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氧气的性质”的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1:如图1所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老师提问1:仔细观察,木条是否能够复燃?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2:如图2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老师提问2:仔细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木炭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3:如图3所示,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老师提问3:仔细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问题:

(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

(3)图1中的木条是否能复燃,说明了什么?图2中的实验有什么现象?此现象可推测出木炭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图3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

(4)教师在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

  • A.化学与社会发展
  • B.化学反应原理
  • C.身边的化学物质
  • D.物质构成的奥秘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 B.酸式滴定管在盛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