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下唇
- B.下齿
- C.舌
- D.腭
- E.下齿龈
- A.第一个
- B.第二个
- C.第三个
- D.第四个
- E.第五个
- A.质点在介质中做自由振动
- B.质点在介质中做受迫振动
- C.各质点的振动规律都相同
- D.各质点的振动速度都相同
- E.各质点的振动方向都不同
- A.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2倍
- B.经营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C.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
- D.拒绝、阻碍有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 E.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
- A.CROS(信号对传)式
- B.BICROS(bilateral CROS,双侧信号对传)
- C.手持式麦克风
- D.方向性麦克风
- E.调频转换器
- A.学习语音学的知识
- B.补偿听力
- C.了解语音语调的表达
- D.增加言语可懂度
- E.增强抵抗环境噪声等的能力
- A.其部件可调节,还有各种不同的组合
- B.放大器是其最前沿的部件
- C.传声器的方向
- D.可以在传声器处加一个防风罩
- E.声级计测量的是声音强度,它可以兼顾人的主观感受
- A.全数字助听器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具有高速运算能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 B.DSP又分为通用DSP及专用DSP 两种
- C.通用DSP的结构和计算机相似,也是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结构
- D.专用DSP灵活性强,只要重新编写软件,即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有利于升级
- E.专用DSP的处理速度比通用DSP要慢
- A.渐渐漂向湖心
- B.渐渐漂向湖岸
- C.在落下处上下振动
- D.在落下处左右振动
- E.沿波纹做圆周运动
- 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B.《产品质量法》
- C.《食品卫生法》
- D.《反不正当竞争法》
- E.《合同法》
- A.音长
- B.音强
- C.音高
- D.音量
- E.音调
- A.砧骨
- B.锤骨
- C.镫骨
- D.外耳道
- E.鼓膜
- A.喉腔
- B.鼻咽
- C.口咽
- D.喉咽
- E.咽喉
- A.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使用最适合听障者的方法
- B.康复训练能够使听障者最大限度地利月并提高交流能力
- C.康复训练通常可分为分类训练、综合训练及实用训练三部分
- D.分类训练是将言语分成小部分分别训练。这一方法是基于言语的理解依赖于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和音位的鉴别这一理论
- E.在分类训练中主要是针对声学信息而不是语义
- 15
-
声调符号分为()。
- A.阴平
- B.阳平
- C.上声
- D.去声
- E.轻声
- 16
-
外耳道疖的病因有()。
- A.挖耳引起外耳道皮肤损伤
- B.细菌感染
- C.脏水进入外耳道,长时间浸泡
- D.抵抗力下降
- E.营养不良
- A.共振峰是指在频谱图上显示的一系列水平状条纹
- B.不同的共振峰有着不同的音色成分,由咽腔与口腔的共振产生
- C.在发不同的辅音与元音时,喉的形状以及嘴的开合是连续改变的,由此导致各腔的共振也在改变
- D.共振峰迁移是指语谱图上共振峰位置的改变
- E.共振峰迁移对于语音的感知非常有用
- A.锥形细胞
- B.章鱼状细胞
- C.球形细胞
- D.多极细胞
- E.球状细胞
- A.交易行为
- B.商品质量
- C.服务质量
- D.服务态度
- E.价格商战
- A.额骨
- B.蝶骨
- C.鼻骨
- D.顶骨
- E.枕骨
- A.语句流畅
- B.口语理解
- C.数字运算和空间关系
- D.联想记忆
- E.知觉速度和一般推理
- A.脉冲噪声
- B.外淋巴的异常活动
- C.膜迷路积水
- D.毛细胞直流电增加
- E.耳蜗内血流异常
- A.普通话的轾声是指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中,以及句子中读得短而弱的手音节而言
- B.《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轻声词占双音节词总数的6.65%
- C.一般认为,轻声是声调的一种变调,是汉语重音左移造成的声调永久性失落
- D.轻声具有音强、时长、音高、音色等声学特点,内容与四声声调差别不大
- E.把轻声看成是汉语轻重音中的轻音较为合理
- A.突发性耳聋
- B.进行性耳聋
- C.波动性耳聋
- D.器质性耳聋
- E.功能性耳聋
- A.发音部位
- B.发音方式
- C.发音内容
- D.发音位置
- E.发音持续时间
- A.耳内充血
- B.耳漏
- C.听力减退及耳鸣
- D.耳痛
- E.水平位移
- A.发音不清、音色不好听
- B.音节受限制、不合语法
- C.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
- D.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听幼儿
- E.不能分辨同音异义词
- A.阻碍部位不同
- B.阻碍方式不同
- C.清浊音不同
- D.送气方式不同
- E.发音时长不同
- A.外侧丘系
- B.中脑
- C.下丘
- D.脑桥延髓
- E.背侧听纹
