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监督制度
- B.应当为有关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 C.发现含有恐怖主义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 D.发现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
- A.快递经营单位要求对张某身份进行查验,张某不得拒绝
- B.快递经营单位要求对张某寄递物品进行开封验视,张某不得拒绝
- C.张某若拒绝快递经营单位对其身份和寄递物品的查验、检查,则快递经营单位不得为其服务
- D.快递经营单位应当对张某的身份、快递的物品信息予以登记
- A.准备实施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
- B.煽动实施恐怖活动
- C.为恐怖活动培训提供场所、信息、物资
- D.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
- A.某县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流行,该县公安机关统一要求特定宗教信仰人员一律每周报告活动情况,不属于歧视性做法
- B.对依照《反恐怖主义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 C.公安机关对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给予赔偿、补偿
- D.因从事反恐怖主义工作,其本人人身安全面临着危险,经本人提出申请,公安机关应当对其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 A.犯罪性质
- B.服刑期间的表现
- C.释放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 D.犯罪情节
- A.未建立反恐怖主义工作专项经费保障制度的
- B.未制定防范和应对处置恐怖活动的预案的
- C.未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
- D.对公共交通运输工具未依照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的
- A.盘问、检查、传唤
- B.提取人体生物识别信息
- C.采集生物样本
- D.留存签名
- A.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相关信息和材料
- B.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查询嫌疑人员的存款
- C.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责令嫌疑人员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D.将护照、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公安机关保存
- A.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冻结嫌疑人员存款和汇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 B.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责令嫌疑人员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处所,并采取电子监控等方式对其遵守约束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
- C.采取约束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期限届满,公安机关未立案侦查的,应当解除有关措施
- D.未立案侦查前,不得开展调查
- A.禁止特定的人接触被保护人员
- B.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 C.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 D.变更被保护人员的姓名,重新安排住所和工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