPOAE的反应幅值降低
- E.新生儿的DPOAE幅值低于儿童和成人,但成人随年龄增长幅值变化的结论并不一致
- A.神经支配
- B.形态与位置
- C.神经传导
- D.结构特点
- E.离体外毛细胞运动形式
- A.年龄因素
- B.性别因素
- C.受试者状态
- D.受试者职业
- E.受试者经济状况
- A.能够进行真耳分析仪器校准
- B.能够进行真耳增益曲线测试
- C.能够向听障者解释分析结果
- D.能够通过声场测试言语识别率
- E.能够进行言语评估结果记录
- A.学生有机会发问
- B.教师有机会解答
- C.学生间可以互相交换意见
- D.教师与学生间可以互动交流
- E.需要提供辅助教学器材
- A.观察法
- B.游戏法
- C.问卷调查法
- D.面谈法
- E.评估法
- A.概括的角度要准确,概括的要素要清楚,概括的顺序要合理,概括的主旨要突出,概括的详略要得当, 概括的线索要明确,概括的语言要精练
- B.每周认真阅读学员周记,对不正确之处及时指出,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正规现象及表现出色的地方及时与学员交流,并作出指导及评价
- C.实习结束时或一天实习结束时,教师必须验收学员实践的成果,检查学员在实习过程中是否按安全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是否已清理现场和做好测试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对学员在实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成绩考核和评分,并布置适当的作业或思考题
- D.在结束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具体、准确地掌握情况,力求使总结有指导意义,有实际的价值
- E.实习总结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总结一天的实习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明确以后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工具、材料、文件的保管等方面作出全面的总结,扬长避短,为后一阶段实习提供借鉴
- A.随访方式的选择(如电话、当面、邮件、上门等)
- B.随访周期的选择(针对新用户、老用户、潜在用户等)
- C.随访的内容(助听器的使用和佩戴情况、测听、助听器维修或保养、电池的检查、调节旋钮的使用、康复进展、问题解答、心理引导等)
- D.随访的详细记录和整理
- E.随访结果的分析
- A.数字处理板
- B.计算机系统
- C.音频卡
- D.微型扬声器
- E.高灵敏度麦克风
- A.写演讲稿主要是选择一段教材内容用演讲方式教学
- B.备课时认真写好演讲稿,撰稿时注意先理清思路,草拟演讲提纲
- C.认真起草讲稿,撰稿中注意合理选择演讲内容的结构,注重演讲语言的特点,恰当设计高潮与安排节奏
- D.选择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况录像,播放其中几段讲述的内容,观摩后分析与复述
- E.进行自我评估,可以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段讲述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写同事、朋友一起听录音,一起想想应如何改进
- A.±6dB SPL
- B.±7dB SPL
- C.±8dB SPL
- D.±9dB SPL
- E.±10dB SPL
- A.载波频率
- B.载波频率+调制波频率
- C.载波频率-调制波频率
- D.载波频率和载波频率±调制波频率
- E.载波频率±调制波频率
- A.压电式麦克风
- B.动圈式麦克风
- C.全向性麦克风
- D.高压缩阈值的麦克风
- E.低压缩阈值的麦克风
- A.感音神经性耳聋或药物性耳聋
- B.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耳聋
- C.突发性耳聋或药物性耳聋
- D.毒物性耳聋或传导性聋
- E.神经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
- A.静音系统
- B.风噪声管理系统
- C.净噪系统
- D.多维自适应方向性系统
- E.低音增强系统
- A.自然老化
- B.病态老化
- C.基因变异
- D.过敏反应
- E.必然经历
- A.短声ABR
- B.短纯音ABR
- C.骨导ABR
- D.气导ABR
- E.短音ABR
- A.波I
- B.波Ⅱ
- C.波Ⅲ
- D.波Ⅳ
- E.波V
- A.课堂讲授法
- B.示范操作法
- C.角色扮演法
- D.分组讨论法
- E.案例分析法
- A.课堂讲授法
- B.示范操作法
- C.角色扮演法
- D.分组讨论法
- E.案例分析法
- A.课堂讲授法
- B.示范操作法
- C.角色扮演法
- D.分组讨论法
- E.案例分析法
- A.5个
- B.6个
- C.7个
- D.8个
- E.9个
- A.压级
- B.增益
- C.输入
- D.失真
- E.消耗
- A.讲述
- B.讲演
- C.讲解
- D.讲读
- E.讲操
- A.静音系统
- B.风噪声管理系统
- C.净噪系统
- D.多维自适应方向性系统
- E.低音增强系统
- A.听神经
- B.耳蜗核
- C.外侧丘系及其核团(脑桥中上段)
- D.下丘及外侧丘系上方
- E.上橄榄核
- A.2005年
- B.2006年
- C.2007年
- D.2008年
- E.2009年
- A.3周岁
- B.4周岁
- C.5周岁
- D.6周岁
- E.8周岁
- A.课堂讲授法
- B.分组讨论法
- C.角色扮演法
- D.案例分析法
- E.示范操作法
- A.0.7~0.98
- B.0.7~0.99
- C.0.8~0.95
- D.0.8~0.98
- E.0.85~0.98
- 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 B.⑧②③④⑤⑥①⑦
- C.③⑤②①⑥④⑧⑦
- D.⑤②①④③⑥⑦⑧
- E.⑤②⑥③①⑧④⑦
- A.1ms
- B.2ms
- C.3ms
- D.4ms
- E.5ms
- A.≥90%
- B.≥85%
- C.≥80%
- D.≥75%
- E.≥70%
- A.净噪系统
- B.风噪声管理系统
- C.方向性系统
- D.多维自适应方向性系统
- E.静音系统
- A.白噪声
- B.言语噪声
- C.环境噪声
- D.嘈杂语噪声
- E.稳态噪声
- A.12h
- B.24h
- C.36h
- D.48h
- E.72h
- A.6种
- B.8种
- C.10种
- D.16种
- E.26种
- A.70mA/m
- B.80mA/m
- C.90mA/m
- D.100mA/m
- E.120mA/m
- A.示范操作法
- B.分组讨论法
- C.角色扮演法
- D.课堂讲授法
- E.案例分析法
- A.50μs
- B.60μs
- C.70μs
- D.80μs
- E.90μs
- A.分贝
- B.语言类型
- C.语法
- D.重音
- E.长度
- A.45dB SPL
- B.50dB SPL
- C.55dB SPL
- D.60dB SPL
- E.65dB SPL
-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E.5种
- A.70Hz;80Hz
- B.80Hz;80Hz
- C.80Hz;90Hz
- D.90Hz;90Hz
- E.100Hz;100Hz
- A.角色扮演法
- B.分组讨论法
- C.课堂讲授法
- D.游戏法
- E.案例分析法
- A.20%
- B.30%
- C.40%
- D.50%
- E.60%
- A.课堂讲授法
- B.案例分析法
- C.角色扮演法
- D.分组讨论法
- E.示范操作法
- A.20dB
- B.25dB
- C.31dB
- D.35dB
- E.50dB
- A.同一结构、不同开口
- B.不同结构、相同开口
- C.相同结构、相同开口
- D.不同结构、不同开口
- E.前鼻音与后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