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内容标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溶液的形成”的部分内容如下:

一、溶液

【实验9-1】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还能看到蔗糖吗?

【讨论】

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实验9-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 ml水,分别加入l-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3 ml汽油,再分别加入l~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经教师同意,也可以用其他溶剂或溶质来进行实验。

【实验9-3】在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利于观察),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的八个单元中学习过的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要求:

(1)谈谈你对该处“溶液”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完成“溶液”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 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 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 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 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 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