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

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

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

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

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

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就叫“破十法”吧!

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

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

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

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

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

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

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

问题: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20分)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

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

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

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

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

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就叫“破十法”吧!

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

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

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

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

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

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

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

问题: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20分)

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 A.倾听心事
  • B.端正态度
  • C.情绪疏导
  • D.侮辱打骂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