- A.某物体做自由振动时,其振动频率与振幅无关
- B.某物体做自由振动时,其振动频率与振幅有关
- C.某物体做曼迫振动时,其振动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
- D.某物体发生共振时的频率就是其自由振动的频率
- E.某物体发生共振时的振动就是无阻尼振动
- A.发声方式
- B.声学特征
- C.发音方法
- D.听感
- E.发音时间的长短
- A.茎突
- B.鳞部
- C.鼓室
- D.乳突部
- E.鼓部
- A.提高声源定位能力、提高降噪和言语理解能力
- B.增强双耳响度整合效应、避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
- C.延缓听神经功能衰退、提高聆听舒适度并能参与多人交谈
- D.消除头影效应、抑制(掩蔽)耳鸣现象
- E.预防单侧性听觉疲劳、减轻堵耳效应
- A.头韵母
- B.单韵母
- C.复韵母
- D.尾韵母
- E.鼻韵母
- A.盒式
- B.耳后式
- C.耳内式
- D.耳道式
- E.深耳道式
- A.单韵母
- B.前响复韵母
- C.后响复韵母
- D.中响复韵母
- E.鼻韵母
- A.重、小、斜率的倒数
- B.重、大、斜率
- C.重、大、斜率的倒数
- D.轻、大、斜率
- E.轻、小、斜率的倒数
- A.高K<sup>+</sup>低Na+
- B.高Ca<sup>2</sup><sup>+</sup>低Na+
- C.高Na<sup>+</sup>低K+
- D.高Mg2+低K+
- E.高H<sup>+</sup>低K+
- A.100ms
- B.80ms
- C.70ms
- D.60ms
- E.50ms
- A.1400Hz、3400Hz和8600Hz
- B.2400Hz、2800Hz和5600Hz
- C.3400Hz、6800Hz和8600Hz
- D.2400Hz、1800Hz和3600Hz
- E.1400Hz、4800Hz和2600Hz
- A.99%
- B.98.8%
- C.9007c
- D.100%
- E.97.7%
- A.13
- B.4
- C.5
- D.16
- E.11
- A.1907年
- B.1921年
- C.1938年
- D.1954年
- E.1964年
- A.右下角
- B.右上角
- C.左上角
- D.左下角
- E.前缀
- A.高频段
- B.中频段
- C.低频段
- D.中高频段
- E.低中频段
- A.高、内部、缩小
- B.低、内部、放大
- C.高、内部、放大
- D.低、内部、缩小
- E.高、外部、放大
- A.颈劫脉
- B.锁骨下动脉
- C.椎动脉
- D.颈内动脉
- E.颈外动脉
- A.咽腔
- B.喉咽
- C.喉腔
- D.口腔
- E.喉室
- A.耳道式耳模
- B.耳道轮式耳模
- C.壳式耳模
- D.标准式耳模
- E.自由场式耳模
- A.砧骨体
- B.鼓室
- C.砧骨窝
- D.锤关节
- E.蜗窗
- A.鼓室隔
- B.鼓膜
- C.蜗窗
- D.外耳道耳壁
- E.下鼓室
- A.耳钩、大、鼓膜、小
- B.鼓膜、大、耳钩、小
- C.耳郭、小、软骨、大
- D.软骨、大、耳郭、小
- E.外耳道、大、内耳道、小
- 53
-
响度5级对应的状态是()
- A.较轻
- B.听不见
- C.舒适但稍有些轻
- D.舒适但稍有些响
- E.很响但尚能忍受
- 54
-
成人的钋耳道长()。
- A.3.5-4.0cm
- B.2.5-3.5cm
- C.2.5-3.0cm
- D.2.0-2.5cm
- E.3.0- 3.5cm
- A.2倍
- B.3倍
- C.5倍
- D.10倍
- E.20倍
- A.白色
- B.棕色
- C.绿色
- D.红色
- E.黄色
- A.1kHz、1.5kHz、2kHz
- B.0.5kHz、1kHz、1.5kHz
- C.0.5kHz、1.5kHz、2.5kHz
- D.0.5kHz、1kHz、2kHz
- E.1kHz、2kHz、3kHz
- A.1.0cm
- B.0.5mm
- C.1.5cm
- D.0.5cm
- E.1.0mm
- A.舌
- B.软腭
- C.鼻窦
- D.下颌
- E.口唇
- A.波节,波节,波腹,波腹
- B.波节,波腹,波节,波腹
- C.波腹,波腹,波节,波节
- D.波腹,波节,波腹,波节
- E.波腹,波节,波节,波腹
- A.三
- B.四
- C.五
- D.六
- E.七
- A.人的耳道内有耵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耳道皮肤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不需特别清理
- B.挖耳的不良习惯包括经常喜欢用发卡、火柴杆等物挖耳,容易造成耳道壁的损伤,如果用力不当可引起外耳道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还有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 C.老年入耳郭的弹性和韧性降低,软骨部的耵聍腺分泌增多,耳道内的脂肪相应减少,耵聍容易胀大、变软,加之外耳道皮肤非常厚,取耵聍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伤及骨性外耳道
- D.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蚊子、苍蝇、蚂蚁等小虫飞进或爬入耳道,这时可用注射器抽水冲洗耳道,冲出小虫,或用酒/油滴入耳内,将小虫淹毙,再用器械取出
- E.洗澡或游泳时要避免脏水进入耳朵,游泳时最好戴上耳塞防止耳道进水,一旦进水后可侧头单腿跳数次,水将自动流出,再用干净的医用棉花轻轻擦干耳道即可
- A.>30-45dB
- B.>30-40dB
- C.>30-60dB
- D.>40-60dB
- E.>30-60dB
- A.多为600Hz或1000Hz
- B.多为1000Hz或1500Hz
- C.多为1600Hz或2500Hz
- D.多为900Hz或2000Hz
- E.多为500Hz或1500Hz
- A.塞音
- B.擦音
- C.塞擦音
