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请分析下面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校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课外校外教育(  )。

  • A. 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 B.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 C. 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D. 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 A. 2~5岁
  • B. 6~7岁
  • C. 8~10岁
  • D. 11~I2岁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