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一)

   【背景资料】

   某城市高架桥工程,桥梁下部结构为声l.2 m×2根钻孔桩上接承台、墩柱,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梁。

   (1)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对导管用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进行了试验,检测导管合格。立即开始灌注.在接近钢筋骨架时,为防止骨架上浮,决定加快浇筑速度,当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3m以上,然后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2)张拉上部预应力连续梁时,项目部要求张拉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钢绞线张拉时,有一根断丝且不超过全断面的1%,因工期紧,没有处理,即锚固灌浆了。

   (3)锚固完毕经检验合格后用电弧焊切除端头多余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小于30 mm,

   锚具用封端混凝土保护。

   问题:

   1.防止钢筋上浮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防止钢筋上浮的方法还有哪些?请补充。(请至少写出2条)

   2.钢绞线张拉后断丝未经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请指出切除端头多余预应力筋错误之处,并指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二)

   【背景资料】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9m、宽7m、高3.5 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 m,支架高20 m。其他段为预制梁。

   (1)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

   (2)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3)模板支架搭设及拆除中,发生了如下事件:①为避免引起模板变形,模板与脚手架进行连接;②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进行了检查,随后浇筑混凝土;③拆除模板时,遵循先支先拆、后支后拆的原则拆除,并将模板从高处直接抛下。

   (4)吊装预制梁过程中,项目部要求所有起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进行了安全交底。高空作业人员为方便吊装,站在起吊的预制梁上。吊装过程中,起重臂下严禁有人工作和停留。但为加快进度,采用起重机载运部分人员到墩顶作业。

   问题:

   1.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2.关于支架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验算?

   3.拆除模板的三项内容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逐一指出并改正。

   4.指出吊装预制梁过程中的错误做法,并改正。

   5.高空作业人员应配带哪些个人安全设施?

热力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应进行(   )。

  • A.强度试验   
  • B.严密性试验
  • C.外观检验   
  • D.无损探伤检验
  • E.闭水试验

土压平衡式盾构排土量控制方法分为(   )两种。

  • A.重量控制   
  • B.容积控制
  • C.干砂量控制   
  • D。土压控制
  • E.含水量控制

盾构工程中,二次注浆的作用是(   )。

  • A.补足一次注浆未充填的部分   
  • B.填充由浆体收缩引起的空隙
  • C.为防止周围地层松弛范围缩小   
  • D.为防止周围地层松弛范围扩大
  • E.增加土体强度

污水中各种污染物质可分为(  )。

  • A.悬浮物质  
  • B.胶体物质
  • C.溶解性物质  
  • D.金属离子
  • E.微生物、病菌

地下连续墙按成槽方式可分为(   )。

  • A.桩排式   
  • B。壁式
  • C.组合式   
  • D.间隔式
  • E.自立式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常用施工方法有(   )。

  • A.支架法   
  • B.顶升法
  • C.移动浇筑法   
  • D.移动模架法
  • E.悬臂浇筑法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