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制作耳印模前的准备工作(耳镜检查、器具消毒、位置等)
- B.耳印模制作的规范步骤
- C.将印模材料注入耳道、耳甲腔、耳甲艇的正确方法
- D.耳印模取出的规范方法
- E.耳郭或外耳道异常印模取样的操作方法
- A.实习前,教师准备好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新包装的助听器、验配师工具箱、笔、纸等道具
- B.实习开始时,先由教师从学员中挑选验配师和听障者的扮演者,将其组队并分配角色和任务,尽可能让每位学员都有参与机会
- C.对于第一次配戴助听器的听障者,验配师必须从如何戴上、取下助听器开始指导,事无巨细;对于老年人,一次不可能记住这么多信息,那么验配师应该将注意事项写下来或计划定期打电话给予指导,而不是敷衍听障者让其回去自己看说明书
- D.由教师从学员中挑选验配师和听障者的扮演者,未参与表演的学员应认真观察表演学员的指导过程,记录该过程中的可取和不足之处
- E.由教师从学员中挑选验配师和听障者的扮演者,演示完毕时,可先让扮演者自己对表演进行评价,再让观察者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对每一组的点评和总结可作为下一组表演学员的提示
- A.录音给声是事先录制好测试材料,然后用放音设备播放声信号
- B.录音给声易于建立统一的给声模式和有利于声场校准
- C.录音给声多次测试有良好的一致性、可靠性和较高的可比性
- D.现场监控下直接口语给声易于掌控和实施,接近生活实际,更适合于儿童
- E.噪声下测试由于需要控制信号和噪声强度,一般采用录音给声方式
- A.语音均衡是指词表中语音出现的概率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概率相一致
- B.语音均衡评估使用孙喜斌教授研发的“聋儿听觉言语评估词表”中的韵母识别和声母识别进行
- C.“聋儿听觉言语评估词表”以幼儿“学说话”及儿童日常使用最多的词汇为文字资料,以听说复述(开放式测试)或听话识图(封闭项测试)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测试
- D.“聋儿听觉言语评估词表”配有测试用CD光盘及两盘供听觉学习用的VCD,既适合于幼儿的言语测听,又适用于聋儿佩戴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评估
- E.韵母识别“鼻-白-拔”中,如果让听障者找出“拔”,则“拔”为目标词,“鼻”和“白”则为陪衬词
- A.演示法
- B.谈话法
- C.参观法
- D.实验法
- E.读书指导法
- A.确定参考测试点位置和测试者位置
- B.将录音机或CD机通过外接连接于听力计
- C.检查声级计工作状态
- D.将声级计置于参考测试点标定口语声音强度
- E.通过录音机或CD机给出背景环境噪声,选择适当的信噪比,背景环境噪声强度可由声级计标定后固定其音量位置
- A.刺激声的校准问题
- B.对实际应用中某些现象的解释
- C.ASSR测试结果报告
- D.测试方法及结果判断存在差异
- E.假反应问题
- A.听力正常的助听器配戴者一般不会听到麦克风的线路噪声
- B.一些在某些频率听力正常的助听器配戴者会听到麦克风的线路噪声
- C.为了避免麦克风的线路噪声,在通道中采用麦克风噪声抑制技术
- D.为了预防麦克风的线路噪声,可以采用智能降噪技术
- E.采用麦克风噪声抑制技术,目的是在低强度信号获得高增益的同时,避免听到线路噪声
- A.检查听力计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 B.能向受试者解释纯音测听注意事项
- C.能进行气导、骨导、不舒适阈和掩蔽的操作
- D.能通过仪器进行测试言语识别率及言语识别阈
- E.能记录脑干电位各被形,并确定阈值和潜伏期
- A.注意把握课程进度,提高课堂效果,积极保持和学生互动交流
- B.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补充相关案例,纠正学生错误
- C.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贴近现实,并以实物为指导
- D.进行练习时要注意指导,积极与学生沟通,并让动手能力好的学生做示范
- E.进行讨论时言语应简单、易懂,及时回答学生提问,最好能以演示的方式解决操作中存在的疑问