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5km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现将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①确定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②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斜接,不得垂直相接。③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前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前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问题: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除了背景中使用的方法外,还有哪种方法?

2.逐条改正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中错误之处。

3.写出背景中的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拌和与整形工序应配置的施工机械。

4.指出图中A的名称,通常适合设置在哪些地段?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二级公路H合同段路基工程,其中K14+230~K16+380为填方路基,填料主要来自于邻近路段的路堑挖方碎石土,其石质成分是强~弱风化片岩、千枚岩和板岩,石料含量占总质量40%~70%。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前,在路基填料区获取相应的土样,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过程中的标准方法来进行击实、塑限、液限试验,对土样的颗粒进行分析,取得土样的塑性指数、液塑限、最大粒径等相关的物料力学性质的数据。

事件二:在施工现场的填筑试验中,采用松铺厚度为30cm、40cm分别进行填筑,在每一种松铺厚度进行填筑的时候,在路基的表面设置多个固定的测点,在这些测点上进行高程测量和灌砂法的检测,对其沉降差进行计算,以此获取沉降差、压实度随着压实遍数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到松铺厚度以及碾压遍数等施工工艺的参数,其中压实的质量采用沉降差≤2mm和压实度来作为其标准。

事件三:填筑过程中,主要采用分层填筑,局部路段采用混合填筑。土石混填路基的边坡采用码砌施工工艺成型,采用先填筑后码砌的施工方式,即先在超过路基宽度要求的一定范围内将填料摊铺、压实,然后再按照路基宽度要求进行刷坡,最后将边坡码砌好。

问题:

1.K14+230~K16+380可否按土石路基进行填筑控制?说明理由。

2.通过事件一中的试验,还应得出哪些物料力学性质的数据?

3.事件二中还需要获取哪些施工参数?

4.指出事件三中路基填筑过程中的错误做法。

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  )组成。

  • A.面层
  • B.垫层
  • C.基层
  • D.透层
  • E.底基层

隧道附属设施包括(  )。

  • A.洞门
  • B.通风
  • C.照明
  • D.防排水
  • E.安全

涵洞按洞顶填土情况分类,可分为(  )。

  • A.明涵
  • B.高填方涵
  • C.盖板涵
  • D.暗涵
  • E.压力式涵

关于滑坡地段路基施工要求,正确的有(  )。

  • A.滑坡体未处理之前,严禁在滑坡体上增加荷载,严禁在滑坡前缘减载
  • B.采用加填压脚方案整治滑坡时,只能在抗滑段加重反压
  • C.滑坡整治宜在春季施工
  • D.采用削坡减载方案整治滑坡时,减载应自上而下进行
  • E.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截断流向滑坡体的地表水、地下水及临时用水

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木质素纤维,其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有(  )。

  • A.纤维长度
  • B.平均断裂伸长率
  • C.吸油率
  • D.含水率
  • E.pH值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