- D.通音
- E.鼻音
- A.90°、0°
- B.90°、45°
- C.0°、0°
- D.45°、0°
- E.0°、45°
- A.外侧壁
- B.内侧壁
- C.前壁
- D.后壁
- E.上壁
- A.1 kHz以上
- B.2 kHz以上
- C.1 kHz以下
- D.2 kHz以下
- E.5 kHz以下
- A.1907年
- B.1921年
- C.1938年
- D.1954年
- E.1964年
- A.“听见”是一个生理过程,而“聆听”更多的是一个心理过程
- B.“聆听”包括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听觉识别、听觉记忆、听觉选择、听觉反馈、听觉概念和听觉理解的形成第
- C.“听见”是一种习得的行为,是经过练习可以不断提高的心理技能
- D.关于听障儿童聆听技能的方法,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培建的程序,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是培建的操作方式
- E.听障儿童听觉能力的培建和聆听技能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最终效果
- A.3岁以后
- B.5岁以后
- C.6岁以后
- D.10岁以后
- E.12岁以后
- A.当听话人的耳朵接收到说话人的言语声波时,听觉神经系统便把内耳转化成的电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被大脑感知
- B.当听话人的耳朵接收到说话人的言语声波时,听觉神经系统便把外耳转化成的电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被大脑感知
- C.感知的内容包括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和语调等复杂信息
- D.通过这种感知,听话者能够明确地判断说话人的意思
- E.语音的感知阶段在发音阶段和传递阶段之后
- A.位置、直径、低频
- B.长度、直径、低频
- C.内径、形状、中频
- D.直径、位置、高频
- E.长度、直径、高频
- A.平行通气孔
- B.垂直通气孔
- C.Y形通气孔
- D.外部通气孔
- E.内部通气孔
- A.中等强度
- B.低等强度
- C.中低强度
- D.中高强度
- E.高等强度
- A.没有明显区别、较大
- B.区别明显、较小
- C.完全一样、较大
- D.有一定区别、较大
- E.没有明显区别、较小
- A.壳架式耳模
- B.半壳式耳模
- C.标准式耳模
- D.骨架式耳模
- E.耳道式耳模
- A.13
- B.4
- C.5
- D.16
- E.11
- A.感音神经性聋
- B.气导听力下降
- C.骨导听力下降
- D.混合性听为下降
- E.听中枢障碍
- A.λ=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b/ab89c5981f8dc2bd047a0b93c04d25.jpg"/>=c/T
- B.λ=cT=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b/ab89c5981f8dc2bd047a0b93c04d25.jpg"/>
- C.λ=c/T=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b/ab89c5981f8dc2bd047a0b93c04d25.jpg"/>
- D.λ=cT=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b/ab89c5981f8dc2bd047a0b93c04d25.jpg"/>
- E.λ=c/T=c/<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b/ab89c5981f8dc2bd047a0b93c04d25.jpg"/>
- A.女性较男性易发生眩晕
- B.前庭外周性眩晕即真性眩晕
- C.眩晕是空问定向能力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运动性或者位置性错觉
- D.按照病变部位和病因可将眩晕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
- E.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是由耳部病变所引起的
- A.5%、10%-15%
- B.6.65%、15%-20%
- C.6.35%、10%-15%
- D.5.95%、20%-25%
- E.5.35%、15%-30%
- A.表情肌和提颌肌
- B.提颌肌和横纹肌
- C.咀嚼肌和开颌肌
- D.咀嚼肌和提颌肌
- E.开颌肌和三角肌
- A.音长
- B.声强
- C.音高
- D.音色
- E.声压
- A.耳声发射、声导抗
- B.听性脑干反应、40Hz听觉事项相关电位
- C.声导抗、耳声发射
- D.多频稳态反应、40Hz听觉事项相关电位
- E.40Hz听觉事项相关电位、声导抗
- A.减慢、变高、频率
- B.加快、变低、波长
- C.减慢、变高、声压
- D.加快、变高、频率
- E.减慢、变低、速率
- A.通气孔
- B.耳模声孔
- C.阻尼子
- D.连接器
- E.耳钩
- A.高频、中低频
- B.低频、中高频
- C.高频、高频
- D.低频、低频
- E.高频、低频
- A.1.5
- B.2.0
- C.1.3
- D.1
- E.2
- A.顶部
- B.底部
- C.左侧
- D.中部
- E.右侧
- A.5%
- B.8%
- C.10%
- D.15%
- E.20%
- A.咽腔
- B.喉腔
- C.咽管
- D.口腔
- E.下颌
- A.75%、90%
- B.45%、60%
- C.50%、75%
- D.55%、85%
- E.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